平遥国际影展《宇宙探索编辑部》:为国产科幻电影“另辟蹊径”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10月18日,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各项荣誉揭晓,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监制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青年评审荣誉最佳影片以及影迷选择荣誉三个重要荣誉。

  影片在电影展媒体场放映后获得了3.8的高分(电影展评分满分为4分),在竞赛单元中排名第一。随后影片上映也在获得了豆瓣获得了高达8.7的评分。

  对于一部小成本“伪记录风格科幻电影”来说,它不光给大众带来了意外之喜,也正如电影海报文案所言,它在“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影片讲述的是科幻杂志社的主编唐志军,人到中年却因一个困惑他一生的难题,令他误入一段啼笑皆非寻找外星人的旅途。影片杂糅了荒诞、黑色幽默、公路片等多重元素,以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带领观众在“走进科学”的同时,也进入一个落魄中年男人偏执、广袤又深情的精神世界。

  

  不同于其他科幻类型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多元化探索,我们可以借用电影中的话,“哪怕摔倒在地,也要努力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为中国科幻电影做出尝试和突破的电影人。

  

  国产科幻电影面临的困境

  当我们讨论科幻大片,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无非《星际穿越》《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等...当我们谈论国产科幻片,相信大多数人能提起的只有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与国产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大片往往有极其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大部分都是投资高、回报高的盈利模式。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必然催生出很多高质量的特效大片。

  再看《流浪地球》,以近4亿的投资横扫了46亿票房,排在2019年度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

  它是中国科幻电影迈出的巨大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产科幻影片的空白。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科幻电影的幼苗,也让大众看见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希望。

  

  虽然,它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但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来讲,国产电影或者电视剧对科幻这一类型仍处于“新生儿”阶段。并且回归科幻电影的创作本身,多数科幻电影十分依赖科幻小说IP——《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疯狂的外星人》均是如此,原创剧本十分稀少。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缺乏成熟的技术与创意型科幻片从业人员,包括编剧、导演等;另一方面,整个科幻片的体系架构没有成型,对视觉层面技术的升级更是很难达到文本呈现的要求。简单来说,没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没有技术高超的特效,当然也没有好的剧本。

  《上海堡垒》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我们继《流浪地球》之后期待着国产科幻片未来的时候,《上海堡垒》以一己之力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而《流浪地球2》能否将中国的科幻电影带到一个新的顶峰?我们依然期待着。

  

  中国科幻电影时代要来了吗?

  更早之前,以“中国科幻影视时代来了吗?”为主题,从科幻电影创作改编与视效呈现两个方面召开的科幻电影专家交流活动在青岛举办。活动邀请了高群书导演、《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开心麻花影业CEO刘洪涛等业内人士。

  高群书导演肯定了中国科幻电影处于上升阶段,且未来可期的状态,同时也表示不要操之过急的拔苗助长,“科幻电影是电影中的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我觉得中国的老板还没有做好准备....可以有一些先知去探索,去做出成功的案例,让更多的老板去觉醒,去接受这个时代。”

  正如他所言,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对于科幻电影的重要支持不可或缺,但不论是从上世纪的《霹雳贝贝》到如今的《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疯狂的外星人》...电影人对科幻片的探索和尝试从未停止。而《宇宙探索编辑部》更为此带来了更多元的尝试,这正传递出一个信号,国产科幻电影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多。

  

  目前,已知待播的科幻影片还有陈思诚执导《外太空的莫扎特》、沈腾和马丽主演的《独行月球》、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星门深渊》,以及导演李阳新作《从21世界安全撤离》。

  未来电影市场上,期待更多不管是大制作还是中小成本中国科幻电影的出现,让大众看到中国科幻电影路途上持续探索的更多可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儿童“触网”更加低龄化:3岁玩微信 7岁会网购
下一篇:《星空下的仁医》,钟嘉欣回归荧幕,饰演儿科医生好飒好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