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遗址麻城杨泗寨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0
手机版

  乘马岗镇位于麻城市北部,这里诞生了王树声、陈再道、张才千等26位将军和35位省军、地师级首长。29000人参加了革命,3800人参加了长征;有资料可查的革命烈士有5938人。有全国“将军第一乡”的美誉。??

  杨泗寨纪念碑

  杨泗寨是大别山主脉的一处制高点,位于麻城北部,为鄂豫两省界山,主峰海拔497米,山寨面积0.9平方公里。除本村人外,极少游人会登此山,登山路线个人认为比较好走的有两条,均位于麻城界内,到了山顶手机信号及导航地图均显示为新县。此山山势雄奇,几无明显的上山路线,植被还处于原生态,特别是金秋时节,野果飘香,风景也是美不胜收。笔者攀登途中,一路见到了各种野果,甚是惊奇。另外山顶之上古寨墙也保存得相当完好。

  野生灵芝野生猕猴桃八月炸野李子

  此山名称来历有两个不同版本。传闻一:古代有杨家四兄弟占山为王,名“杨四骡子”,后因周边4条山脉溪流节流向此山,改名杨泗寨。传闻二:传闻南宋起义军将领杨泗将军(杨幺)曾带兵驻守于此,故名杨泗寨。具体无从考究,仅作笑谈。

  若谈此山最有意义的地方,必须说说离现在时间最近,也是最具深远意义的杨泗寨战斗史。 仅1927年4月至12月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杨泗寨就发生过数十次战斗 。

  杨泗寨墙杨泗寨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胜利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使一些麻城籍青年学生出身的国共两党跨党党员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本地的革命领导权。在这批学生党员的宣传鼓动下,麻城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地主豪绅成为革命对象,或被捉被斗,或逃亡他乡(主要是就近逃亡到河南新集或汉口城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地主们勾结河南反动红枪会卷土重来,企图复辟,于是两省交界处的制高点杨泗寨等古代山寨,就成为双方反复拉锯的战场。仅1927年4月至12月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杨泗寨就发生过数十次战斗,现择其要简介如下:

  1927年4月,逃亡到河南新集的乘马岗农村地主勾结河南民团、红枪会上万人,直扑杨泗寨,占据乘马岗,又南下围攻麻城县城,制造“麻城惨案”。5月中下旬,王树声赶到武汉见董必武,董必武请毛泽东派出武昌农讲所200多名学生军到麻城剿匪,乘马岗农民敢死队与学生军和省政府警备营并肩战斗,胜利进驻杨泗寨等地,红枪会匪众败退回河南。农民敢死队在战斗中改编为麻城农民自卫军。拥有3个排,100余人。

  1927年6月11日,数千名河南民团、红白枪会匪众又向杨泗寨发动进攻。寨上守军只有农民自卫军96人。在大队长刘文蔚领导下,智斗红枪会,最终成功脱险。当地群众高兴地到处传唱:“杨泗寨,好高山,九十五人当三千,坚决奋战三昼夜,消灭敌人一百三。”

  

  乘马群众传唱歌谣

  “七一五”后,汪精卫武汉政府也步蒋介石后尘开始清党,各极党组织积极应对。肖永正少将回忆说,(8月底)乘马岗区党支部召集革命同志到杨泗寨开会。中途得知敌人派兵前来围剿,与会的200多人仅有4条步枪。与敌人对阵三天,无粮无水,牺牲一人,1条步枪打坏,后来锯掉半截枪筒,还可使用,被老将军们称道为“三条半枪闹革命”。

  第三日夜,守寨勇士们用山上的葛藤编成绳索,捆在大树上,从北山绝壁溜下陡崖脱险。杨泗寨又传出新的战斗歌谣:“高高山寨如铜墙,杨泗大寨在中央,革命战士保山寨,英雄事迹传四方。”

  1927年冬天,黄麻起义拉开鄂豫皖土地革命战争大幕,产生出大别山红军武装。杨泗寨一带又成为红军大本营。

  1930年2月《红色中华》报道

  在国民党的“剿匪通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与杨泗寨相关的战斗情报:

  “1928年11月 麻城北乡匪患渐次蔓延,经范团第二营约四区团董郑渐逵往剿,击匪于杨泗寨、乘马冈等处。匪窜光山韩家洼。”

  1929年5月,“二日下午,第十二区自卫团团董潘松报告,该区团队连日在万字山、余家河、李家寨、杨泗寨等处与共匪激战,死团丁二名,伤团丁数名。”

  “九月十八日:七十五团第二营六连驻于摩角楼一个排突于三日拂晓被匪众包围,该连闻警赴援,匪复四伏出击。激战多时始退。第三营进至大河铺时,山头满布匪共向我射击,该部挺至杨泗寨附近,仍顽抗不退,经第十连迂回击匪后方,始向北退。”

  (以上两份情报见《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附卷)

  农民自卫军武器

  随着鄂豫边红色根据地的巩固扩大,杨泗寨一带成为苏区中心,战事减少,方圆数十里的农家子弟成千上万走进红军队伍,其中一些人在战斗实践中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但杨泗寨的战略制高点作用,在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后,又一次凸现出来。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白军冲进乘马顺河革命根据地,苏区群众跑进杨泗寨一带高山野林,拒绝当国民党“顺民”。敌人为了给红军游击队制造困难,叫嚷要“砍尽大别山的树,挖尽共产党的根。”红军宣传员则到处宣传:“树也看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

  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25军,活动在杨泗寨地区的麻城独立团编为红25军特务营。

  1933年1月初,省委又在杨泗寨附近的大畈成立红28军,任命家居杨泗寨山脚下罗家河的廖荣坤担任军长。

  1933年3月18日,苏区群众2万余人跑反到杨泗寨、万字山一带大山中。国民党军22个团赶来围攻。红25军坚守杨泗寨阻击敌军,红28军从福田河赶到癞痢寨助战,掩护1万余群众转移脱险。激战一天,红军主力突围。敌军放火烧山,大火蔓延,从杨泗寨下的王家楼烧起,一直烧到万字山。躲在山上的群众被大火围住,4000余群众活活烧死。留下掩护群众撤退的红军1个营和设在瘌痢寨的红军医院,也化为焦土,300余伤员与医护人员同时葬身火海。

  第一次反围剿经过要图

  4月18日,红25军又一次转移到杨泗寨附近,与由大河铺出发的国民党第31师4个团遭遇,经激战,歼敌一部。20日,敌30、31师再次向杨泗寨进攻。红25军坚守阵地一日,再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第31师战报自称:“伤亡团长两名,营长六名,连排长30余名、士兵三百余名。”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鄂豫皖省党组织又重建红28军,中共鄂东北特委以留在杨泗寨地区的伤病员为基础,四次组建鄂东北 独立团。成建制补充红28军,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四支队。

  夏天登山休息途中专访麻城红色文化协会会长李敏老师

  以上总总,无一不表明杨泗寨在麻城革命战争中的地位,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没有忘记,新时代的征程中,杨泗寨将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继续发光发热。如今进山路道正在建设当中, 通往杨泗寨的旅途将不再难行。

  窗体底端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刘若英处女作破10亿背后,真正有功劳的何止她一个,他们都是功臣
下一篇:周广友:从“本一”到“合一”:重思王夫之的天人关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