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最大的败笔:主线剧情和人物目标严重脱节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0
手机版

  

  如果要给今年演艺圈评选劳模,张艺谋绝对算是榜上有名。近三年来,他开启了疯狂的拍片模式。老谋子对影视创作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要求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属于先辈们的的传奇故事,故事的开头,别人已经知道了这次行动的存在,可以说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被暴露的行动。

  这次《悬崖之上》的碟战片让我们看到了张艺谋把握商业类型片的能力,不仅摒弃了观众早已审美疲劳的“精致”,还更加注重叙事的精简、节奏的推进。

  

  肉眼可见,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为了适应现今观众的观影习惯而做出的改变,这对于已经71岁的导演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难得的是,他还在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第一次。

  这旺盛的创造力,我想和他同期的导演,甚至国内的很多年轻导演都是难以企及的。

  我们不能单纯用商业片和文艺片来划分电影的创造类型。一句话,什么是好电影?好看就是好电影。

  那么,张艺谋这部《悬崖之上》的推出,让我们对他有了新的希望,我们希望老谋子能拍出更多、更好看的电影。

  

  此外,《悬崖之上》的好看,还来自于张艺谋在传统视听层面的掌控力,积雪齐腰的茫茫雪林、漫天飞雪的大街小巷、冰冷肃杀的氛围贯穿了全片儿。

  而这种冷不止在天气,还在于极端环境下撕裂异化的人心,四位特工如同走在悬崖之上,,一寸即深渊,火车上的踱步、眼神和回望,肢体动作叠加的这种紧张感以及狭窄巷道中的追逐、厮杀,节奏和紧张感拿捏的刚刚好。

  当然,一大部分要归功于张译、于和伟和倪大红等一大批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

  

  事实上,从2000年以后,出除了一部《风声》,国内大银幕就很少看到精彩的谍战大片,因此,《悬崖之上》的出现也非常难得的填补了国产碟战片这个类型多年来的空白。

  有人会把它和《风声》作比较,实际上,《风声》是小空间里面的死斗,强调戏剧性的精密布局,但是《悬崖之上》更加注重故事整体的一种电影感。

  在特殊时期,暗潮汹涌的氛围中搭建了一个厮杀角逐的生死场,两种不同的思路,但是各有千秋。

  

  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也是他对自己电影类型和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通常我们提到张艺谋的电影就想到什么呢?高饱和、强烈对比度的浓郁色彩,万箭齐发、千军万马的恢弘场景……

  影像视觉的好看,张艺谋是容易做到了极致,但浓厚的的文艺片的传统和气质还是让他饱受“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他作为一个文艺片导演,也长期陷入类型化转型怪圈。

  作为谍战片,更应该凸显的则是个人的信仰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挣扎和牺牲,此外,影片反派的塑造也非常的脸谱化。

  

  显然,倪大红所饰演的特务科长看起来表面阴狠毒辣、思维缜密,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愚蠢的反派,想想他的很多小招,这还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

  谍战片对敌人的塑造应该是很强大的,也正是因为敌人的强大,我们革命的胜利才来得如此珍贵,而那些在生死边缘上奋斗的经历,才如此惊心动魄、感人肺腑,那些在黑暗中为了黎明而抗争的人才如此伟大。

  我们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创作足够精良,不论是空间的营造还是影调、色调,包括人物造型方面的把握,都沿袭了一贯的张艺谋的烙印。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完全合格,可以和张艺谋这个大师完全划等号的一部电影。我们希望张艺谋能真正讲出一个形式和内容并驾齐驱的好故事,能拍出我们更喜欢的好电影。

  事实上,商业类型片的创作规律是好莱坞百年以来结合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观影体验总结而成的,无论在剧作上是两幕或三幕,故事都需要一个高潮来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

  《悬崖之上》作为一部类型片,主线故事脱节,高潮段落缺失。

  

  最后一幕,周艺和刘浩存在电影院的眼神儿一对,任务就完成了。还有张译和朱亚文为此牺牲,秦海璐这个时候亡命天涯,不知所踪,那么周乙和小刘姑娘是如何找到证人?影片没有描述。

  实际上也就完全没有了观众最关心的过程,这显然没有遵循类型片的创作规律,所以没有达到观众的心里预期。

  什么是观众的心理预期?就是要巧妙地运用各种电影语言,看到主角如何克服万难,最终去完成任务,来完成观众的心理体验。

  

  电影是一种观众和银幕的互动,很多人说,张艺谋是刻意的反高潮,重点在于描写普通人的人性。但仔细想想,全篇只是试图用男女情感和孩子这两条线来强化人性的纠葛,本身就太弱太生硬。

  五一档之后,网上出现了关于电影《悬崖之上》各种各样的吐槽和争议。

  对这部电影来说,我认为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它作为一部谍战片的主线剧情和人物目标的严重脱节。

  在一个类型片的故事里,角色往往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物目标,无论最后成败与否,人物都需要朝着实现目标而努力,全片的剧情也需要围绕着人物的动机全面的展开。

  

  这部电影一开始,“乌特拉”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但却在执行过程中半途而废。

  剧情进展到一半,终极任务被消解淡化,变成了四个人怎么样逃避追捕、四处逃亡的故事,完全成为一个警匪片类型的一个剧情走向。

  当然这和警匪片是两码事,这个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你让这个故事要原本的漏洞变得相当的明显。

  

  我想,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家吐槽的很多逻辑梗都会被弱化或被忽略。

  谢谢观赏!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故事:她见钱眼开,他出高价,和她签了一个终生有效的合约
下一篇:《法证先锋5》张曦雯顶替李施嬅演法医,观众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