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55年的结婚证 同甘共苦的平淡爱情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晋江新闻网6月19日讯  晋江经济报向读者发出寻找老物件、老家什的征集令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特别是一些老厝边,更是翻出了家中保存已久的“藏品”,细细回味起了“藏品”背后的故事。这不,晋江陈埭苏厝村的苏文恭老人近日致电记者称,他手中有一张保存完好的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书,希望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么,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书与现今的结婚证有何不同?记者专程来到苏老家中一探究竟。

  一张奖状大小的纸张上面,两边用彩色的花朵和麦穗点缀;两只和平鸽从纸张两侧顶部向中间飞翔象征喜庆,与纸张底部的大红喜字遥相呼应;纸张的上部,一颗金黄色的五星格外显眼;纸张的中部,底纹印有“百年好合”四个大字,正文部分,粗黑的“结婚证”三个大字下,标注着结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证婚人、发证时间等信息,并盖有当时结婚人所在乡镇人民委员会的印章……

  这,就是苏老手中保存了55年的结婚证书。

  “当时的结婚证其实就是一张盖有公章的纸。”苏老笑着说,虽然不像现在的结婚证书一样精美,也没有结婚证号、张贴新人照片等,但它同样是一对新人爱情的见证,也具备同样的法律效力。

  回忆起当年领证的场景,苏老告诉记者,那时结婚领证,不需要带户口本,也不需要交照片,不需要工本费,只要所在的生产大队开张证明,证明结婚人几岁、哪里人,就可以到所在的乡镇办理,手续很简单。

  端详着手中的这张保存多年的结婚证,听着老伴在屋内忙碌家务发出的声响,今年77岁的苏老还和记者聊起了他和老伴的爱情故事。

  “1957年,21岁的我刚从泉州师专毕业,被分配到晋江实验小学教书,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当时18岁的老伴,并被她的端庄淑雅所吸引。”苏老说,可工作不到一年,他被调到了泉州教书,老伴也被分配到青阳霞行幼儿园教书,两人从此各奔东西。

  不过,经过近一年的相识相知,苏老和老伴结下不解之缘,分开后频繁书信往来,并最终认可了对方,于1958年底结了婚。婚后,作为教师的苏老工资很低,生活过得很清苦,不久后又被调到洛江任教,老伴也放弃工作一同前往。为了生计,老伴不得不一边带孩子,一边得帮人家做衣服、卖布维持生活,还要打理家中的一切家务。

  “在我眼里老伴一直非常勤奋,回想那段艰难岁月,我一直心怀感激。”苏老说,虽然他们的爱情平淡无奇,但两人已携手走过55年的光阴,如今孩子们也都事业有成,生活早已无忧无虑。每天早上,老伴出去晨练,他会做好早餐等她回来;中午和下午,他到老人会打牌娱乐,老伴也会给他做午餐、晚饭,两人的生活过得异常温馨。(记者_赖自煌 文图)

上一篇:贴钱代孕、买精生子,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女性在撇开男人生育
下一篇:泉州: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年龄下调至65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