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滨河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学校周边社区,90%的学生是失地农民子女,其行为习惯等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在这种生源条件下,学校所面临的德育困难就更大。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我校九年一贯制这一特点,结合刘奇葆同志的讲话精神,我校确立了德育就是责任,就是唤醒,就是关爱的观念,开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德育衔接研究,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四个学段的划分,倾力打造“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增强了德育育人育德实效。

  德育目标设置一体化。学校把德育工作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内容,从管理方式到实施过程,都进行整体构思和设计,形成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载体、四项教育的“1234德育”框架,即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中心,以行为习惯养成、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班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养成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构成了一体化的德育管理新格局。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一体化。学校利用每月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用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等多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突显“一体化”。如感恩教育,确立了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1至2年级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核心内容,3至5年级以感恩同伴、感恩学校、感恩自然为核心内容,6至7年级和8至9年级以感恩社会、感恩祖国为核心内容,同时设定了相对应的活动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学校专门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设计,体现以“勤”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主题。根据各个年段的德育要求对“勤”进行分层次的诠释,如“勤奋”“勤俭”“勤恳”“勤勉”等,并把这种文化物化为各种展板、宣传栏、校园景点等载体,让学生浸润其中,随时受到熏陶浸染。

  

  关爱留守学生

  家校共建一体化。家校共建,加强家校交流,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有利于把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身心健康、志向高远、品学兼优、发展全面”的初中毕业生,这是滨河学校的育人目标,“一体化”的德育,正是学校为实现上述目标所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上述措施,滨河学校构建了一体化的德育新格局,突出了德育内容途径的层次性和一贯性。在“德育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校园愈加风清气正,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和谐”的校风、“博爱博学,勤奋敬业”的优良教风和“勤学好问,善思敏行”的良好学风。

上一篇:网易游戏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开启未成年人动态化精准保护
下一篇:广州“兰桂坊”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