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中国无人母舰出海,改变未来海战规则,我们走在了前面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中国自行研发制造的世界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号正式交付使用,目前正在进行交付后的首次海上试验。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智能无人母船,“珠海云”号无人不仅能自主航行和遥控,而且搭载多种不同测控设备的舰载无人子舰、无人机及潜航器,可根据需要对海面、水下、空中等不同环境进行测控。 此次海试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检验“珠海云”号自主航行系统和自主收放舰载无人舰艇的能力。

  作为民用科考船,“珠海云”号的无人智能化程度可谓相当“奢侈”,不得不让人怀疑它正在进行同类军用技术的技术验证。 特别是考虑到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2100吨,这种可能性大幅提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美国海军主导的无人水面舰艇项目中的LUSV计划,也就是大型无人水面舰艇的设计吨位也正好是2000吨。 而在美军定位中,LUSV采用商业化民用级船体,具有低成本、高耐久性、模块化设计等优势,可自主航行,安装不同任务模块可执行防空、反潜、反舰、侦察等不同类型作战任务的无人舰艇

  民用船体,低成本,自主化,能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 作为民间科学试验船,应该接近搭载空海无人系统,可以自主航行的“珠海云”号的高度吧。 可以说,这两种无人舰艇在技术水平上的最大区别,一种是军用舰艇,一种是民用科考船。

  

  更何况,“珠海云”号使用的一系列智能无人技术确实在军事领域具有极高的战术价值,这一技术的高度可以达到改变未来海战规则的水平。

  首先谈谈“珠海云”自身所具备的自主航行能力。 观众们应该听过“海上航行靠舵手”这句话吧。 这意味着船要安全地在海面上航行,就必须时刻注视海面,调整船的航行方向,避免礁石和其他危险。

  当然,这句话放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船只航行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眼睛,还拥有各种卫星定位、声纳等辅助探测设备,帮助船只规划更好的航道。

  

  但不可否认,即使有这么多配套设施,操作舰船仍然是一项需要多名船员协助的工作。 由于大部分民用船舶都分布配置了这些设备,目前先进的商船已经可以制造“无人机舱”; 对于航向的掌握,远洋船舶可以在大洋上设定自动航行,但在复杂水域还是只能依靠人工驾驶。

  正如北斗参与海事救援系统节目中提到的,卫星定位系统和海上救援系统联动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很多船只都没有这个功能。

  一些集成度较高的军舰尽管雷达、声纳等系统统一,但操作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联动仍然需要人工干预。 更何况船上不仅有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还有其他各种子系统。

  所以,与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相比,无人舰船的发展反而更慢。 船上子系统太多,普通无人操作系统无法应对。

  

  现在观众们应该都知道了。 为什么我要特意强调“珠海云”号是无人智能化舰船呢? 无人不重要,智能才重要。 如果解放军能将这一水平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军舰,这将大大减少每艘战舰的所需人员数量。 海军在人数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允许更多的战斗舰艇入伍,大大缓解了“船等”的问题。

  此外,自主容纳“珠海云”号无人舰艇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军事潜力。 例如,上一期解放军水面舰艇部队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美军的潜艇部队,为此我们聘请潜艇部队出身的技术军官担任福建舰副舰长,加强了舰队的反潜作战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可以通过在水面舰艇上加装无人船和无人潜航器,加强舰船反潜警戒能力,遏制美军潜艇的威胁。 无人机的作用自不必说,无论是作为侦察力量的补充,还是作为迷惑敌人的诱饵,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问题是,解放军用人工手段收容了这些无人装备,过程并不简单。 在战时船员紧张加剧、可能发生战斗减员的情况下,这些需要大量劳力的工作很可能会牵引整个船的作战效率,影响整个舰队。

  

  如果能够自主化整个无人机器收纳系统,就可以大幅节约宝贵的人力。 收纳速度也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毕竟,谚语说得好,机器系统中最大的危险性其实是操作系统的人。 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系统往往能够非常有效地完成任务。

  珠海云号是一艘民用科考船,但它带来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民用领域。 随着解放军不断投入无人技术领域,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将会看到中国自己的无人战斗舰艇。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既不是蓝鲸也不是巨树,而是一种蘑菇
下一篇:《金钱世界》冷漠而讽刺,世上最有钱的人却也最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