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性侵事件,我们知道得太少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现在网络上未成年被性侵的新闻层出不穷

  1

  老师作案

  

  

  

  2

  邻居作案

  

  3

  朋友作案

  

  

  4

  亲戚作案

  

  5

  陌生人作案

  山西介休:电梯内一名男子

  猥亵两名小女孩

  前几天,山西介休一男子竟然肆无忌惮地在电梯里强行猥亵两名女童!

  电梯门关上后,男子突然抱住小女孩的头强行亲吻。

  

  两个小女孩试图逃出电梯,被拽了回来。

  

  小女孩第三次试图逃跑,猥琐男气急败坏,将她们一起扑倒。

  

  最后因为有其他人坐电梯,猥琐男终于被吓跑,两个惊魂未定的小女孩相拥痛哭。

  

  “儿童性侵犯只是少数极端事件” “好孩子不会受到性侵犯”“让孩子留在家里就可以避免受到性侵犯” “性侵犯一定会使处女膜破损”……这些刻板印象有可能形成责 备受害者的偏见,也容易使成人忽视儿童受到的伤害。

  儿童被性侵到底有多可怕?

  爸爸妈妈们,你们该反思了!

  在台湾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里,被老师性侵的房思琪曾经想和母亲谈论“性”。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思琪妈妈的观点,是全中国大多数家长想法的缩影。

  

  由团中央权益部策划指导,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精心打造的六集专题纪录片《呵护明天》第一期节目以儿童性侵为主要话题,探讨了我国未成年人目前面临的性侵困境。

  2016年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了《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共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而且,据测算,性侵隐案比例为1:7。

  所以说,我们已知案件,甚至有可能仅仅是巨大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

  

  纪录片《呵护明天》中,就有一个未成年女学生小红被补习男老师猥亵的真实案例,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性教育的匮乏,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小红连预知能力都没有!

  

  试问,正常的成年男性老师,会问一个未成年女学生这样的问题吗?

  在大多数性侵或强制猥亵案件中,多数父母并不知道,70%以上的儿童性侵的施害人,都是熟人!

  受害的孩子们在一切都来得及的时候,并不知道:抚摸、亲吻、厮磨……这些行为有一个名字叫“猥亵”,而强奸往往跟随在猥亵之后,“对性的无知”大大便利了这些坏人。

  事实上,猥亵与性侵并非只是身体遭受伤害,无法给与的及时沟通和心灵抚慰,同样是一种持续而真实的伤害。

  

  性教育不仅仅只需要让孩子了解,家长也需要学习!

  1. 不要以为性侵及猥亵只会发生在女孩身上,男童受侵害的比例正在上升;

  2. 时间越长,越难取证!遭受性侵或被强制猥亵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3. 受害者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受害者的心理状态,事发后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认真告诉TA:你没有错!并用积极的心态带动孩子走出阴霾;

  4. 遭受侵害后,孩子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家长可请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5. 在司法机构取证时,一定要一次性询问完所有关键证据,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保护孩子的性安全,是父母的重要职责。对于儿童性侵害,家长们有多无知,孩子们就有多危险!

  性教育不是羞耻和邪恶,也不是教孩子怎么进行性行为。

  性教育是教孩子如何认识生命、如何认识身体、如何保护自己。还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让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加一层保护罩。千万别再谈性色变了!

  

  正确认识性侵

  家长预防儿童性侵害指南

  预防儿童性侵害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其中,家长在预防侵害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家长普遍缺乏预防教育,在儿童收到侵犯后还没有意识到伤害已经发生。

  1

  01

  家长普遍低估儿童性侵犯的普遍程度

  家长普遍缺乏有关儿童性侵犯的准确信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性侵犯,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预防教育课程。

  大多数中国家长不知道男孩也会受到性侵犯;不知道女性也可能是性侵犯者。很少有家长知道孩子最容易被熟悉的人侵犯。他们认为,如果孩子说出受到这类性侵犯,没有人会相信。大多数家长也不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很少表现出明显的身体表征。

  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儿童性侵犯最特有的表征,例如,孩子懂得不寻常的性知识,表现出不寻常的性行为。很少有家长知道,青少年有如下表现时,有可能是受到性侵犯,例如,过早或经常性交、有年长的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等。

  2

  02

  孩子获得的性侵犯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

  由于家长对儿童性侵犯有错误的理解,因此,很少有家长与孩子讨论预防性侵犯的话题。即使有家长想要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他们告诉孩子的相关信息也常常是不准确的。

  例如,家长经常告诉孩子,侵犯者通常是陌生人或脏兮兮的老男人,而准确信息则是,侵犯者常常是家人、照顾者、亲戚、老师、青少年、信任的熟人、有权威有地位的体面人。

  家长常常告诉孩子要避开凶狠、丑陋的陌生人,却很少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要对他 / 她性侵犯时会做什么。

  来自美国的两项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家长告诉孩子要与性侵犯者搏斗。 然而,预防专家并不建议孩子与侵犯者搏斗,因为那样做会使孩子面临生命危险境地。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的正确做法是,对那个人说“不行”、尽快离开、告诉信任的成人。如果第一次说出受到性侵犯没人理解或没人相信,就要不停地告诉其他成人,直到不再受到性侵犯为止。

  3

  03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六大核心知识模块

  由于家长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面向家长的预防教育几乎涵盖了面向成人预防教育的全部内容。必要时,还应该增加性教育、 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和亲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参照研究者的相关建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列出面向家长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六个核心知识模块。

  1

  模块1 认识儿童性侵犯

  正确认识儿童性侵犯,重点强调以下 8 个知识点:

  1. 儿童性侵犯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侵犯儿童权利、危害公共健康的人际暴力,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错误的。

  2. 儿童性侵犯包括身体接触、非身体接触和网络性侵犯三种行为形式。

  3. 受害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女孩或男孩都有可能受害。 女孩受害比率远高于男孩。

  4. 侵犯者:任何年龄、种族、地域和社会阶层的男人或女人都有可能是侵 犯者,甚至未成年人也有可能是侵犯者。男性侵犯者比率远高于女性侵犯者。 70%~90% 的性侵犯者是儿童或其家人认识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儿童的家人。

  5. 儿童性侵犯将会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6. 侵犯者采取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理操控,单靠儿童个人的自我保护无法抵制儿童性侵犯的发生。

  7. 性侵犯不一定造成儿童身体损伤,也不一定留下身体证据。没有物证、没有医学检查出来的身体证据,不等于性侵犯事件没有发生。

  8. 发生性侵犯不是儿童的错,而是侵犯者的错。不应该让受害儿童为性侵犯的发生承担任何责任。

  2

  模块2 保护孩子远离危险情境

  家长要学会识别危险情境和潜在侵犯者发出的危险信号。在这里,“潜在的侵犯者”也包括家里的成人和未成年人。也就是说,预防加害的教育还要协助家长学习监管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做出性侵犯其他儿童的行为。

  1. 要留意孩子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例如,照看孩子的人、寄宿学校、公园、 公交车、孩子接触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的信息等。

  2.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外过夜。

  3. 留意与孩子有密切接触的人,无论他 / 她是谁,都要相信你的直觉(例如,不对劲、不舒服、怪怪的等)。

  4. 不要让你不了解、不放心的人与你的孩子单独在一起。

  5. 不要让这样的人单独接触你的孩子(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或家人):

  (1)有性侵犯儿童的前科;

  (2)有不寻常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3)热衷于与孩子谈性话题;

  (4)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观察或触碰孩子的身体;

  (5)对孩子过分亲热、特别关注;

  (6)常看色情书刊 / 音像制品,收集儿童色情图片或视频;

  (7)经常找借口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3

  模块3 营造安全的家居环境

  研究显示,很多促使儿童性侵犯发生的风险因素 / 机制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鼓励家长尽最大努力减少来自家庭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1. 终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营造和建设性别平等、尊重儿童权利、家人 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氛围和家庭文化。

  2. 选择放心的家人、亲戚、朋友、保姆等人照看孩子,并时时留意这些照 看孩子的人是否有异常表现。

  3. 单亲家长避免让孩子与自己的男 / 女朋友单独在一起。

  4. 尊重每位家人的身体界限和个人隐私,包括儿童。

  5. 允许并鼓励孩子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表达。

  6. 不强求孩子用身体接触向所爱的人表达感情。

  7. 不取笑孩子的身体。

  8. 鼓励孩子不要盲从权威人物。

  9. 家人之间可以自然、开放地谈论性话题或与防治儿童性侵犯有关的话题,但不用性器官开玩笑或骂人。

  10. 抵制色情暴力文化:指导孩子有选择地接触互联网、电视、电影等;遇到与性有关的内容,要与孩子讨论;拒绝让孩子参加有涉性内容的广告和媒体娱乐节目等;纠正儿童接触到的扭曲的性观念。

  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包括以下内容:

  1. 相信孩子说的话。

  2. 经常向孩子保证:无论别人对他 / 她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他 / 她不喜欢、 不舒服、不理解的事,都要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不会因此怪罪或惩罚孩子,而是 会保护孩子。

  3. 每天安排时间单独和孩子说说话,喝点儿茶,玩一会儿,增进感情。

  4. 利用各种机会和活动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4

  模块4 教导孩子自我保护

  1. 教导孩子认识隐私部位。

  2. 教导学前儿童正确说出生殖器官的名称。

  3. 教导孩子识别身体接触:安全的(恰当的)、不安全的(不恰当的)、模 棱两可的身体接触。

  4. 教导孩子有关身体安全的规则: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界限。

  5. 教导孩子抵制不安全(不恰当)或模棱两可的身体接触(自我保护三步曲 NOT)。

  (1)No:你有权说“不行”,无论是谁

  (2)Off:你要立即离开

  (3)Talk:告诉你信任的成人或报警(拨打 110)

  6. 教导孩子拒绝互联网上的性邀请和色情信息。

  5

  模块5 识别与应对

  1. 初步询问:怀疑孩子遭受性侵犯或听到孩子说出性侵犯时如何处理。

  2. 保护行动:举报 / 报警、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保护其他孩子的安全。

  3. 帮助孩子回到正常生活。

  4. 家长怎样照顾自己?

  5. 自己的孩子性侵犯其他孩子怎么办?

  6

  模块6 配合学校的情境预防制度

  为了有效地预防儿童性侵犯,学校应该鼓励并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行动中,例如,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保护;监督学校落实预防措施的情况;监督本校教职员工是否遵守学校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规章制度等。因此,学校在面向家长的预防教育中,要让家长知晓本校预防儿童性侵犯 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校的行为规定:什么是越界行为、不当行为、有害行为、危险情境?

  2. 看见或听到有人做出针对儿童的越界行为、不当行为或有害行为时怎么 办?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例如劝阻、举报等)?

  3. 澄清家长和学校各自对于保护儿童安全的责任界限。例如,学校承担保 护儿童安全的责任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在学校活动之前和之后,谁为儿童的 安全负责等。最后,要书面告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及儿童本人上述内容,并让 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签字,表示他们已经阅读并理解相关规定。

  愿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当人们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划过心灵的,是否也有孩童时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没有被安抚的心灵,还有那些不敢说出口的,曾经独自面对的困难、窘迫,惊恐和不安?

  

  “都八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是不出屋”,指着一扇黑漆漆的门,小可的妈妈泣不成声。

  8个月前,小可在学校被同学无故殴打,扒衣服,拍裸照。自此不出屋门,不敢见人。

  那个被性侵的孩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不能相信在北京还有这样贫穷的家庭——水缸、大锅、土炕……

  “你们救救这孩子吧”,爷爷老泪纵横,双手作揖。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这个8岁女孩身上,先天性心脏病、巨结肠,被遗弃、被性侵、被同学嫌弃,自从被侵害后,大小便失禁,夜夜噩梦惊醒。

  

  还有,那个患有癫痫但找不到医生的贫困学生,那个被骗摘了一个肾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的少年,那个因父母离异习得暴力倾向的小男孩……

  总有人问,接触这么多阴暗和不幸,会不会内心也有了阴影。

  不会。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

  正如看到明星离婚就吵着不相信爱的,都是小姑娘的做派,太矫情。

  见过世间各样丑恶、残忍、虚伪、贪婪——离婚案子中能拿出恋爱时就开始录的音当证据;吃里扒外监守自盗却能振振有词一脸正义;常年遭受家庭暴力将滚烫的热油泼向丈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还有太多夫妻反目、兄弟成仇、甚至父子对质母女相讥。

  但是谁又能否认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良善?那些拾金不昧、孝老爱亲、舍财取义、舍己救人不也经常让我们泪湿双眼?

  这世界就是这样,善恶并存,美丑同在。也正因为这样,看到这些孩子的不幸,我们眼里有泪,心里有痛,才更要坚定前行,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温暖一个又一个心灵。

  

  我们一直在努力,也看到同行者的努力——16岁的晨曦,因被舍友怀疑偷窃,感到强烈自尊受挫,失手将人打伤。

  因为有了附条件不起诉基地,她免于被羁押,被送进一家社会组织接受为期6个月的考察,走向一条重生之路。

  14岁的小芳,长年被养母虐待,被养母的儿子性侵。

  案子涉及三个区十几个单位。经过长达近两年跨区跨部门的协调沟通,罪恶者被送进监狱,养母被剥夺监督权,孩子换了新环境,开始新生活。

  还有,

  12个部门坐在一起研究对策只为帮助一个孩子,

  30多家单位共同研讨,只为推动一项立法,

  52家附条件不起诉基地帮助163个罪错少年回归社会,

  83例离婚抚养监护纠纷案件中无辜的孩童得到社会观护,

  100个低保家庭的孩子可以不用摇号直接住进保障房,

  220个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无差别地免费去上辅导班,

  22个项目覆盖10897个孩子,他们去登了长城、看了国家大剧院、参观了博物馆、到医院检查了身体、拿到了新书包、参加了冬令营,接触了3D打印……

  

  而那些破土而出的幼苗,正努力而勇敢地生长,代表着生机和希望。新的一年已经来到,让我们不惮于自我之渺小,对这个大大的世界抱有深深的希望——

  希望那个被欺凌的姑娘早日走出家门,重见阳光,

  希望那个被性侵的孩子早日摆脱阴影,迎来新生,

  希望那个被摘肾的少年领悟幸福都是奋斗来的真谛,

  希望那个被宽宥的少女明白法律绝不可逾越的道理,

  希望,所有罪恶都受到严惩,所有的正义得到伸张,

  希望那些孩子们,不幸永远封存在记忆的角落,贫穷成为努力奋斗的动力,挫折成为改过自新的起点……

  前路或许多艰,但心有希望,就能坚定前行。

  2019,愿所有孩子都被温柔以待,快乐成长。

  

上一篇:联合国也得缩 人权理事会撤销禁售成人游戏的要求
下一篇:成年人在电影院看时隔30年重映的《龙猫》什么感觉:周围都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