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童话故事之外的故事!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流传百年,儿童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绿野仙踪》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系列作品《奥兹国经典童话》的开篇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绿野仙踪》出版于1900年,连续两年获得美国畅销童书第1名。

  在之后的20年间,鲍姆陆续创作发表了一部又一部有关奥兹国的奇幻冒险童话故事,共十四本。

  这一系列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美国儿童文学协会(CLA)评选的“十部美国*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推荐的“*童书之一”。

  《绿野仙踪》问世百年以来,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根据这个故事所改编的动画片、电影、舞台剧等更是不计其数。

  

  

  一切都是简单的

  在《绿野仙踪》里,一切都是简单的。

  多箩西想回到堪萨斯,稻草人想要颗脑袋,铁皮人想有颗心,狮子想变得勇敢,于是他们就上路了。

  他们没想过,这时间要走多久,会碰到多少困难,会不会被彼此算计,他们甚至不知道奥芝会不会答允他们的要求,他们只知道应该去一趟翡翠城。

  困难一个接一个,却是极其简单地被克服了。没有多少心理描写,也不需要长段激烈的过程,一切都迎刃而解。

  他们在困境的时候没多少事可斟酌,可以,大家就一起走,不行,就放下。

  他们从来不争论之间有多少利益得失,简单得很。

  他们各自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公平与否无关紧要。当奥芝要求他们去杀死西方女巫来换取他们所要的,他们也没多少复杂的情绪。难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上路去寻找西方女巫。

  想要,就去争取,不用想其它的事。不去担心是否会丢掉性命,也不想有多少胜算,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受伤了就受伤了,理所当然的事,能继续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最后,他们并没有从奥芝那获得什么实在的东西。奥芝只是和多萝西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给了人们信仰,人们相信他的无穷强大,所以他说什么做什么,别人都会相信。

  稻草人,铁皮匠和狮子只是相信他们获得了这种力量,他们变真的就变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脑袋也好,善良的心也好,胆量也好,都不是别人能赋予的。当我们相信自己拥有这些的时候,我们就有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灵魂,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变得无比强大。而灵魂需要可以坚信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分裂出一种人格,让自己爱上那个人格,这样,我们就能爱上自己。

  这个故事结束得干净利落,我想,这是我见过最美好的故事结尾。

  如果多萝西一开始就知道那双鞋子可以让它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那么她就不会遇见稻草人,铁皮匠和狮子。

  回想起来,多萝西似乎一直莫名其妙地交着好运。她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会,不管她见到的世界多么美丽,遇见过多么好的朋友,她还是只想着不会笑的亨利叔叔和爱姆婶婶,一心要回到那个灰色的堪塞斯。

  可每个人都爱她,因为她被好女巫吻过,因为她是个善良纯洁的孩子。虽然她什么都不会做,但是她带给了其他人念想。

  她让稻草人,铁皮匠和狮子有了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可以给予别人希望,那么所有人都会爱他。

  因为多萝西单纯地坚持着一个梦想,所以即使她能力不够,也能凝聚力量。

  

  

  少女的成人礼

  童话里的Dorothy年龄很模糊,但在我们印象里她在十三岁上下,这是个很关键的年龄。

  有精神分析学家曾考证小红帽这个形象,说红色帽子隐喻的是月经初次来潮。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类故事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少女的成人仪式。

  《绿野仙踪》开头Dorothy为婶婶(母亲的替代者)对她不耐烦而伤心,从而离家出走了,着重表现的是一个即将成年的女儿与母亲之间的冲突。

  因好奇、迷茫、烦闷不安等各种原因而离家,初次认识现实并战胜困难的过程,是少女长大必经的“成人礼”。

  异境在电影里表现为Dorothy一个斑斓的长梦,即她平日所向往的“over the rainbow”。但在童话原著和其改编的动画里并没把它当成梦境,OZ国的确是存在宇宙某个角落的仙境。异境里除Dorothy之外的六个重要人物是不变的: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仙女,女巫,魔术师。

  它们的象征意义很明显,狮子是友善的男性朋友,处处给她协助;

  女巫是常欺负Dorothy和其他弱小者的恶女人;

  魔术师是个自以为是的男人,但也不能否认他确实有点本事。

  仙女在现实生活里没有具体对应者,但可以看作是Dorothy心中存在的形象,美丽智慧的女神,往往是小女孩对待困难的精神指引者。

  黄砖路毫无疑问象征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而催眠的魔花之类则象征着可能出现的诱惑。

  稻草人,铁皮人,狮子所缺失的东西也可看作是Dorothy要认识要寻找的,她将在这成长的路上获得智慧、情感和勇气,从而达到成年的必要条件。

  

  一部给成年人的童话

  《绿野仙踪》仅仅只是一部肤浅的童话历险记么?

  未必如此。

  有很多东西,被成人的世界强制定义为童话,而事实上,这些东西的内涵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意境。

  所谓童话,并非全然是写给孩子们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更准确的应该叫做成人童话。

  《小王子》如是,《绿野仙踪》亦作如是观。

  一个迷路的小女孩,一个缺乏头脑的稻草人,一个追寻心灵的铁皮人,以及一只没有勇气的狮子,这样一个奇怪的团队组合在漫长的旅行中,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成长,以至最后每个成员都达成自己此行的目的。

  可以说,这部作品从一个很隐晦且很浅显的角度和读者们探讨了人性完整性这样一个千古以来哲人们一直苦苦探询的问题。

  没有人,没有人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有家庭、智慧、心灵、勇气。或者有人说,他拥有了全部的这些。

  可是我仍想反问,真的有完整的家庭么?真的有绝顶的智慧么?真的有仁善的心灵么?真的有无与伦比的勇气么?

  他们一路艰辛而得的馈赠,不正是我们穷尽一生追寻的东西么?

  他们用的是短暂的旅程,而我们用的是整整一生。

  或许这才是童话和生活的真正的最本质上的区别吧。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经常以单纯的眼光看待童话故事。

  不像神话或者传奇故事谈的尽是圣人、神迹和英雄的事迹,童话专门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包括家庭生活、儿童、爱情和长大成人的砝码。

  我们都知道这些不是真实的故事,事实上,“讲故事”本来就意味着说谎。因此童话故事给人的感觉,尤其是对于成人来说似乎重要性微不足道,是人们将其重要性夸大了。

  但是回想起我们小时候读的那些童话,那时候单纯的心灵,天真的幻想如此磨灭难忘,这已经说明了童话存在的意义。

  它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一扇窗,供人们透视灵魂深处最重要的事、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感、自我观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以及社会变迁的过程。

  这就是说,尽管很多童话都是成人的创作,但是需要却是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情趣,儿童的幻想和儿童的天真。

  实际上,比我们成人总是用肤浅和可笑来定义童话更重要的是那些正义总是战胜邪恶的童话故事是如何定义我们。

  因为在认识字以前,童话故事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的语文,在长大成人离家以前,也是靠童话第一次接触社会的雏形。

  童话教导我们阅读、书写和是非对错。

  在杜撰的外观下,童话引领我们跨入真实世界的能力,并提供终生受用的功课。

  这已经足够了,足够给我们继续需要童话的理由。

  END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十八岁内的孩子,三个生日需要好好过,是父母给娃成人最好的礼物
下一篇:“源于海外,兴于国内”的潮玩产业:玩具不止于孩童,年轻人占据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