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 | 张勇: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本资源由张勇老师制作,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诚挚感谢衢州二中赵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张老师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支持!

  

  教师简介

  张勇,嘉兴智慧教育联盟成员,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民主促进会成员,嘉兴市第十二批学科带头人,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致力于信息化和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多媒体和微课大赛多次荣获浙江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和课题获奖和在国家期刊发表。受邀在浙江省级、市级做公开专题讲座三十余场,引领了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热潮。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设计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张勇

  一、教学目标

  教学指导意见: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主要景区构成及布局特点;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的主要建筑;

  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

  运用: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史料研习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弘气势,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

  三、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四、信息技术:

  硬件:hiteachpro智慧课堂系统(包括智慧黑板、音响、智能平板等)、PAD、手机。

  软件:WindowsMovie Maker、premiere、photoshop7.0、Google Earth、优酷pc客户端、office2013、flash 电子地图,UMU互动平台,调查星等。

  五、教学思路:

  导入以西湖和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进而引入第一部分。

      本课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移天缩地在君怀》讲解颐和园建设的缘由及其整体部分的建园思想。第二部分《无双风月数昆明》,以游览的方式,先后游历宫廷区(即书中所说的政治活动区和生活区)、前山风景区、后山后湖风景区和昆明湖风景区。通过对线路上不同建筑的讲解,展示颐和园所体现的各种古代园林建造手法和传统文化。游览完之后进行总结: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布局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和谐、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等等,并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进行升华。第三部分《御苑沧桑续文明》,首先简单介绍颐和园遭遇的几次破坏,从中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命运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进而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时间分布:导入3分钟,知识教学35分钟(其中宫廷区15分钟左右,游览区20分钟左右)课堂延伸2分钟左右。

  五、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颐和园全景图

  (一)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在课前老师下发了本课的学案,其中第一个是用调查星设计的关于对颐和园认知的小调查问卷,我们来看调查部分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颐和园认知度还不高。

  现在给大家欣赏几幅美景,分别取自两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西湖和颐和园。大家猜猜它们究竟是西湖的风景,还是颐和园的风景?

  学生:(判断,有一定的出入)

  教师:(揭晓答案)你看,不管是春天的柳堤、夏日的荷花还是秋天的落日,都很难让人分清究竟是在颐和园还是在西湖。那么,位于北方的颐和园为什么与杭州西湖的风景如此相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颐和园。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建筑形制、建筑风格、园林风格和园林布局四个角度来了解颐和园的特点。(板书:颐和园,建筑形制、建筑风格、园林风格、园林布局)

  (二)知识教学

  一、移天缩地在君怀

  教师:刚才我们所了解的是颐和园和西湖在具体景观上的相似,而更加让人惊讶的则在这里:(展示颐和园和西湖平面图)这是颐和园和西湖的谷歌地图对比,分得清是哪一个吗?(以便能更好区分,老师把图片处理一下)大家看它们在整体布局上有怎样的共同点?

  学生:山北水南的结构:西湖孤山在北,西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苏堤;颐和园万寿山在北,昆明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西堤。

   

  教师:这可不是巧合。事实上,颐和园的总设计师,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乾隆皇帝对于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杭州西湖非常钟爱,于是决定在北京西郊模仿西湖建造一座新的园林,这就是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

  教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万寿山的面积比孤山要大很多,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则相对蜿蜒曲折一些。这说明,乾隆并不是照搬西湖的样子,而是对这里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再对比一下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清漪园,看一下有怎样的改变?

  学生:湖泊面积变大(解读:湖面扩大还有一个原因,是解决北京人口增加导致的供水不足的问题),而且还扩展到万寿山的后面;湖面上建有堤,还有几座小岛。万寿山的面积也有所扩大,而且东部又向南弯曲了一下。

   

  教师:很好,如果从整体上看,改造前的山峦与湖泊是相对孤立的,而改造后则是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乳交融。如果把陆地看成阳、水面看成阴的话,改造后的格局则很像太极图的一个变体。这也说明清漪园的改造过程遵循了我国古代的阴阳平衡思想。通过这一改造,山峦和湖泊的关系变得非常协调。(板书:山峦与湖泊)

  教师:所以,清漪园之于西湖,除了形似之外,更注重的是意韵的借鉴和因地制宜的再创作。清漪园建成之后,乾隆皇帝曾写诗赞美道:“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数昆明。”那么,这座园林是不是如他所说的“天下无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园林,慢慢品味。

   

  二、无双风月数昆明

  教师:清漪园后来在光绪年间进行了重建和修复,并改名为颐和园。不过其整体结构和主要建筑依然保留了清漪园时期的面貌。

  (电子地图1,颐和园分为: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 ,生活居住区——以乐寿堂为中心,游览区(园的精华所在)——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 )。

  我们的游览路线从东宫门开始,首先游览宫廷区,也就是我们教材中所说的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

  (电子地图2,展示东宫门图片)

  教师: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正中三扇大门,每扇大门刻有九九八十一颗镀金圆钉,清代有严格建筑制式,只有帝王家才可以用到九九的数字,最中间的门叫御路门,是太后、皇帝和皇后进出专用的;旁边两扇门则供王公大臣出入。这一设计凸显了怎样的观念?

  学生:皇权至上,尊卑有序。

  教师:穿过东宫门,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电子地图进行浏览)。仁寿殿金碧辉煌,殿内高台上摆放宝座,慈禧太后后半生大多在此会见大臣、处理政务。

  穿过仁寿殿后面的假山,便来到生活居住区。这里有三座寝殿,是当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如果你是当年的内务府总管,你会怎样安排这三座寝殿呢?

  学生:(A是光绪皇帝住的玉澜堂、B是皇后住的宜芸馆、C是慈禧太后住的乐寿堂。理由,一是三座院落的大小:乐寿堂最大,玉澜堂次之,宜芸馆最小;二是坐落的位置,乐寿堂面朝昆明湖(书上写“西临昆明湖”对不对?)、北依万寿山,背山面水的格局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可是绝佳的风水宝地!玉澜堂和宜芸馆虽然都是西临昆明湖,但很明显玉澜堂的视野要开阔很多。)

   

  教师:这样的安排也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慈禧、光绪和皇后在宫廷中的实际地位。既然慈禧地位最高,那么一些建筑的兴建自然也就和她有关,

  比如德和园(链接)就是为了满足慈禧的爱好而兴建的大戏园。德和园中的大戏楼规模宏大,三层建筑分别代表福禄寿和天地人。但它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则是里面精妙的设计,那么里面究竟有怎样的设计呢?1983年电影《垂帘听政》曾在这里取景并拍摄了一段戏曲方面的片段。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电影:《垂帘听政》中关于皇帝看戏的部分)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戏台的顶板有天井,表现戏剧中神仙从天而降、雪花从天上飘下来,还有我们现在拍电影经常使用的吊威亚。除此之外,台底还有地井,用来表演鬼怪从地下钻出的场面。舞台地下室还有水井,可以喷出水来。所以就连当时的外国人也惊叹不已。

   

  教师:回过头来再看一下整个宫廷区,我们还会发现这里的主要建筑都是北方四合院的风格。如果再将它与故宫对照一下,大家看看有什么相似之处?--前朝后寝,分工明确,我们把它变成一道试题。

  学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前朝后寝”的格局寓意着“国重于家”的理念。

  教师:不过,颐和园的居住区并不像故宫一样与政治活动区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是依山傍水,注重与自然山水的融合。

  (过渡:由宫廷区到游览区)

   

  教师:讲到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的融合,最精华的地方莫过于游览区。(谷歌3D地图展示)游览区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后湖三个景区,我们首先前往前山景区。

  从乐寿堂出发往西走,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将前山景区的建筑群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万寿山前山景区的东西轴线。这条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但要走完它,无论对于乾隆的母亲还是后来的慈禧太后,都是太辛苦了。所以在设计这条长廊的时候,一方面在中间建造了四座亭子以便休息;另一方面在每一根枋梁上绘制了“苏式彩画”用以欣赏。这些彩绘大体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和建筑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人物彩画故事。我选了几幅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展示幻灯片:孔融让梨、岳母刺字)

   

  教师:(总结)这些精美的彩绘就像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排云门。这里就是颐和园的核心地区——前山建筑群。前山建筑群自下至上,沿着一条中轴线,依次排列着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和智慧海,而佛香阁不仅是这个建筑群的中心,也是整座颐和园的中心。然而佛香阁在当时并不在乾隆的计划之中,按计划这里建造的应该是仿杭州六和塔而建造的延寿塔,但当宝塔快要建成的时候,乾隆却突然下令将其拆除而改建佛香阁,这一拆一建共耗银37万两白银,但他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

  教师:这是延寿塔和佛香阁建成后的模拟景观对比图,你认为哪一个与整座园林和周围环境更加和谐?

  学生:佛香阁。首先,佛香阁与延寿塔相比体量雄伟宽阔,气势非凡,就像统领着园内所有景观的君王,彰显皇家气息。其次,万寿山旁边的玉泉山上已经有了两座宝塔,这里再建造一座塔则没有主次之分,这是园林造景的大忌。再次,万寿山呈东西横向走势,山势平缓,建造宝塔会显得很突兀,而厚重宏大的佛香阁则与万寿山的走势更显协调。

   

  教师:非常好,虽然这只是后人从园林美学的角度进行的推测,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佛香阁与昆明湖相互映衬,已经成为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出色的一个图景。

  站在佛香阁上向西眺望,远处是连绵起伏的西山,近处是林木青葱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虽然这些都不是园林内部的景观,但却被纳入颐和园的画面之中,再加上西堤上遍植的柳树将园林西部的围墙遮挡了起来,巧妙地消除了园子的西部界限,使有限的园林显得无限深远,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幽美意境。这种造园手法被称作“借景”。

  教师:(电子地图2展示)穿过佛香阁,来到智慧海,“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梁柱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通过对前山景区游览,我们课可以看出:建筑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

   

  接着向北望去便是后山后湖景区。后山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四大部洲(链接)。四大部洲是佛教用语,指的是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洲,不过它的建筑风格倒不是汉族佛寺风格,而与一座我们非常熟悉的宫殿非常相似。

  学生:布达拉宫

  教师:正确。四大部洲全部按照佛教宇宙观设计,是典型的藏式寺庙建筑风格,那么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在皇家园林中建造藏式寺庙呢?

  学生:这体现了统治者对西藏地区的重视,也是为了彰显当时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稳固。

  教师:俯瞰万寿山,你会发现后山也有一条中轴线从四大部洲到北宫门,这与前山的中轴线遥相呼应,很好地协调了前山与后山的关系。

  沿着石阶缓步下行,山中的宁静渐渐被山下喧闹的叫卖声打破。原来,山下有一条买卖街,又叫苏州街(地图链接)。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逛市的商业街,这样,山上寺院的清幽与山下街市的热闹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感觉。

  (板书:山上与山下)

  教师:为什么乾隆要在这里建造一条买卖街呢?原来,当年他的母亲和他一起南巡时,对苏州山塘街非常喜爱。但毕竟年事已高不便经常出游,于是乾隆就以山塘街为原型修建了这条买卖街。那谁会在皇家园林中做买卖呢?

  学生:宫女,太监

  教师:是的,所以他们只是在装作买卖,供帝王嫔妃感受江南风物而已,并无实际的商业功能。。不过,乾隆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满足其母亲的愿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呢?

  学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乾隆这样做,是为了彰显自己以孝治天下的理念,而这种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对于缓和满汉矛盾、笼络汉族士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从中后山后湖景区特征:中国西部西藏式样的寺庙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教师:逛完街,我们接下来就开始乘船游览了。从苏州街上船,沿着后湖行驶,在万寿山的西麓会看到一座石舫。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建筑,这座石舫也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地图链接)

   

  教师:石舫前面是碧波万顷的昆明湖,湖面上有很多形态各异的石桥,如玉带桥、镜桥、柳桥等。其中最大的石桥就是这座连接东堤和南湖岛的十七孔桥。(地图)

   

  教师:十七孔桥的造型借鉴了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样式。(展示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十七孔桥在哪些方面模仿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造型,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学生:外形和柱头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模仿卢沟桥;券孔的形式模仿了苏州宝带桥,中间一孔最大,其他券孔依次两边对称排列。独到之处是整座桥呈拱形。

  教师:拱形的结构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横着看去,十七孔桥像是一道彩虹跨在东堤和南湖岛上;而卧着看,又像是一弯新月横卧水中,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

  教师:那么为什么这座桥的桥孔要设计成17个呢?

  学生:从中间最大桥孔向两边数去,刚好都是“9”,“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古代多用九这个数字来附会帝王,如帝王称“九五之尊”。所以这一设计也是为了凸显其皇家园林的特征。

  教师:游船到此靠岸,我们的旅行也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结束了。园中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去,比如在万寿山的东麓,有一个独立的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去。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完成板书上的内容来回顾刚才的游览内容。先回顾一下我们看到过哪几种建筑形制?比如仁寿殿、乐寿堂、宜芸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可以说一应俱全,(板书:殿宇厅堂、廊馆轩榭、亭台楼阁、塔庙坊桥)这些建筑不仅形制多样,而且风格也各不相同。比如谐趣园是典型的江南建筑,而乐寿堂等又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板书:南方与北方)除此之外还兼具哪些风格呢?

  学生:汉族与藏族;东方与西方。

  教师:很好。这些建筑也使整座园林既彰显了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兼具江南园林的典雅精致。(板书:皇家园林、江南园林)所以我们教材对颐和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概括: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板书: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我在这里用“合”这个字来概括。这些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建筑被集中在颐和园内,但并没有显得杂乱。因为通过精巧的园林布局,很好地处理了主体与陪衬、山峦与湖泊、前山与后山等关系。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用哪个字比较好?

  学生:和。

  教师:很好。和而不同,由合到和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这些建筑之间,还完美地体现在人造建筑与自然山水之间。(人文与自然)所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颐和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北京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这里所说的“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正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板书)。所以,我们可以称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板书)。

  【过渡】然而,这座“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在近代历史上却命运多舛chuǎn。

  三、御园沧桑续文明

  (展示图片:被焚后的清漪园)

  教师:颐和园先是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后又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几经修缮,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景色。如今的颐和园,已经是一个开放的景区,大家如果对颐和园感兴趣,一定要亲自去一趟那里。如果是冬天去,其景色更加美轮美奂。(播放:颐和园的冬景)

  好了,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颐和园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还有很多没有讲,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趟颐和园去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铃响)

  学案设计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张勇

  一、教学目标

  教学指导意见: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主要景区构成及布局特点;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的主要建筑;掌握时空观念。

  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

  运用: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交互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弘气势,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

  三、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四、信息技术:

  硬件:happyclass智慧课堂系统(包括智慧黑板、音响、智能平板等)、PAD、手机。

  软件:WindowsMovie Maker、premiere、photoshop7.0、Google Earth、优酷pc客户端、office2013、flash 电子地图,UMU互动平台,调查星等。

  五、教学思路:

  导入以西湖和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进而引入第一部分,本课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移天缩地在君怀》讲解颐和园建设的缘由及其整体部分的建园思想。

  第二部分《无双风月数昆明》,以游览的方式,先后游历宫廷区(即书中所说的政治活动区和生活区)、前山风景区、后山后湖风景区和昆明湖风景区。通过对线路上不同建筑的讲解,展示颐和园所体现的各种古代园林建造手法和传统文化。游览完之后进行总结: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布局注意各方面的协调和谐、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等等,并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进行升华。

  第三部分《御苑沧桑续文明》,首先简单介绍颐和园遭遇的几次破坏,从中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命运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进而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时间分布:导入3分钟,知识教学35分钟(其中宫廷区15分钟左右,游览区20分钟左右)课堂延伸2分钟左右。

   

  五、教学过程:略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1、扫码完成颐和园认知的问卷调查

  

  2、扫码完成UMU颐和园的试题

  

  3、归纳: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造园艺术具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右码) 

  

  4、颐和园全景VR欣赏(右下码)

  

  5、完成颐和园各主要景点名 

  

                                                                                       编辑:陈莹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下载页面

上一篇:黄祖儿杨贵妃 完结
下一篇:细品金瓶梅(45):潘金莲何以能以三件事掌控西门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