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两百年:那些年的荒芜令人触目惊心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在英国泰晤士河南岸,位于伦敦桥附近的圣托马斯教堂是重口味伦敦观光客的观光胜地。每天的下午四点,这里都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无麻醉、无消毒、无止血的“三无手术”现场。这些在如今看来无异于是“活体分尸”的场面,在当年十分常见,而且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作为主角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在实操的同时,甚至还会卖票让人们前来观看,受到市民的疯狂追捧。可想而知,在这种手术中,病人在痛苦中死亡是多么常见的一件事。---这是豆瓣评分9.4分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里的场景。

  在手术的远古追溯中,中世纪时期,理发师是外科手术的操刀者,除了理发作为基础工作之外,他们还从事给病人放血、拔牙、截肢这一类副业,可以说是最早的“斜杆青年“了。

  

  你能想象得到在那个无麻醉、无消毒、止血靠烧的时代进行一场截肢手术有多惊悚吗?

  第一步:把病人敲晕或者灌醉,用锯快速将坏腿切掉,然后病人尖叫着醒过来。

  第二步:截肢完毕后,理发师将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伤口处,使血液迅速凝结,起到止血的效果。

  第三步:至此手术结束。

  这样残忍的画面呈现了两百年前人类与病痛抗争的历史,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作为中国第一部全景描绘人类手术发展的史诗,为了保证医学讲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采访到了包括郎景和、戴尅戎、钟世镇等在内的15位中国院士,将两百年来历程逐一呈现了出来。

  如今全世界的人类平均寿命达71.6岁,而百年以前,人类平均只能活到31岁,在这当中,医学的进步、外科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度过了漫长的蛮荒时期才得以有了今天的成就。

  ◆◆手术的基石

  麻醉、消毒、止血是手术的基石,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外科手术不被医学界所接受,实际的操作掌握在理发师的手中,基本上不具备麻醉、消毒和止血的意识。

  

  当时减轻手术中病人的痛苦是靠敲晕或者灌醉来完成,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剧烈的疼痛下病人往往会立马苏醒过来。于是人们想要通过速度来减少病人痛苦的时间,这逐渐成为了理发师兼医生的毕生追求。

  伦敦“第一快刀医生“罗伯特李斯顿最快的一次手术仅用时28秒,而他最著名的一场手术就因为太快,切掉了助手的两根手指和病人的部分生殖器,导致助手和病人因失血过多和感染而死,还有一位旁观者当场被吓死,这场手术因为300%的死亡率而”名留青史“。

  直到19世纪中叶,一位岌岌无名的牙科医生威廉莫顿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自己尝试了乙醚的麻醉效果,成为第一个认识到了乙醚功效及剂量重要性的人。1846年,他终于完成了一次无痛感手术,至此”无止痛手术“的时代才得已结束。

  

  在公元2世纪,人们知道了炙热使血液凝固的道理,于是将这个方法应用在伤口处理上直至中世纪。甚至市面还出现了专门用来止血的烙铁,在处理伤口时,直接将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伤口处,使血液凝结。但这样的方法同时会灼伤伤口周边的皮肤和肌肉,极易让患者受到其它感染而致死。

  直到1552年,一位年仅26岁的法国军医安布列斯改变了这一现状。因不忍伤员如此痛苦,首次尝试用针线和自制“鸭喙钳“为伤者止血,效果极佳,从此“烙铁止血”退出历史舞台。

  

  相比较麻醉和止血来说,消毒的意识来的更为悲剧。当时的医生完全没有术前洗手的习惯,甚至还以此为荣,经常刚解刨完尸体立马去接触病人的伤口,导致细菌感染无处不在。中世纪欧洲的术后死亡率高达60%,接近一半的产妇死于产后细菌感染的产褥热,所有人对此都束手无策。

  有一位名叫塞麦尔维斯的小医生率先意识到高死亡率的元凶是医生脏兮兮的双手,便提出医生术前用漂白粉清洗双手的建议,但因为理论过于简单,同行们对他都嗤之以鼻。塞麦尔维斯得不到认同,便离开工作医院回到匈牙利,推广术前洗手原则,很快将产褥热死亡率降至1%左右。

  

  他将这些心得心血记录下来,寄给当时欧洲知名的教授,却没有得到回音,循环往复,最终绝望让他精神崩溃,死在了疯人院中。

  

  像塞麦尔维斯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

  开创微创手术的大夫被说成侮辱医学界,被公众嘲讽,被同行排斥,丢掉自己的工作…

  最早研究X光的医生整天暴露在高辐射环境里,患上各种辐射病,几乎全部牺牲。

  外科艰难的走过这200年,每一次进步,都有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做出巨大的牺牲。

  但这些先驱从没有就此止步,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尝试,既是满足自己对科学的追求,也是在延续人类对生命的渴望。

  ◆◆手术的发展

  人类的手术发展史从切开病人的皮肤到截肢,再到打开腹部,攻入人体内部禁区,甚至打开头颅,进行对大脑的手术,外科的发展举步维艰,解剖成为外科进行研究的基石,为进步提供了途径。

  但在当年伦理的束缚下,只有死刑犯的尸体才能用于解剖。而这远远无法满足解剖的需求,很多医院都要花大价钱来购买尸体,于是催生了“盗尸产业”的出现。

  过去古老的墓园,都被围栏锁链层层包围,这并不是为了防止墓穴里的东西出来,而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活人进去盗取尸体。

  

  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谋杀案之一,威廉伯克和威廉黑尔在自己的旅馆里杀害了15人,就将这些受害者尸体卖给医院的解剖医生。

  这是医学史上的耻辱,用无辜人的血换取外科进步,违背了救命的初衷。

  今天,解剖医生早已不需要使用这种罪恶的方式获取尸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因此外科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生和这些人的贡献。

  据数据统计,一个生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将会经历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外科手术向微创化、智能化发展,一个又一个不治之症被证实可以治愈,生命的奇迹不断被创造,医生也坚守着这唯一的初心:

  我们不敢保证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但我们能让每一个病人都有尊严有质量的活着

  外科两百年是外科手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心脏,实际上是人类攻克的最后一个器官,因为心脏会跳动,而外科手术需要两个条件--静止和干净,直到现代人工心肺机的出现代替心脏的跳动,人类才最终能够治愈心脏的疾病。

  

  ◆◆手术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癌症来说,治愈仍是少数,更多只是控制。在无法挽救的时刻,医生还能做些什么?

  对于久治不愈的患者来说,可能回家和家人开心的度过剩下时光是自己的心愿,那么医生的能做的就是不再商榷如何治愈,而只考虑如何减轻患者痛苦,满足他最后的心愿。

  医学有一句话叫: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学实际上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它起源于人类最朴素的救助愿望。从蛮荒到文明,我们走过两百年,历经黑暗,追逐曙光,这条道路不平坦,确是人类走的最正确的一条道路。

  

上一篇:灭门惨案之孽杀 (1993年黎继明执导电影)
下一篇:科普盘点“678777管家婆冰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