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老善人伦理语录(11-20)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11、为子的事父,必知父亲是有功,是有过,是有德,然后才能真尽孝。作一事须知力量大小,作一事有百人服,就有百人的德,有万人服就有万人的德,有万人怨就有万人的罪。

  12、老人怕子女受罪,广积财产,多置物业,预备下辈人生活的财产,这样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侮子孙。怎么说呢?他以为子孙将来无力吃饭,不能谋生,所以大事预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任何经验也没有,就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真落到没有饭吃,不能谋生了,可笑的老人,可怜的子孙。

  13、从前我国的家庭,是互相依赖的,男依赖女,女依赖男,父依赖子,子依赖父,到依赖得不耐烦了,便互相嫌怨,互相争吵,甚至互相残杀。若不改造家庭,人哪能有幸福呢!

  按: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家庭不和睦,不安定,不能人人自立,社会又怎能好呢?所以凤仪先生一开始,就从改造家庭入手,专门讲求家道伦理,从而改变儿孙后代的素质,以使社会安康,人人幸福,这是凤仪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孜孜以求的。

  14、现在家庭的夫妇,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责求,互相搅扰,真成个地狱家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互助,不相管束,就是要化地狱为天堂呢!

  按:家庭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一个大人物,可以率领千军万马,但一个小小的家庭不一定治理得好。一位山乡出身的农夫,竟立志要把所有的家庭“化地狱为天堂“,这是何等宏伟远大的胸怀啊!

  15、子女之能尽孝悌者,是由德上来的;能败财者,是由孽上来的。要知子女之成败,且看自身的行为,是德是孽,便可以了。

  按: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吉凶祸福,利害得失,无不是自招,所以儿女的好坏,也必须从自身的行为上找根源。

  16、为儿子的,老人有德得给扶起来,老人无德得给助起来。

  17、自欺的,好像自己按着自己的头不得起来,正是不孝。

  按:自欺的人,即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没有志向,不可能有所作为。白白浪费了父母给的身躯,所以是大不孝。

  18、我有个族兄,很能事奉老人,他父亲好耍钱,他家很贫,每天还必要供给父亲耍钱的本钱,还要借驴送到赌场去,因此,人都称他为孝子。其实,这仅能得一个顺字就是了。我爷爷被我母亲辞出去的时候,爷爷向我家要三百吊钱走的。我母亲死后,我就把我爷爷接回来,爷爷带三百吊饥荒(外债)来,这不是和母亲的心相反吗!但是可把我母亲的罪过赎回来了。李子和的母亲临死时还嘱咐他,千万不要和他哥哥(先母所生)合伙。子和听道后,把整个家产让给哥哥了,这岂是他母亲的心呢!但可把悌道和他母亲的后母道一遭都尽了。张雅轩的母亲过家是极勤俭的,积成了一个小康家庭。雅轩办学给花的一文没剩,这是他母亲的心吗?但是拿他母亲的钱作公益事,用到当处了,也正是尽孝。我们三人都是止在孝字上。

  按:先生、李子和、张雅轩都是在母亲去世后这样作的。假如母亲在世,他们这样做,就不是那么顺利了。所以行道也要适合时机。

  19、为儿子的,必得真知道老人的好处,才能尽孝。不知道好处,虽然表面上尽孝,也绝不能孝到圆满处,这是定理。我怎知道呢?我在扛活(佣工)时,从找东家的好处上得来的。

  20、父亲向儿子要孝,那么所受的孝,也没有滋味。所以我说“要来的”不是。

  按:这样的儿子,只能勉强孝身,而不能孝心,至于孝性更谈不到了。

  《论证》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现在的孝子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不怪凤仪先生说“没有滋味”。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上一篇:会员升级大作战:挖掘用户潜力,客单价飙升的战略指南
下一篇:《剃须》女主被骂“公交车”,沙优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沦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