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质是什么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大部分是五年制,然而,医学知识非常繁杂,五年的时间中只有三年是真正学习基础知识,在短短三年中,要熟练掌握解剖、微生物学、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等等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医学生,具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治病救人的前提,首先要有较高的医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人文素养。

  古训“病家求医,寄以生死”。作为一个医学生,将来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种医学专业素质简单的概括就是——仁心妙术,缺一不可。

  医学人文素质是什么

  “仁心”并不仅仅表达一个医德的含义,“妙术”也不单单指医学上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也即,在正确的思想导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渗透于过硬的专业技术中,以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

  医学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它的工作和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群。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我们若以简单机械的技术主义对待我们的病人即违背了事物运行的规律,这不符合医学工作的性质。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医学模式需要转变,即由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明显限制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成为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识,都成为新医学模式对我们医学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

  举一个简单而典型的例子——高血压。这种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的遗传、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更加与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还有我们口腔专业中有一种叫做口腔扁平苔藓的疾病,这种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几乎所有患这种疾病的患者都有着精神或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而心理治疗也是这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若只关注到生物因素而忽略社会心理因素必然导致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化。

  另外,我们的医疗过程,并不仅仅是面对“疾病”的过程,更是一个医患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忽略患者“人”的属性。只有达成与患者感情与精神世界的互融,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使我们的医疗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的优化,也才能使使医患、护患能够达到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良好关系。而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上一篇:普法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知多少?
下一篇:大学生必看的励志书籍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