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语/翻译专业出身,可以做翻译吗?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8-01
手机版

  常常有人在社交媒体上问我:“我不是外语/翻译专业的,可以做翻译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的看法是:“一个人能否做翻译,专业背景只是其中一个考量因素,甚至都不是主要考量因素。”

  毕竟,就连国内最著名的翻译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简称CATTI),也是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

  翻译资格考试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职业资格考试,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不分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二、三级的考试。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外语专业毕业,还是考古学毕业;无论你是博士学历,还是小学学历;无论你是在读生,还是已经毕业工作多年;无论你是耄耋老人,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你会至少一门外语(CATTI目前开设有8个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国语/朝鲜语),都可以报考翻译资格考试。

  如果官方提供数据,我想非外语/翻译专业的考生比例很可能比专业出身的比例高。

  可见,成为一名翻译,并不只是外语/翻译专业的特权。官方大开方便之门,一是专业出身的翻译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自从教育部2007年设置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以来,目前已经有259所高校设置该专业;二是非专业出身的翻译并不一定做得比专业出身的差。毕竟还有很多MTI毕业生无法通过CATTI二级口译和笔译。

  那么,要成为一名翻译,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思果在《翻译研究》中有一篇《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提到了6个基本条件。

  一、能用中文写作

  “中文好,英文略差,译出来的东西还有可以采用的地方;中文太差,不管英文如何精通,译出来的东西,就全部要别人重写了。如果不能用中文表达意思,就不必翻译。”

  这段话也侧面说明了,要成为一名翻译,中文水平其实比英文水平更重要。按照国际惯例,客户往往让译者将外语译成自己的母语。可是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做翻译的潜质时,往往只看对方外语水平如何,至于对方中文写作能力是否过关,则不闻不问。对方很可能会回答自己四六级、专四、专八、托福、雅思考了多少分。

  其实,这些考试跟翻译类考试还是有区别的,最多只能看出一个人的英语基础如何。考过专八的英专生,如果不经过训练,仍然没法胜任翻译工作。一些英语专业背景的人很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英文写作水平上,而把自己的母语中文抛到脑后,以为自己从一出生就学习的中文,总不至于太差。结果就是,他们不仅英语写作水平达不到英语母语者水平,就连中文写作水平也严重退化,让人不敢恭维。

  二、懂得英文

  这点自然不必多说,不过这里作者强调译者对英文的理解要超出常人。能理解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还要掌握国外文化背景。

  三、有点治学训练

  “译者多少应该是个学者,当然不是了不起的学者(否则他就不做翻译了),但至少要能查书(有些人,书在手上,也不知道里面有他要查的东西),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他要懂的东西,向哪些师友求教。在文字方面,他应该有些语言学的修养;在一般学术方面,他应该有些考据求证的经验。”

  这里,思果先生强调,译者要有搜索查证能力。人类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译者不可能全知全能,这时候就需要查证,向别人请教。我本人常用的查证手段有纸质词典、在线词典、语料库、术语库、谷歌搜索等,有时候遇到特别专业的词汇,我也会找熟人请教。有的译者甚至连谷歌都不用,只用百度,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这里再次提一下专业背景的重要性,不过不是外语/翻译专业背景,而是其他专业背景。有的翻译公司在招募要求中明确要求译者有医学、生命科学、金融等学科背景,这样看来,这些专业背景的译者反而成了翻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为了将外语/翻译能力与其他专业背景结合起来考查,联合国语言人才培训体系(UNLPP)P3级别推出了法律、金融、文化、科技四个方向,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试类别。我认为,这类对专业领域进行考查的翻译考试今后可能成为主流。

  四、对文字的敏感

  “译者要有对文字的敏感。他要懂得作者在每个字眼、段落上的用心;他要预感到读者对他译文的反应……敏感固然和天资有关,但也可以训练,加以发挥。人不是天生就能干的。”

  如何训练?“译者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向人请教、多练习,然后才谈得上有敏感。”

  译者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当然要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时常扪心自问:“译文是否带有翻译腔?可读性高不高?听起来是否显得外行?译文能否体现文体风格?是要直译还是意译,甚至创译?”

  五、想象力

  “译者要设身处地,想象文章里面人物的身份、心情、口吻。把小孩子的话译成了老夫子的话是很可笑的,反过来也一样。”

  这一点可能在文学翻译里体现得更为突出。不过在平时的翻译考试里,也会出现直接引用各种人物的语言,在翻译的时候,译文要体现出说话人的身份特征,尽量口语化。

  六、勤劳精细

  “这也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少的美德,但译者更需要具备。多查字典,多请教别人,多想,多把原文和译文对几次,多修改译文。”

  翻译是门缺憾的艺术,这点我在做审校的时候体会尤其深。拿到译文后,无论如何修改,下一遍再看的时候仍然发现有提高的空间;发过去后,另外一位译者在定稿时,仍然有密密麻麻的修订;发给客户后,客户还会提供反馈修改。译文经过三四个人修改后,终稿偶尔还会出现个别错误,可见要做到精细并不容易。

  当然,在我看来,这里提到的六个基本条件尚不足以囊括新时代译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比如,译者最好还能熟练使用各类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掌握MTPE(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具备政治文化敏感性(做本地化的时候尤其重要)。

  作者简介:

  自由译者小帮,北京语言大学硕士、CATTI二级笔译证书持有者、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会员、美国译协会员、中国译协会员、Upwork Top-rated Freelancer、http://ProZ.com Certified Pro。服务过的主要客户包括联合国、Facebook、惠普、泰晤士高等教育、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快乐男声直播的简单介绍
下一篇:成年人身份证号码大全防沉迷有效2023(防沉迷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