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有多漂亮?她和唐玄宗到底是真爱?还是只因容貌?(一)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1 七夕夜晚,唐明皇在长生殿,与杨贵妃发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1366年前的今天,农历七月初七,夜色清凉,银河闪烁。庭院里,32岁的杨贵妃,像三秦大地的百姓一样,在这个牛郎织女相会的夜晚,乞巧。乞巧,源自很久很久以前的民间传说。

  传说,下凡私通牛郎的织女,犯了天条,每年只能在七夕之夜,与老公孩子团聚一次。织女心灵手巧,可以织出春天的风花,夏天的虹彩。任何梦想自己巧若织女的女人,都要在七夕这个夜晚,讨好织女。皇宫里,对这个民俗,比民间还要重视。相信乞巧的杨贵妃,在庭院里,挂起三五匹锦缎,摆上五六份瓜果点心,焚香顶礼。这里是骊山的长生殿,远离长安六十里,本来就人烟稀少,这会儿,更是寂静无声。

  不知何时,66岁的唐明皇,乘着夜色,来到贵妃身边,比肩而立。这时候,警卫们都已退到东西厢房,歇息去了。

  杨贵妃靠着唐明皇的肩膀,举头张望,牛郎织女二星挂在头顶,触手可及。这对出身文青的情侣,毫无意外地说起每年只能相遇一次的牛郎织女。唐明皇情感细腻,没说三句,就从天上的牛郎织女,说到人间的自己。也许,不再年轻的杨贵妃娇羞万分地扯起了唐明皇的耳根子,问,亲爱的,你到底爱我有多深?

  神情严肃的唐明皇,牵着她的手,走到今天挂满爱情信物被人称作“盟誓台”的方寸之地,贴着杨贵妃的耳根子,悄悄地指天发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说完之后,两人都流泪了。

  很多年之后,清代的散文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对妻子说过这样的话。张爱玲跟胡兰成结婚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誓言。你是不是想问,这天晚上的事,是真的吗?应该不是真的。讲述过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过这个故事。然而,这个七夕夜晚盟誓的故事,不是我编的。编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个唐代的小说家,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你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也是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去世10年才出生的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在《长恨歌》之类的诗歌小说中说,若干年之后,杨贵妃死了,唐明皇思恋不已,派个道士,通过法术,在仙界找到了她,她泪水涟涟地回忆起这个七夕之夜。这个情节,容我在最后一部分再说。

  2 唐明皇没见杨贵妃之前,就知道世上有她这么一个女人

  第一个跟他提起杨贵妃的,是他宠爱的武惠妃。公元734年,武惠妃的亲生儿子,寿王李瑁,在洛阳,参加公主姐姐的婚礼,偶遇应邀出席的杨贵妃。那时候,杨贵妃还不是“贵妃”,她叫杨玉环。[当然,也有好事的历史学家考证,“杨玉环”这个名字是她死后百年才被人说起的,其实,她不叫杨玉环,她叫------我们都不是历史学家,就不讨论这个了,为了叙述的方便,接下来,我会在不同的场合,叫她杨贵妃/杨玉环,你知道我在说谁就OK了]

  杨玉环,原本是个四川小辣椒,出身官宦之家,是个“官四代”。年幼时,爸爸去世,在洛阳做官的三叔收养了她。公主婚礼上,16岁的杨贵妃,拨动了寿王娶老婆的心。寿王是武惠妃的心头肉。武惠妃对儿子百依百顺。儿子执意要娶杨玉环,她当然不会拦着,何况,杨家与皇室联姻已久,娶杨家的姑娘,不违反王子皇孙娶妻的规矩。但是,寿王能否如愿以偿,得听爸爸的。

  唐明皇哪能顶住武惠妃的劝说。武惠妃是唐明皇的心头肉,没有皇后的名分,有皇后的实权。武惠妃跟唐明皇一嘀咕,唐明皇立马答应了寿王婚事,下了一道圣旨,封杨玉环为“寿王妃”。

  这是杨玉环姑娘的第一次华丽转身,对唐明皇来说,不过是万千圣旨中的一道。寿王李瑁是他的第十八个儿子,你想想,有这么多儿子的皇帝老子,哪里在乎一个并不器重的儿子娶了什么样的妃子?由此,我估计,唐明皇虽然册封了杨玉环,五年之后,对她,除了记得有这么个人,没什么印象,更不知道她还有倾国倾城的美。

  3 思念亡妃的忧伤之中,太监跟她说起杨玉环的美,唐明皇有了兴致

  第一个跟他提起杨玉环之美的,是他宠信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提起杨玉环之美,是因为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死了。杨玉环与寿王结婚三年之后,38岁的武惠妃病死了。[杨贵妃也是这个年龄死的]

  武惠妃是唐明皇的第一个真爱。两人年纪悬殊不大,你侬我侬,非常亲密。废黜皇后的唐明皇,一度希望封她为皇后。因为她是人神共愤的武则天的侄孙女,唐明皇封她为后的愿望广受抵制,没有如愿。但是,后宫中,都拿她当皇后待。武惠妃死了,唐明皇做什么都不得劲,悲悲戚戚地,过了两三年。这两三年,唐明皇情绪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

  发脾气是皇帝这个工作的特权,高力士肯定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可是,发脾气伤身体,动不动就发脾气,贵为龙体也吃不消。一个太监,拿什么哄皇帝开心?自然是女人。可是,唐明皇就惦念武惠妃,后宫三千佳丽,谁都看不上。

  有一天,太监高力士对神情萎靡的主子说,你儿子寿王李瑁,娶了一个妃子,姓杨,美,“绝世无双”。这个史书中万分忠诚的太监,希望杨玉环“绝世无双”的美色,可以唤起唐明皇对新生活的热情,走出武惠妃之死的阴霾。用我们今天的心思看高力士,也是一个荒唐的家伙。主子思恋旧爱,你竟想通过伤害旧爱的儿子,讨主子的欢心。更重要的是,杨玉环,论辈分,是唐明皇的儿媳妇。别说今天,即便当时,依据儒家伦理,高力士的这个主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帝王必读的儒家经典《诗经》,记载过春秋时期卫国国王抢夺儿媳妇的丑闻,待到高力士出这个馊主意,卫王作为帝王们的反面教材,已经被骂了一千多年。卫王给儿子娶了一个未过门的儿媳妇,是个齐国人。那边刚谈妥,这边就听说,儿媳妇倾国倾城,很美。好色的卫宣公决定夺子之美,在黄河边齐女入境的口岸,造了一个“新台”,拦在儿子前面,迎娶了这位齐国美女。卫国人认为,这件事,是一件彻头彻尾的丑事。就写了一首讽刺诗,我们叫它“新台之讽”。孔子编辑《诗经》的时候,隆重地编入了这首诗,表达了儒家对乱伦的态度。这个态度,唐明皇一定懂。可是,当宠爱太监推荐儿媳的美,唐明皇不但不生气,还兴致勃勃地草拟了一道圣旨,派高力士传召杨玉环。

  他要见见杨玉环。

  寿王可能很不爽,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这老子,可是皇帝老子,心狠手辣。就在他妈妈去世那一年,这位皇帝老子,一口气杀了三个被诬谋反的亲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太子,跟太子比,自己算什么?于是,21岁的杨玉环,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走近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愈看下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际临床试验日|520不只是我爱你
下一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竟然比成年人还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