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喝水也会醉?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来是真的啊
撰文 比邻星春节临近,无论走亲访友的礼盒还是大鱼大肉的餐桌,酒似乎都是个避不开的主角。酒过三巡方显人间百态,据小编不完全统计,周围亲友在酒醉后会出现:放声歌唱、对同事比心、在马路上数红绿灯、呵呵傻笑、悲情哭泣、回忆往昔等各式各样的迷惑行为。 可以说,一千次醉酒就有一千种离谱。 这只是初级版的离谱 (图/豆瓣)就化学本质而言,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起镇静作用。饮酒后那些兴奋甚至狂躁的行为,都和乙醇本身的作用效果相反。这又该怎么解释? 科学家曾做过一系列探究人酒醉行为的实验,得出了一个有些反常识的结论——人在饮酒前的预期,会明显影响醉酒后的状态。换句话说,有时,你只是觉得自己醉了。 实验是这么做的。研究者准备了高度数、低度数、无酒精三款鸡尾酒,参与测试的饮酒者并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一款。他们在测试前被告知,三款鸡尾酒经过了调味处理,不同度数的味道是一样的。
盲盒鸡尾酒,你也不知道自己喝下的到底是不是酒。(图/unsplash)饮酒后,被试两人为一组,进入行为测验环节。具体的任务是为自己的队友制作特调土豆泥,也就是在土豆泥中加入辣椒酱和食盐,然后让自己的队友吃下。 不出所料,一部分参与者开始为所欲为,他们调制了爆辣款土豆泥,并表示觉得自己饮下了高度数鸡尾酒!然而,这群自以为喝高的人中,有些人被分到的只是无酒精饮料。还有些的确喝下了高度数酒的参与者,觉得自己并没有醉,行为反而表现地相当理智。
“我没醉,很清醒!”(图/pixabay)另一个类似的实验是让测试者在饮酒后为指定的饮料创作一支广告,比如写下广告词或者策划短片。结果很类似,那些自认为大醉的人,创作出了更有趣、更具创意的广告。
“我变醉了,也变强了!”(图/pixabay)很多情况下,你只是诱导自己进入了一个自以为“喝醉”的状态,哪怕你本身滴酒未沾。而看完接下来的实验你会发现,就连喝醉的程度,有时也和饮酒者的预期紧密相关。 坊间传言红牛搭配伏特加会产生double kill的酒劲,是真的吗?这不重要,因为只要你觉得是真的,它就可以是真的。
“红牛就酒,越喝越有?”(请勿轻易尝试)图/bing 研究者让参与者饮下成分相同,但标签不同的三款酒:贴有红牛-伏特加、伏特加、果汁标签品中的一款。之后,他们需要在电脑上完成一个气球赌博的小游戏,规则是点按鼠标吹气球,气球越大能得到的奖金越多。可如果一直点击让气球吹爆了,就什么都拿不到。结果显示,并非所有饮下“红牛-伏特加”的人都会把气球吹得更大。只有那些在测试前听说过红牛+伏特加威力的人,才更容易在危险的边缘贪得无厌地试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所需要的也许不是酒,而是一个酒瓶。里面装着什么并不重要。
喝酒的预期会影响醉酒行为,使饮酒者处于一种“既醉了,也没醉”的叠加态,这或许就是,薛定谔的酒?听起来像是某种玄学,但它本质上和心理学所讲的安慰剂效应差不多。 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药物测试中病人自以为服下了药,自述症状减轻。但其实他服下的是对照组的糖丸。对安慰剂效应的一种解释时,当病人服下安慰剂时,大脑中的某些区域会主动激活,因此对症状的主观感受会减弱。
神奇小糖丸!(图/Wikipedia)但是,它的作用仅限于调节症状,不能治疗疾病。医生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件事——“安慰剂不能降血脂,也不能让肿瘤缩小。但它可以让病人自我感觉更良好。”
?? Vox说到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件事。关于饮酒预期的结论反向不成立,如果有人在劝酒的时候告诉你:“喝没喝醉全看心态,只要你觉得自己没醉,就能一直喝!”万万不要掉入这个逻辑陷阱。 酒精进肚后,很快会进入血液。它将在5分钟后直冲大脑,10分钟开始起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根据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升高,人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逐渐反应迟钝第二阶段,多巴胺释放 感觉轻松愉悦第三阶段,口齿不清 视线模糊第四阶段,小脑不灵 扶墙走路第五阶段…… 你还敢喝? 新春佳节之际,只喝半杯啤酒就开始反应迟钝的小编写下此文,希望告诉各位:聚会的快乐并非来自酒精,能让人分泌多巴胺的事也不止一种。所谓饮酒所追求的无非是一种状态,别为快乐买醉。*未成年人请勿饮酒!!(正经的话不能用斜体字!)
封面来源:pixabay
参考资料:1.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11213-drink-think-why-expectation-is-alcohols-most-potent-mixer
2.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2/04/the-fun-of-being-drunk-is-all-in-your-head-not-the-bottle/256497/
3.https://www.nm.org/healthbeat/healthy-tips/alcohol-and-the-brain
4.https://www.health.harvard.edu/mental-health/the-power-of-the-placebo-effect
5.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7/7/7/15792188/placebo-effect-explaine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 steamforkids)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环球科学》2月新刊销售中
戳图片或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