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动型自杀——未成年人最鸡血的生命危机
文/林昆辉
1
脑洞大开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的车河中,那个妈妈不顾危险的停车,开车门,走到后车窗骂儿子。
妈妈从后窗走到前门上车,8秒之后,17岁的男孩儿从后车门出来,穿车流,跳下高架桥身亡。
孩子冲出车外,母亲追过去,孩子直接抬腿跨上围栏跳下去——只用了5秒。
这孩子从[想死]到[去死],只用了5秒。
记得泰国那辱骂孩子,把枪上膛砸给儿子的父亲吗?他儿子只用了一个刹那——1秒,就举枪轰掉自己的脑袋。
前前后后也只有8秒,从父亲边骂边走到柜台,到倒地慟哭,呼天抢地。
2018年1月26日的柳州,母亲没收孩子的手机,孩子就出门了,母亲也出去散个步,九点多回到小区,看到民警处理坠楼事故,靠近才看见17岁儿子躺在血泊里。
这一刹那的生死,也才一个小时。
2019年2月26日的内蒙古,17楼顶,17岁女孩儿自杀获救。
2017年5月的重庆,一个爸爸关了电视,要两个儿子去写作业,回厨房做饭的刹那,10岁小儿子从20楼窗口跳下。
2017年6月的四川南充,17岁女孩儿与母亲口角后从七楼窗口跳下,还砸死41岁的女路人
2019年4月14日的安徽,16岁高一学生在校跳楼身亡。
2019年4月18日的宜春,16岁高一学生跳楼身亡。
2019年3月,9岁孩子打碎玻璃,被罚500元而跳楼自杀。
这些国内国外,此起彼落的未成年人自杀案件,强烈地凸显出未成年人生命危机的两坨鸡血。
第一坨鸡血是:小事致死;第二坨鸡血是:快速去死。
2
未成年人自杀的两大鸡血因素
成年人自杀都是为了天大地大无法解决的事,未成年人自杀都是为了可解决的小事,愈小的孩子自杀的撞针事件愈小。
孩子的生活中没有大事,所以小事就是大事。这些[孩子的大事]解决不了,孩子只好去自杀吗?
当然不是。不管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些撞针事件几乎都是:吵骂冲突事件。
成年人从想死到去死,中间间隔的时间很长,年龄愈大延宕的时间愈长。
未成年人自杀的第二个特色是快速去死。
从[吵骂冲突事件发生?想死的念头?去死的行为],大都只有几秒钟、几分钟到几小时。——这也称为冲动型自杀。
自杀区分为:动机型、目的型、病发型以及冲动型,共四种类型。
动机型是为了某原因所以想自杀;目的型是自杀了某些人或事才会改变;病发型是精神疾病发作导致自杀行为;冲动型是情绪暴冲导致快速自杀行为。
动机型自杀会想了又想,是一忍再忍;目的型自杀是以死相逼,要从长计划妥当;病发型自杀好发于病程间隙,也要长长久久。最可怕的是冲动型自杀,刹那间就是一条生命。
3
未成年人自杀行为的心理模型
防治冲动型自杀,必须先了解未成年人自杀行为的心理模型。
1.突破第一个临界点:孩子出现偏差行为。
冲突事件会激发创伤心理,当A激发量太大,创伤心理状态[负向动机和负向情绪]会激发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是[故意]不去做该做的事,以及[故意]去做不该做的事。
这两个[故意]可产生C舒压和D舒压的功能。只要[C舒压]的量或数值大于创伤心理,内心的压力就会消失,偏差行为也会消失的。
如果[D舒压]的量或数值大于冲突事件[A激发]的激发量,那么创伤心理就会减弱或消失,而不会又激发偏差行为。
若[C]、[B]路径发展出循环机制,循环次数大到某个临界点,也会进入[E]路径出现自杀行为。
2.突破第二个临界点:孩子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或精神疾病
如果[C舒压]与[D舒压]的量或数值小于[B激发]与[A激发]的量或数值,某个新的冲突事件就可能变成[撞针事件],直接突破第2个临界点,走[I]路径就发展出精神疾病,走[IJ]路径就发展出精神疾病,再发展至[病发型自杀],走[F]路径会发展出自虐、自残的自我伤害行为。
再接上[G]路径就出现自杀行为,若走[H]路径则直接引爆自杀行为,若自杀未遂则连接[K]路径,并可能再连接[L]路径,发展到精神疾病。
4
击爆第一口鸡血:自杀方程式
以上为[人类创伤反应发展模型],这模型是说明任何人遇到任何创伤事件的S时,都会产生三个常态反应:
创伤生理,创伤心理与偏差行为,还会继续引发R4人格违常,R5精神分裂症,R6偏差行为的病态反应,还可能引发R7自虐,R8自残与R9自杀等三个变态反应。
自杀方程式是指个体建立了S?R9的刻板化心理程序,从某个特定的Sx引发R9的心理反应链接。
脑子里就出现了【想自杀】的念头,当S2?R9出现循环机制,并突破了第二个临界点时,就会变成 S?R9,任何事件都会引发R9的自杀动机,而引爆R9自杀行为的那个事件(S)叫做撞针事件。
1.未成年人怎么会出现自杀方程式呢?
S?R9是把[自杀]当做:解决创伤或挫败的唯一方法。
这条理念或知识,并未出现在任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中。
以前信息不流通,没手机、没网络、没电视的时代,未成年人接触不到自杀的信息,根本就看不到这两个字,脑子里也没这概念,遇到任何创伤(s)都不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当代电子媒体建构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幼儿时代就从动漫接触各种自我伤害的影像,小学,初中,高中......,更大量暴露在戏曲小说的影音信息之中,而这些信息都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传递相同的概念:自杀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最后方法。
2.未成年人的[鸡血]自杀方程式
成年人自杀方程式的前置事件大都是无法解决的天大地大的事。
未成年人却置入芝麻绿豆大,可以解决的丁点小事。
成年人的第二个临界点的压力阈值很大,总有许多牵绊与不舍的[拉力],造成经常[想死]却不会[去死]。
当代未成年人来自于自我价值、亲情、友情与理想的[拉力]太小,心灵中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不舍的人或事或理或物或情或境,造成一旦[想死]就快速[去死]的普遍现象。
5
如何有效防治未成年人自杀
明白发生的路径之后,既可有效防治未成年人自杀,而不再流于空谈或批评。
防治方法如下:
1.全面反制自杀方程式
必须发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个平台,从生命教育的观点进行针对性的反制性教育。
在不同路径,不同媒体,不同故事内容,去强调自杀方程式是错的,去强化:
[自杀解决不了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最后的方法不是自杀,而是向第三方求助]
[自杀是懦弱,求助才是勇气]
[自杀不是结束而是毁灭,不必毁灭,因为还有希望]
[帮不了自己时,却总还有能力帮别人;所以帮不了自己时,总会有人可以帮你]
[不必毁灭,求助即可从新来过]
[NO SUICIDE, WE CAN RESTARE]
尤其重要的是,邀请影视歌曲小说作者参与反制教育,让大众娱乐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不再是自杀方程式的范例、教学,而是针对性的生命教育的故事与题材,用来度化人心。
2.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三级求助管道
求助的概念与勇气出现后,必须有求助的管道,并能获得有效的帮助,否则又是功亏一篑。
未成年人第一个求助管道是父母,第二个求助管道是老师,第三个求助管道是学生危机干预热线。
微博与QQ上大量的帖子在叙说:求助无门,以及求助无效,然后自杀了结生命的案例。
大量案例也曝光了,父母与老师不知道孩子怎么了?
孩子没说,如果说了,怎么会不去帮他呢?
以致孩子自杀深表意外。这[深表意外] 强烈显示第一、二求助管道已经关闭,父母师长却毫无所知。
检验第一求助管道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看孩子放学回家后会不会报喜也报忧,只报喜不报忧,只报忧不报喜,都出事了,不报喜也不报忧更代表子亲关系破碎,第一求助管道关闭。
检验第二求助管道,则经由同辈团体建立[班级守门人]通报系统,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快速通报并给予及时反应。
第三求助管道有二,一是学校建立自己的危机干预热线,二是导入[希望热线的学生专线],务必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专线电话。
3.全面禁止亲子与师生冲突事件
因为是冲动型自杀,因为是小事成为撞针事件,因为从想死到去死的时间很短,所以——全面禁止亲子与师生发生冲突事件。
太多的案例显示——小事致死与快速去死,因此在家庭中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不可以用厉言厉色或挑衅语句,对未成年人发动人身攻击,引爆双方大声口角或单方大声责骂的情境。
在校老师也不宜高声呵斥,或引导众人排斥、攻击当事人,甚至与学生口角,双方辱骂。
未成年人犯错或不知悔改,应该婉言相劝、理性引导、感性渲染。
孩子犯愈大的错,就须要愈大的原谅。
当他自己无法原谅自己时(孩子不语),父母师长贴心的主动原谅,是孩子认错与不二过的[下台阶]。
不管任何原因,千千万万别对未成年人打骂或争吵,否则某些父母就必须面对[一失口成千古恨]的恶果。
4月8日,武汉某大一学生坠楼身亡,留下一纸遗书,上面写道:
[你今天讲得很好,一无是处的人,到了社会上也混不下去,活不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我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死去,每听你讲一次话,就给了我一点死的理由——按你的话来说,我这样的人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只能成为社会的渣渣。......抱歉,我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还是早点儿走了算了。老师,再也不见了!]
【校方表示:初步调查该老师没有辱骂学生的情况。】
当然没有辱骂,但这些心灵引导的鼓励性谈话的[心灵鸡汤]语言,对已经走到[第二临界点]的孩子而言,刚好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
因为没法子知道那位未成年人已达临界,所以——禁止制造冲突事件,以及灌食[死亡鸡汤]。
4.全面建构未成年人拉力系统(幸福指数)
未成年人从想死到去死之间的距离非常短促,以致发现自杀征兆时,根本就来不及救援,甚至撞针事件(一般为家庭或学校的冲突事件)甫一出现,就立刻想死且立刻去死。
想死不一定去死,只要心中有牵绊的人、事、理、物、情、境,这些带来幸福感的牵挂会成为[拉力],去对抗想死的[推力],只要推力小于拉力就不会去死,如果没有拉力只有推力,或者拉力小于推力,或者唯一的拉力变成推力,想死的念头出现之后才会去死。
未成年人快速去死,代表孩子心灵中没有拉力或拉力太小。
如何帮助独子世代的未成年人,建构强大的拉力系统与幸福感,正是当代生命教育的重大工程。
来自幸福感的拉力,包括:对家庭角色关系的满意度,对学生角色成就的满意度,对自己颜值、身材、健康的满意度,对自己特殊专长或才艺的满意度,对自己家庭(父母)的满意度。
这[五大满意度]的高低,决定着孩子幸福感的高低。
亦即五个拉力指数的强弱。针对这五个拉力系统,学校应定期给与评估,并提供协助提分的援助方案。
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五个拉力指数,要努力经营的不是[父母多么爱子女],而是[子女如何爱父母]。
要启迪与练习的是[给予]的亲情,而不是[接受]的亲情。
6
结语
请大家停止消费[自杀]案件,而是从[如何预防发生未成年人自杀]的视角,进行有效益的建言与实际的社会行动。
[希望24热线] 400-161-9995是未成年人自我伤害防治的第三道防线,提供三级自杀防治的专业咨询与服务。
上一篇:【醉仁心胸】高氧与抗氧化剂对非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影响——一项2×2因子、盲法、
下一篇:从泰国“椰子猴”事件,看透的动物伦理的本质与合理性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