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相约话平安|如何破解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之痛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19
手机版

  最近,《隐秘的角落》大火,也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十分特殊的一个阶段。它既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容易出现青春期叛逆现象的“危险期”,如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又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极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由此引发厌学、网瘾、自闭、自杀等青春期社会问题,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盗窃、吸毒、色情、校园霸凌、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道路。

  厌学:现在的孩子常常要背负巨大的学业压力,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们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厌学便是其中一种。家长们常将厌学看作一种叛逆行为,很少有家长会选择耐心引导,更多的情况下是强制孩子学习,而这种行为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孩子留下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16岁女孩因厌学欲轻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新颖刺激,对孩子们有着极其强大的吸引力,许多孩子玩起游戏便废寝忘食,导致身体、心理、学业、为人处世的方式受到影响。而且许多网络游戏里含有暴力、血腥、色情等不良元素,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非常不利。△15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致中风

  自杀自残:面对压力和挫折,如果青少年不知如何正确面对和化解,往往会导致抑郁:轻者感到闷闷不乐,凡事缺乏兴趣,重者可悲观绝望,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为情绪障碍,从而导致学习上挫败和失去动力,人际交往压力逐渐增加甚至被孤立,情绪容易失控,不断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从而厌弃自己,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杀自残等。

  △16岁少年因成绩与父母争执放火烧房跳楼身亡校园霸凌: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缺少关爱而导致的偏激自我保护、对不良动画、影视、游戏的模仿······如此种种,都可能引发校园霸凌。

  

  △中学生宿舍内被轮番殴打被迫下跪违法犯罪:价值观尚未建立的孩子们对于对错的区分不明,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少会思考这件事能不能做、该不该做、会有什么后果,此时若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们便会默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缺少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监督,青少年可能会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少年为给游戏充值组团盗窃

  遭受不法侵害: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面对暴力和威胁常会选择沉默,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女生被副校长猥亵

  ﹌﹌﹌﹌﹌﹌﹌﹌﹌﹌﹌﹌﹌﹌﹌﹌﹌﹌﹌﹌﹌﹌﹌﹌﹌﹌﹌﹌﹌﹌﹌﹌﹌﹌﹌﹌﹌﹌﹌﹌﹌﹌﹌﹌﹌﹌﹌﹌﹌﹌﹌﹌

  根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这些看似“变坏”的行为,正是青少年面对人生变化,不知如何是好的表现。他们只能通过“叛逆”,来向亲近的人求助。 但当实际面对时,我们会发现:想要提供帮助,非常困难。 

  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小时候的她还是乖巧可人,一到青春期就变了样,和我说的话越来越少....” 

  不懂青少年相处技巧:“作为班主任,我看了很多书,也上过不少课程,可面对各种不同状态的青春期孩子,还是不知所措......” 不懂如何面对青春期问题:“在和孩子相处时,完全不知如何理解和沟通……”

  

  我们都缺了一堂【如何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理解、引导并帮助他们建立正向积极的“三观”】的必修课。

  8月10日下午2点,江苏省公安厅新闻宣传中心、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和江苏省公安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如何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建立正向积极的‘三观’”主题网络访谈。我们邀请到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做客“警民相约话平安”直播间,为我们深度剖析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困境,带来关于生命教育、亲子教育、性教育、三观树立、行为规制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直播嘉宾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江苏少年警校长期客座嘉宾,在多年的教学和调研中,李玫瑾教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未成年人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完成了多本相关著作和期刊论文。

  此外,小编还结合本次直播,为大家准备了两项福利 >>>

  01 答疑互动

  如果你在青少年教育引导问题上还有一些疑问,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提出你的问题,就有机会在直播过程中获得李玫瑾教授的亲自答疑!

  02 幸运礼物

  如果你的问题被小编选中、如果你的问题很精彩、如果你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有机会获得小编随机送出的精美小礼物!

  所以,快快把你的想法和问题,通过留言告诉小编吧!

  最后,别忘了——8月10日14时,锁定微博@平安江苏、快手号@平安江苏、今日头条@平安江苏等平台,关注“警民相约话平安”系列直播,和李玫瑾教授一起,探寻青少年的心理世界,共同创建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更多新闻

  教育部发布重要提醒!编辑|孙逸远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上一篇:未成年人作为遗产的继承人依法享有哪种权利
下一篇:禁止!未成年不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