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下):平冢静篇、一色篇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19
手机版

  常有人评论说,大老师、雪乃等人太“个性”了,太注重自我了,人不能活得这么自我,“你看叶山处理人情世故多么滋润写意”——所以《春物》这个故事似乎教育了我们,不能无视他人、社会对我们的劝导、教导,保持自己个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需要维系与他人的关系。

  用流行的庸俗版所谓“马哲”的说法,《春物》教育我们要达成自我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既不能太不合群,如雪乃和大老师,也不能随波逐流,如团子和叶山。

  类似的分析和总结并不罕见。

  公允地说,这些说法都没错,对一般读者也不是没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然而,在督军我看来,分析到这里远远不是尽头。用书里的话来说,还远远没抵达“真正的某物”。

  辩证分析绝不是和稀泥,更不是“对称的”。常见的辩证法的表述:既……又……,是带有前提的,是理解了到底何处对立的情况下,才能去谈论统一在何处。究竟大老师为什么会不合群,书中三浦等“普通人”的庸见谬误在何处,叶山的自虐挣扎和海老名的自我厌恶源自什么,阳乃、大老师所不能解答的困惑究竟是什么——如果不能回答这些,给出一个所谓的“解”也仅仅是一个半吊子。

  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常用的词语,“不够彻底”,恰可以用于评价那些易于理解的“满分作文”。

  尤为需要警惕的,乃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庸见:即,只要大老师别这么矫情,只要雪乃别这么高傲,只要大家好好说话,把心里话说出来,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乃至于,评论者极力地企图表明该:根本不会有这些问题,不存在,“为什么非要说这个”。似乎深邃的结构性的根本矛盾,都可以靠“当初我只要……”“他们再聪明再努力一点……”来解决,来消弭于无形,尽管这种所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未有过实证也无从实证。

  于是我们又一次地发现了压抑的痕迹:无意义之不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恼人的问题不可能、不允许存在——因为在人心中的“形与名”之中它的位置早已被取消,宛如失去形体沉没与黑暗的怪物,连同“过去的我”一并被否定,理应不存在。

  督军我要指出,这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着被压抑的征兆,逃避着严肃的、悲剧性的人生两难困境,也是一种“自我织构”的幻想。尽管也必须承认,这种逃避的幻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呵护名为“现实”的幻象的必要之物。

  余秋雨说,好的作品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可是了不起的作品探索未知,把严肃的、悲剧性的无解困惑交于读者。

  对于刨根问底者,对于有勇气和自省能力去面对这些“不可能”的人,我们还需继续追问下去。

  《春物》之奇异,就在于它的激进批判态度:关键的问题从未有过真正的漂亮的解决,除了在死灭的本能下强行结束,压抑,遗忘。美好崇高的幻象只不过是遮掩本能冲动的掩饰。自以为的“正确”“正解”,也只是外界制造的能指网络对自我的统治和异化。我们目光如炬的强悍主角,开了再多的挂,也终究要面对束手无策的终极困境。

  它就是一向通向深渊的门,门后净是禁止窥探的黑暗。

  《春物》也并非没有回答,只是它的答案带着辩证和反讽的味道:

  青春既结束了,又没结束;

  “真物”既没找到,又找到了;

  “暧昧圈子”既破灭了,又在延续;

  问题无从完满地回答,但是也算是解决了;

  我们当然可以把春物当做一部普通的恋爱轻小说物语,而忽略其中有问题的部分。然而这既没有抵达渡航立意所在的位置,也背离了比企谷八幡所持有的奇特批判姿态。

  督军我对《春物》的主要观点之一,即是,我们如果要解读它,必须理解本书全文渗透的独特的批判姿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谈一些指导性的方法论,否则只是回避深层次的问题矛盾罢了。

  六、被忽略的平冢静的情感维度

  平冢静这个角色在《春物》一众坑爹奇葩人物里看起来是非常正常的一位。许多看官对她的印象大概停留在黑长直巨乳、爱揍人、大龄剩女、少年漫画爱好者以及超级跑车,爱抽烟等等细节上。

  总体来说,是一位优秀的、善解人意的、贴心的好老师。相比现实里我们遇到的老师,她简直是梦幻一般的女教师。也是当得起主角的恩师二字的。

  然而督军我这里需要指出,她可是轻松吊打雪之下阳乃的强悍角色,也是一开始就看穿了结局却不动声色的高人。《春物》这个故事看似是一个恋爱物语,然而实则是一个治病的故事,尽管恋爱的部分占了绝大多数篇幅,然而这恋爱在立意层面只是治病的手段,是“道具”。

  故事乃是平冢静和雪之下阳乃两个人争夺对比企谷八幡的治愈主导权的故事。

  如果说雪之下阳乃是主角亦敌亦友的魔鬼,那么平冢静则是深刻影响主角的导师。

  坑爹故事的坑爹始祖就是她平冢静:

  「你们果然都很别扭。我就是担心你们没办法适应这个社会,才想将你们聚集在一起。」

  「那里不会是隔离病房吧……」

  「或许喔。不过,你们这样的学生满有意思的,我很喜欢。说不定我只是想把你们留在身边而已。」

  常言道,越是要保护一个秘密,就越要把它放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里平冢静和大老师对于“隔离病房”的讲解看起来只是笑谈,只是接着前面“高二病”的论述,然而对雪之下性格扭曲的批判实际上导致这里“有病”已经超过了高二病的范畴。

  诚如各位看官从督军我前面一系列分析中看到的,这几个主角,他们的确是有病,是病人。

  而平冢静就是一位跃跃欲试的强悍精神分析师,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她明面的立场是教师,也时刻在利用这一立场,然而她所做的事情,所采取的手段,却超出了教师的范畴。她的目的却仍然合乎“教师”这一立场,且比一般的老师理解和实践得更深刻。

  这是高手中的高手:身居教师之“形名”之中却超乎教师,不为“形名”所困,反而利用、超越这一身份。也难怪她能吊打其他角色都害怕的雪之下阳乃。

  读者们对于平冢静的好感,正来自于她“身为教师却超乎教师”的那一部分,是“教师”这概念之外的多余部分。(这一观点,看官们可以翻看大老师对“给关系下定义”的部分,在督军分析的第14篇)

  这样一位精神分析师深深地被主角所吸引,理由在第17篇之中分析过了。此处简要复述:大老师就是她“过去的过去的我”,是她早就否定、遗忘、丢失的自己。能有机会在再次目睹,重温、回忆过去,实在是一种幸福。

  这种吸引绝的来源绝不是什么长得帅、有钱、有实力,而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分析层面的动力,比起对大小姐、白富美、明星学生之类“能指”的享受更加强烈。后者会因为幻象破灭而迅速丧失吸引力,而前者则和人的长期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只要如今的平冢静还没有自我否定,她就仍然会被大老师吸引。

  大老师对平冢静是一个征兆,一个意味着能够回溯过去丢失的部分,借以抵达自身完满的征兆。

  不过,这里督军我要指出的是,平冢静相比于阳乃,她是一位正派的精神分析师,实力也更加强大,且敢于面对自我。她对自己的这般精神分析上的动机,有着充分的自觉,她完全地清楚自己喜欢大老师的内在深层动机。她懂得自己是在移情,也严守着立场。

  另一方面,平冢静从一开始就爱着大老师——没有任何人比她更清楚他的处境,平冢静看到了他的缺憾,为了他着想,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帮助他。侍奉部是她赠与大老师的容身之处,几次关键的精神分析治疗帮助大老师渡过了难关。

  两人之间深厚的信赖,以及渡航所描写的罕见有少年气质、喜欢漫画的女教师与他打情骂俏,消除了成年人和少年之间的隔阂。

  有着这般吸引和爱,说平冢静喜欢大老师当然没问题。而需要注意的是,她自己多次坦承这一点——如本系列第14篇所述,一旦把这种关系说出来了,那么就用“概念”、能指将它定了型,剪除掉不必要的部分。平冢静之所以明确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欢,也是在利用语言,否定、压抑自己对大老师“超乎师生关系以外”的暧昧情感。(反观大老师对雪乃、阳乃对大老师,则拒绝用语言去给关系定性,因为他们想要的就是“超乎‘伙伴’‘朋友的姐姐’之外”的多余暧昧部分)

  在戏剧理论中讲,观众一定要清楚台上演的到底是一出戏,不要戏里戏外分不清楚,总想自己当演员跳上舞台——实际上阳乃就是这般做的,当然她也有她的理由,之后我们还会分析。平冢静很清楚,也接受了:所有这些事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事,和如今自己没什么关系。她扮演的是导师、精神分析师的角色,严守着立场。平冢静十分明确自己是局外人,除非有必要,否则尽量不直接介入进去。除了渡航故意写的“你娶我吗”之类福利性质笑话以外,平冢静不逾越这一步,不改变两人关系的性质。

  即便在14卷的最后,她与大老师跳了一支舞,满足了心愿,还是把话题转到了:你找寻的真物,找到没有啊。这是时刻牢记并提醒双方关系的实质。

  要当好一位引路人、守望者、教育者,这是社会的“形与名”之中为她安排好的位置,她也完全认同。

  相较之下,阳乃一嗨了就要拿大老师寻开心,时不时诱惑他,为了自己的爽快瞎搞丝毫不顾病人们的反应;她鄙夷“形与名”却肆意享受着快感,胡作非为;她一边占据着点醒他、引导他的位置,却忍不住捞过界对大老师出手。阳乃是沉溺于快感,又是心愿未了的幽灵,总是忍不住要到舞台上掺一脚,到大老师耳边魔鬼般低语,而平冢静却早就看穿了一切,穿着白大褂抽着烟淡然在舞台外面照顾这些病人,包括阳乃在内的病人的反应都在她意料之中。

  七、高级工具人一色彩羽

  本来督军我是懒得分析一色,准备直接来讲雪乃的。因为在故事里小恶魔学妹的确就是一个高级工具人:

  1、当作者需要大老师和雪乃的冲突彻底引爆时,她带着学生会竞选负责扮演雷管;

  2、当个作者需要更大的冲突来引爆雪乃与姐姐和母亲矛盾的时候,她又带着舞会计划来负责扮演炸药包。

  3、平时她整天客串卖萌胡闹的角色,主要角色在矫情的时候,她可以负责在侍奉部提供快乐要素对冲坑爹要素,关键时候来扮演“边界守卫”考验主角

  她实在是一个好用得很的工具人,由于个性跳脱,想一出是一出,也非核心角色,为了剧情需要掏出来各类没铺垫的想法都用不着解释。作者用起来十分简单粗暴。和她类似的工具人还有川崎沙希、户冢彩加等等,但都没有一色来的好用。

  按督军我原本的想法,分析都可以略过去。

  不过,督军我有一位浸淫二次元多年的老朋友,认识了十几年。关于《春物》他整天跟我念叨:

  “一色这种妖艳魅惑的小婊砸真是太可爱了,哦,她实在是太棒了。别的女主角都没她这么SAO……万一被她缠上,我肯定毫无办法,一秒钟就缴械投降,乖乖被她玩弄了……”

  另外据传一色现在的人气投票都能高过团子了,可见这个角色塑造还是不错的。

  所以这里还是姑且分析下这位小恶魔学妹。

  一色彩羽心里,大老师和雪乃是了不起的前辈,而且有着“超乎自己理解之上的见解”“非同一般的理想”。

  由于一色彩羽这个角色是敢于直言自己欲望的人,她想要什么就拼尽全力去夺取,把这作为自己明确坚守的伦理。这在大老师看来,的确是一位很厉害的学妹,勇敢有活力,某些方面比自己更能直面内心。

  不过反过来,和“真物”、探求真实比起来,一色的追求未免过于三俗:她只想着钓男人,出风头,出名——全是追求红尘之中的形而下的名利俗物。连她自己也会隐约产生自卑感,特别是面对大老师、雪乃这两个人。

  这就好比两个人,一个人这辈子最高理想是赚大钱当大官吃香的喝辣的,遇到那些有崇高理想,高尚追求的人,特别是后者宁可受苦也要为信仰、理想负重前行时,难免产生敬畏和憧憬。

  因为我们的文化之中一直在渗透着一种理念:超越快乐原则。

  一色的理念是一种自觉的、自为的快乐原则,喜欢什么就要全力争取。她有自觉的生活理念,而且肯定自己,这比那些浑浑噩噩的、自我肯定都做不到、想要吃香喝辣却犹犹豫豫的人要强太多了。然而她争取的都是让自己活得舒服、爽快的东西。

  而大老师和雪乃所争执的、追逐的都是一些名利以外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超越性的崇高的东西,为此宁可承受痛苦,损失快乐,甚至吵得撕心裂肺,痛苦不堪,也不让步。在督军前面分析中指出过,这是某种强迫性。被弗洛伊德称为强迫性原则,即是超越快乐原则,也是我们文化一直提倡的。

  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对于快乐原则是持一贯的贬损和批判态度的,而提倡着超越快乐原则:我们必须压制自己想爽就爽的念头,决不能玩物丧志,决不能沉溺于声色犬马,必须要“有所追求”,最好能有信仰。

  想必各位看官对这般言辞都很熟悉吧。它们浸透了家长、老师对你们的种种教育之中:就算这样很累很辛苦,就算这样很痛苦,但是你应该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你要是这样做你就是了不起的孩子。尽管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出了肯定自我欲望的消费主义伦理,然而这种伦理也是为“俗人”“普通人”提供的,自从问世以来就成为各类其它文化和伦理的批判攻击对象。

  因此,一色对大老师的崇拜、憧憬,源自于她的自卑感,根本上源自于她也接受了社会公认的“形与名”:你不懂大老师很正常,因为人家是高人,有追求的人,就是比你这么个天天想着男色、名利、出风头的大俗人要牛逼。

  所以,一色也很想弄懂,大老师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沿着和他们的关系,自己是不是也就能弄懂了?

  在一色眼里,这显然是超乎她理解,却似乎意味着某种东西的到来——在一色那里,大老师等人是需要追逐的征兆。

  而且,小恶魔学妹也在爱着学长学姐。她看到了几个人的痛苦,也为他们而揪心,希望能做点什么来回报。不过她也自知不太容易挤进大老师身边,后者的追求她只有崇敬的份,还听不太懂,而雪乃看起来什么都懂。

  好,一色的分析到此为止。下一篇终于轮到对两个主角开刀了。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一)青春的真与伪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大老师与雪乃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大老师与雪乃(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四)雪乃的转变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五)比企谷八幡的转变(1)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六)比企谷八幡的转变(2)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七)比企谷八幡的转变(3)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八)比企谷八幡的转变(4)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九)寻找“真物”的开端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真实“与“正确”之辨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一)寻找真物的失败(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二)寻找“真物”的失败(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三)寻找真物的失败(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四)寻找真物的失败(续1)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五)寻找真物的失败(续2)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六)青春终结之时(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七)青春终结之时(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八)大老师1.0版的末路(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九)阳乃的叹息与告白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叶山与“正确的幻觉”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一)轻小说与“放弃的快感”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二)与大人世界对决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三)故事与角色的固有结构约束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四)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五)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六)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七)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终)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八)手握“真实”的战斗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九)对雪乃的最终分析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九)对雪乃的最终分析(补)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十)结局预测(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十一)结局预测(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一)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二)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上):基础篇、叶山篇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中):阳乃篇、团子篇

  督军上尉:谈《春物》的解读方法:直面“真实”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下):平冢静篇、一色篇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终):论雪乃如何喜欢上大老师(上)

上一篇:成年人需要吃驱虫药吗?
下一篇:内生性热量主要来自肝醣分解及脂肪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