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成年人了,读书一定要功利啊!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多少次读完一本书,当时觉得很有道理,若有所悟。

  可是关上书,能复述出几个观点呢?

  一周后,还留有多少印象呢?

  一年后??

  “我读过这本书吗?”一脸蒙圈状。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个状态,反正我是。

  不做笔记,看完就忘。

  做笔记,关上笔记,过不了多久还是忘,即便笔记做得再详细。

  反思这些年,由于工作求学的需要,也看了不少书。

  可是真正转化为自己内在能力素质的,打下烙印的真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读过的书都会沉淀在你的气质里。

  这话得这么看,如果关上书,除了几个知识碎片在大脑里晃悠,过几天什么都不记得,这样的读书能够沉淀为气质的话,那气质也太不值钱啦!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了?

  下面我来说说,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从上学开始,我们就在培养一种习惯——

  背记。

  背记课本知识,背记试卷答案,背记老师讲解??

  依靠背记式的学习,我们通过中考、高考、考研,甚至考博。

  好像无往而不利,可是,一踏入职场,突然发现,再也没有可供背的书本,可以记的题目了。

  遇到问题怎么办?好学上进的孩子第一想法还是读书。

  不过,读什么书呢?

  应试教育考什么,我们学什么背什么。

  可是职场没有固定科目,你需要提升的是你的综合能力。

  那怎么办啊?曾经碰到不少小伙伴,提升自己的欲望很强烈,可是又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没有选择自主学习书本的能力,是应试教育留给我们的第一大后遗症。

  拿到一本书怎么读呢?

  习惯应试教育教材式学习的人,往往选择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

  记得住吗?不考试,没人检查,怎么可能记得住。

  书看了也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成效不明显啊!

  因为职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因为,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啊!

  可是,小到职场,大到人生,哪有标准答案哟。

  总是希望书上给出答案,记住就可以解开题目,这是应试教育留个我们的第二大后遗症。

  在这两大应试教育后遗症的作用下,读书变成一场西西弗斯的苦旅,没有目标,没有效果。

  经历无数次阅读打击之后,你是否感到深深地绝望,真不是读书这块料。

  于是,干脆放弃。

  相信我,读书其实没有那么难,而且也确实很有用,你不过是处于读书“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以下引自百度百科——“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是不是很像很多人的状态,反正每次读书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最后干脆放弃治疗,不读书了。

  怎么治疗这种读书状态呢?

  有本书治好了我的应试教育读书后遗症,今天介绍给你们,收好不谢哦——

  《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成年人为什么读书?

  我的观点是: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无论背多少知识,都不能给你的人生增加任何筹码。

  修身养性的阅读是一种奢侈,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之前,没有这样任性的基础啊!

  成年人读书,一定要功利,没有以赚钱为导向的功利目标,很难坚持下去,有太多比读书有趣的事情啦。

  成年人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一定要通过阅读改变行为,进而创造价值,否则光会掉书袋,百无一用。

  谈到学以致用,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赵周老师拆书帮读书法的理论基础是“成人教育的五大公理”——01.自我导向

  02.关联经验

  03.强调时间

  0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05.内在驱动

  简而言之一句话,成年人教育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能够致用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拆书帮读书法呢?

  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母——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简称“RIA”读书法。

  在有拆书家引导的情况下,参与者先阅读拆书家指定的图书片段(R);然后拆书家会通过自己准备的案例,对图书片段联系实际进行具体解释分析(I),待参与者理解之后,鼓励参与者说出与自己经验相关的案例(A)。

  通过这样的步骤反复几次,就完成了从书本知识到个人实际应用的飞跃。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RIA读书法的和方格笔记法在方法论基础上竟然高度一致。

  方格笔记法有一个“三分法”记录原则——

  “事实”“思考”“行动”

  和RIA正好可以一一对应。事实=阅读文本

  思考=引导促进

  行动=学以致用

  RIA读书法和方格笔记法的方法论基础,竟然就是——

  《实践论》

  从实践到理论,再复归实践,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拆书帮有两个学习螺旋“体验-反思”“归纳-演绎”,与这也是高度神似。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符合人类的认知和实践规律。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RIA读书法中,拆书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需要具备——

  表达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分析及整理信息的能力、流畅思维的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辅导能力、超越思路的能力。

  可是问题来了?平时我们读书大多数时候只是自己一个人啊!没有拆书家帮助引导,我们就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承担起“I”的责任。

  怎么办?

  可以用“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相信我,非常简单,很快就能上手。01.所需工具

  (1)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

  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么应用。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很简单吧,随时随地可以开始。下面是具体步骤——02.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阅读的致用类图书,读书目的就是提升能力并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第二步,快速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判断是否有用,有用则细读。

  第四步,拿I便签,用自己语言重述知识点并记录,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用A1便签写下自己的相关经验或了解的相关事情,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设想今后如何运用,记录在A2便签上,贴在相应书页。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书页,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

  第八步,读完之后,把所有A2便签取出集中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看起来很复杂是吗?

  你可能要说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乐子呢?

  当然,如果为了图乐子,是不必用这样的方法。

  可是如果要把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非经过这样严格遵循程序、反复刻意的练习不可。

  还等什么,赶紧试试吧!一本书你能拆出来并用上一点就够本了,用两点就赚大发啦!

  当你按照这样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并形成习惯后,你会发现,阅读方法的改变会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模式。那你就离成为高级学习者不远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方格笔记法可参阅我的另一篇文章《方格笔记本改变人生?!我读书少不要骗我哦~~》http://www.jianshu.com/p/ceeb00dfc35e,请自行忽略我这笔丑字:)

  PS:学霸请自动绕行,本文适合学渣、学酥阅读。如果感到有用,亲,劳驾动手点个赞吧,么么哒!

上一篇:2018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详解
下一篇:采石街道牛渚社区:牛渚社区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