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从前期物料里扒出,可能侧重的思想主题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10
手机版

  

  封神用三部曲形式叙事,是因为它所描绘的这场战争进程具有天然的分割线: 商周决裂,商攻周守,周攻商守。电影形式上利用了这种分割,但这仅限于在情节发展上。那每部独立叙事的电影应该侧重什么思想主题呢?如果主题三部电影都一样,那新鲜感上就差了点意思。笔者猜想,这三部应该各有侧重,分别对应了家,国和天下。

  都说第一部要讲父子,这本身就是家里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但笔者以为这绝非全部。父子关系放几年前,还算是尚未完全开垦的主题,可到如今,它略显审美疲劳了。正值担心之余,笔者看到“神话成真”特辑的结尾的一个镜头,不禁拍案叫绝,心想这次封神改编,真的是挖掘到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内核。那就是游子、思乡、归家。

  

  怅寥廓

  唐宋的诗词太多了可以不必说,不妨说说更早些时候,先秦诗经和汉乐府里有关“回家”的诗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还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些早期的诗歌虽然不如唐宋工于文采,但感情是十分真挚的,一字一顿,深入人心,让人潸然。从那时起,这种思乡的情感就被诗歌传唱,几千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已经沉淀固化成为了一种国人共同的原始情感。

  当看到游子姬发,在外多年,终于脱去了商朝的甲衣,回归本心,冲破险阻,跋涉山河,日继以夜,最后策马长驰在那片故乡的麦田,我相信你跟他的心紧紧联系到一起了。电影的镜头语言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漂泊了多日的风尘仆仆的游子,天苍苍野茫茫云卷云舒大背景下孤独的奔驰的身影,正所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乌尔善导演心知这是全篇最最重要的一幕,所以宁愿让演员人马和摄制人员多等一会儿,也要捕捉到那最具感染力最有表达力的一刻。马蹄越往前踏进一步,人离故乡越近一米,你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就越加经不起撩拨。

  

  纵身一跃

  这些年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经历的苦楚应该是不难揣度的,他想回家,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的强烈的愿望是不难理解的,我们虽然不知道姬发究竟是在记事之前还是之后就被送去做质子,所以他对故乡的印象是有无、是深是浅也不得而知,但这绝不妨碍一个回家的游子和同样作为游子的观众们在大屏幕前一起情感决堤,怅然落泪。再联想起最近归家的丫丫和孟晚舟的新闻事件,哪次不是名列头条,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就是因为这两个字,回家,这就是国人共同拥有的东西!

  至于第二部的主题,看片会也公示了,西岐保卫战。这同样是国人最原始情感之一,无数仁人志士,英雄事迹,诗词歌赋不是与爱国,救国有关的?而第三部的天下,笔者粗略的理解就是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了,毕竟周天子后来分封了天下。这后面两部因为细节尚未透露,我们将来再详细探讨和验证。

  校对?| 张力卜???

  转载请注明版权 | 鉴片工场

  我们只鉴赏有温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张力卜Seeing

上一篇:原创网球王子剧场版定档,3D效果很尴尬,认真做2D它不香嘛
下一篇:插队事件:社会伦理与人性的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