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同志家庭与传统血缘伦理:探讨同志男性的抚育权/领养权
同志家庭与传统血缘伦理 ——探讨同志男性/单身男性的抚育权和领养权 这篇文字献给 schutzmann:一直记得当你表露想做父亲的意愿,那一刻带给我的触动。
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多,你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形似高仓健般静默的男人。但是我想我能理解你没有说出来的话。你的渴盼,你的悲喜,你的愿景。
做一个父亲意味着什么呢。同志与父亲这两个身份的重合,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等待你的答复。
——题记
关键词: 日本电影《三心两性》 瑞典电影《养子十五岁》(《Patrik 1.5》) 荷兰少年歌曲《我有两个爸爸》 儒家伦理文化 基督教家庭价值观 现代中国家庭价值观及性别结构 一 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熏陶的传统东方社会非常重视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的家族传承体系,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这种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使得传统东方民族非常重视以家庭为本位的姻亲关系和生育功能。按《礼记》记载,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由此可见,在传统社会看来,婚姻的结合并非因为现代意义的“爱情”,而是为了传宗接代。古人的头脑里面也没有“同性恋”或者“异性恋”的概念。尽管同性情欲依然属于少数群体,男性只要能履行娶妻生子的义务,那么他好男色还是好女色,只是他个人的选择。“龙阳之好”“断袖之癖”等等称谓由此而来。 正因如此,1949年之后的中国也没有任何针对同性恋的立法,由于“龙阳之好”被看做是男性在情欲喜好上的一种选择,故在“谈性色变”的WG期间,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表现,潘绥铭先生说,当时流氓罪之所以将同性恋划入其中,其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被认为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可说是鲜明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在巴金笔下,高公馆中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处于权力上层的父辈男性是这一家族权力的最高象征,这一权力阶层构成对后代尤其是对女性的压迫。女性在巴金笔下则通常是美丽的柔弱的忠贞的富有牺牲性的。有意思的是,巴金将代表家族权力的几位老爷如克安克定等均设定有“梨园男色”之好,尽管作家并未明指他们是否同性恋,但作家笔下对男旦充满讽谑意味的写法似乎也在提醒观众,传统男人的“梨园男风”是封建纨绔子弟生活堕落的表现。87版同名电视剧中作为“丑角”登场的男旦形象与女主角们亦形成鲜明反差。同性恋在这一错误观念下沦为传统社会性别不平等体制的替罪羔羊。 有多少同性恋人在WG期间蒙冤受害?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在社会变革的巨大洪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如此弱小和微不足道,同性恋的身份建构对于当时的中国“同志”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更为可笑的是,8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又往往将同性恋斥为西方文化对传统道德的颠覆,殊不知在古人眼中,与女色相对应,帅哥风流只不过是某些男人的一种雅癖,古人所谴责的,只是饕餮放纵的性事而已。如果我们一定要谈传统,那也只能讲,与其说是同性恋破坏了传统道德,倒不如说是承袭了西方核心家庭结构的现代中国人违背了父辈传承的复式家庭结构及其对应的伦理文化。 现代家庭伦理结构及国家婚姻制度剥除了传统男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但正如西方女性主义观察家所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承袭的是以宗法父系血缘为核心的性别文化体系,这一性别规范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生理属性做出明确的区分,同志被进一步推向进退两难的困窘之境。首先,现代中国社会的男同志丧失了传统男性“龙阳之好”不受责难的权力,同时,在异性恋父系主体的文化视野下,同性相吸被打入不合乎常理的“变态”樊笼。香火传承为主脉的家庭价值观、基督教男女二元性别角色理念的输入及商业化的美女经济等加强的也只是性少数群体的边缘化。就连今天内地的儒教发起人蒋庆也明确发言反对同性恋和女权主义,先暂且不说蒋庆先生在同性问题上的无知罢,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不仅违背了传统儒家文化对同志的观点(请参考康有为等人就同性婚姻的有关论述),而且还和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取得令人惊讶的一致。如果一定要说同志问题与传统的儒家文化有所抵触,那发生冲突的也只是那些被异性恋父权文化所排斥的不符合传统男性性别气质及规范的男性,这些男性可能有更多的同性恋,但也有异性恋或单身者无性恋等等的存在。 “女性气质”的男性遭到“污名化”,而那些合乎传统男性性别气质要求的男同志,比如“ACTIF ET VIRIL”(德语,意为表现传统男性气质的男同志)或者皮革族群,一方面,他们受到传统异性恋文化的质疑和攻击,另一方面,又会招来某些女权主义的恐慌。激进女权主义批判并怀疑传统的“女性气质”,对自身女性的生理结构亦持否定态度,认为正是女性的生理机制导致了女性社会上的屈从地位。与其它女权主义流派不同的是,激进女权主义将生理男性视为女权的“敌人”,在这样一种仇男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以女权自居的家庭妇女联盟组织将矛头对准男同志,甚至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将男同志问题妖魔化(相关资料请参看《虐恋亚文化》及《酷儿理论》),从而使男同志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同志在现代社会文化领域中进退两难的困境。我们每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及角色取向皆由我们所在的文化语境塑造,并因此寻找到社会身份及社会职能的价值意义。对于男同志来讲,不遵从父系主体规范的生活会带来巨大的艰辛和各种形式的权利丧失,尤其是精神领域的巨大伤害。也因之,我们不能简单生硬地要求男同志都能自觉自知地从父权的文化心理规范下挣脱出来。同性恋男性,单身男性,不符合传统性别理念的男性,性工作者的男性,跨性别者等等,他们构成了被父权文化边缘化的弱势男性阶层。也就是某些学者所谓的第三性第四性。 二 改编自《北京故事》的电影《蓝宇》本是有机会去表现传统的同性恋情和现代异性恋核心家庭价值观为主导的伦理文化之间的碰撞,只是在香港的父权团体和基督教家庭联盟看来,如实描述林静萍的情节必然有“丑化”女性/妻子形象的危险,导演关锦鹏因此做出了删除与林静萍有关情节的决定(请参考关锦鹏就《蓝宇》删除林静萍情节所做的访谈),当然,这样一来,也就大大削弱了原著《北京故事》对主流文化所具有的批判性力量。 所幸与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电影人,倒是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拍出了几部探讨传统同性恋情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关系的电影。由于日本同样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故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日本同志遭遇的伦理困境可说是感同身受。其中最受认可的一部电影,大概就是《三心两性》了。 《三心两性》讲述一对男同志伴侣和一个异性恋的女子尝试建立一个三人行家庭的故事。这对同性伴侣,从外型气质而言,有着较为明显的1/0角色之分。为了照顾中国同志的称谓习俗,这里姑且将“1”称为“哥哥”,将“0”称为“弟弟”。这一对“哥哥”和“弟弟”之间偶然邂逅,发生了一段彼此胶着的亲密情感。导演桥口亮辅对于同志情感的艰辛不易有深切的体验,影片一开始,便叙述了“弟弟”在同志圈中情感寻觅的坎坷。在一些壮男同志那里,“弟弟”只是他们一夜情尽兴的性对象而已,玩过就可丢在一边。影片开始就有一个镜头,419之后的弟弟带着一种饱含期待而又惶恐的神情目送昨夜与他交欢的男人绝情地离去。 由此可以想见弟弟遇到“哥哥”之后的惊喜,在弟弟眼中,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对象的男人,他不仅外型高大俊朗,且有一颗善良忠厚的心。他一夜温存之后并未急着离开,还会在清洗如洗的阳光下护送弟弟去上班。一路走来,两人脸上洋溢着春风般新鲜明净的微笑,彷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们而陶醉。某天清早,弟弟在为哥哥倒咖啡的时候,就连咖啡从水杯里满溢出来也浑然不觉。恋爱中的男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体味着爱情甜蜜的滋味。
剧照:清晨,哥哥送“弟弟”上班
好男人也是女人们争相竞逐的对象。有两个女人均看上了俊朗且厚道的哥哥,并开始介入他们之间的生活。有趣的是,与父系文化的主流性别角色规范相对应,这两个女人也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气质的女性。想为哥哥生一个孩子的女人是一个与传统女性角色规范格格不入的女子,她绝对不能被称为淑女,生活邋遢不说,私生活更是乱七八糟。可以说,任着个性生活的她在异性恋的世界也是一个绝不讨好的边缘化角色,直到她遇见哥哥。按她的说法,这个男人有着一双做丈夫和父亲的眼睛。她被这个男人打动,开始留神观察他,并终于在哥哥的身上看到了她未来孩子的身影,于是,她找到哥哥,很坦率地表示她想和他生个孩子。
另一个小姐则代表着一个符合传统女性角色规范的形象,而她也在哥哥面前努力扮演着一个小女人所应有的风情。她小鸟依人,娇柔动人,她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如何在哥哥面前表现小姐脾气,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在哥哥面前表现小女人的柔弱一面,以此来激发哥哥对她的保护之情。可以说,这个小姐大有取弟弟而代之的架势,但是,尽管她可能比弟弟更懂得察言观色和揣摩人意,但她却没有弟弟骨子里诚挚的淳厚和单纯,也没有弟弟所具有的那股发自天然的对世道人情的天真和烂漫。她的娇俏和小巧,她的女孩子气,有太多人工刻意的痕迹(跛脚可能是导演从女权理论的角度对此类被父权体制塑造的身份角色的一种隐喻)。导演对于如弟弟这样被主流两性规范所边缘化的柔弱男性有着一种深切的体贴和怜爱,对于主流道德所认可和维护的角色则保持着一种客观的清醒。他知道父系主体的视野有太多自以为是的盲点,而他要做的工作,就是用他的摄影机将这一缺失的视点补上。
一个是同样流离于主流道德之外,想为他生一个小孩的女人;一个是符合传统“贤妻良母”气质与规范,想和他建立一个被主流认可的体面家庭的小姐;一个是与他情投意合,却不能带给他主流归属感的“弟弟”,面对三个人的情感追求,该何去何从?很显然,哥哥内心做父亲的渴望和热情被两个女人点燃了。他也因此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徘徊之中。
当然,这也牵涉到单身者或者同志伴侣生育权及领养权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很多西方国家仍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尤其是对于单身男性和男同志伴侣的质疑。反对同志家庭的一种激烈观点是,没有母亲的家庭是缺失的,而男性被认为是具有比女人更强烈的攻击性,小孩交给单身 男性或者同志男性抚育是极为危险的。法国政治学者西薇安娜曾发表一系列讨伐同性婚姻的文章,其主要观点在于认为男女二元性别角色是构成法国文化的基础,而男女二元角色是透过异性恋欲望的满足获取。这又一次涉及到对两性性别认识的问题。现代性别研究已经证明:性别和性取向一样,有一个类似光谱递进的连续性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向其发问:那些自愿扮演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男性是否能享有和异性恋家长同等的地位和权利?比如从荷兰儿童电台走出来的那个歌唱《我有两个爸爸》的少年,面对台下千万的观众,他的眼神是如此坦然,平静。歌声里流露的,是男孩对两个父亲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深情。……事实证明,即使是养育并非出自血缘关系的养子,同志也同样能尽职尽责地扮演父母家长的角色。再有,男人有没有生育权?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男人也为生育贡献了他们的精子,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对子女表现出来自父母的关爱和责任意识呢。瑞典电影《养子十五岁》的同志父亲领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孩,在伴侣缺位之际,独自一人同时承担及履行传统异性恋家庭中父亲及母亲的双重角色及责任,且为了孩子忍受流言蜚语带来的各种伤害。这位父亲也通过对小孩付出的爱得到孩子内心的真正认同。事实证明,同性家庭的小孩也可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及身心的健康成长。
《养子十五岁》剧照:两个父亲和15岁的养子
三 前面说过,日本男同志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如何将其选择的同性恋情和传统伦理所要求的家庭义务统一起来,在传统家庭看来,由血缘关系缔造的家庭才是合理的稳固建构。为此一些日本同志影视剧煞费苦心地为同志伴侣的家庭找到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元素,也就是女人和孩子。比如《同窗会》,比如《星闪闪》,都有妻子接纳了丈夫的同性恋情,以此来保全她的爱情和家庭。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实中这样的机率可说是微乎其微。 导演桥口亮辅以自身的体察,对于血缘姻亲关系的合理性和稳固性都提出了他的质疑。在《三心两性》中,“哥哥”也有一个亲生的哥哥,这个哥哥能理解他弟弟的抉择,并给予亲人以诚恳的理解和祝福。但有朝一日,这个哥哥却不幸遇故身亡,嫂嫂在丈夫去世后不久也带着女儿改嫁他人,一个曾经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就此土崩瓦解。嫂嫂对哥哥的“背叛”,家庭一系列的变故,无疑给“哥哥”的心灵以巨大的冲撞,一直在同志恋情和传统家庭之间犹豫徘徊的哥哥不得不重新梳理他对于人生和家庭的思考。那一段在河边长时间的沉默和反思,既是导演留给剧中人的,也是面向我们每一个观众心灵的诘问。——很明显,血缘姻亲的关系不一定就是稳固的,也不一定意味着深情,维系它的力量,也不一定是合理的,甚至可能伴随外人不知的利益或者无奈。 于是在电影的结尾,导演怀着对边缘人真挚的同情和理解,让哥哥和弟弟,以及那个同样被主流边缘化的女人,三个人共坐在了象征着一家人温暖的火锅旁,哥哥做出了他对于感情忠实的抉择,善良的人们终于收获了他们本应享有的团聚和亲情。或许,他们今后也会有一个孩子吧?我相信弟弟会把哥哥的孩子也看做是他的孩子,因为,他是如此地深爱着他。
《三心两性》导演桥口亮辅
日本导演桥口亮辅在《三心两性》是一部尊重东方传统伦理的电影,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为片中善良的边缘人结下一个家庭的同时,也深刻反省了东方民族所看重的血缘姻亲关系,更将不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理念的男性和女性与主流性别的视野互相对照,由此照见了边缘人内心的纯善和光亮。这是一部真正领会了传统儒家文化“仁爱”精髓的电影,它尊重传统,但不盲从,它有它独到的见解,有其自圆其说的逻辑,更有对生活细致娴熟的揣摩,由此,导演用微温而持久的火候为我们熬出一锅与以往同类题材的日本影视相比滋味更地道也更新鲜长久的火锅。 天冷了,让我们围坐在火锅旁解饿取暖吧。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