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度总票房破 250 亿,电影《消失的她》突破 11 亿,该影片爆火的原因有哪些?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 6 月 25 日 19 时 45 分,2023 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 250 亿。另外,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 6 月 28 日 11:22:47,电影《消失的她》上映 7 天 ,总票房破 11 亿。
6月22日,曾任《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的编剧及导演陈思诚,带着他的新作《消失的她》一路高歌猛进,荣登影史端午节国产片票房冠军宝座。
看完电影,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不少人想给演员朱一龙寄刀片,他在剧中扮演的何非,被网友放到了和洪世贤、何书桓同等级别的“渣男天团”里,并号召姐妹们都去看,因为本片是治疗恋爱脑的有效偏方;
(图源:豆瓣电影)也有网友表示,尽管近年来影视中“girls help girls”的口号听得有些陈词滥调,但观影结束后,还是会被陈麦/沈曼(倪妮 饰)与李木子的情谊所打动;
还有人直接调侃,说这简直就是“东南亚旅游劝退片”,怀疑陈思诚会被东南亚文旅局拉黑……
显然,“良女遇渣男”的故事,十分契合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事件。电影首日,票房逼近2亿,当前热度只增不减,女性观众的口碑也持续带动票房后劲发力。
《消失的她》,凭什么?
(本文涉及剧透)
影片改编自前苏联电影,阿勒克塞·科里内夫于1990年拍摄的作品——《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讲述了何非妻子李木子(黄子琪 饰)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何非苦寻多日未果、报警无门,眼看签证到期,此时一个坚称自己是何非妻子的陌生女人(文咏珊 饰)出现,从而牵扯出一桩惊天悬疑案的故事。
这是何非一觉睡醒后发生的事。何非竭力向周围人证明,陌生女人并非自己的妻子,但两人手机上的合照、一起去过的书店监控视频都指向一个事实,眼前这个女人就是正在与自己共赴周年旅游的“妻子”。
“真”妻子失踪,“假”妻子出现,何非与陌生女人的争论抛出了影片的首个谜团。
声音、图像、甚至监控视频都可以被篡改,眼见为实在图像时代里沦为一种悖论。
近年来,AI换脸和拟声技术已经发展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前有ZAO换脸APP,上传个人照即可替换一众明星脸,还曾被运用于色情视频,后有话题#AI诈骗成功率接近100%#,在今年5月冲上微博热搜。
在AI合成万物的时代,我们似乎生活在由人工智能技术主宰的图像世界里,外包的记忆、体外化的视觉图像都有了造假的可能。
何非为自己辩解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以记录自己和妻子的图像为证。但可惜,一切“亲眼能所见”的事物都打破了他的证实。
情节发展到这儿,陷入了罗生门叙事的怪圈。
1950年,黑泽明执导的日本电影《罗生门》,讲述武士被杀后,盗贼、武士妻子以及武士亡魂,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三位当事人分别向审判长讲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
审判长选择把每个人的叙述都拼凑出来,还原事实真相。
反观剧中何非与“假”妻子的后续表现,双方何尝不是在警方面前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力的方式进行表述,美化谎言。
事件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徘徊,真实变得扑朔迷离。
妻子在罗生门的叙事里消失了,而寻找“她”的“他们”才正式出场。
此时,另一个谜题浮现,妻子似乎只消失在了何非口中,却没有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
何非作为潜水教练,长期深浅导致面部抽搐,不得不服用精神类药物,暗示观众何非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
与何非夫妇有过接触的酒店服务员、所有见过二人的工作人员都声称眼前的女子就是何非的妻子。
如若说图片、影像可以造假,但让所有人都和何非“站在对立面”,相信同一个结论,并非易事。
这便是影片多次提及的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指大众的集体记忆与历史的集体记忆出现不相符合的现象。
最早声称有曼德拉效应现象,是美国一名研究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者博客菲安娜·布梅。
布梅发现自己与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去世”,并能清楚记得,自己当年看过的报道、葬礼电视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遗孀的演讲。
80年代的报纸,对曼德拉在监狱里服刑、生病等议题做出了很多报道,无意中形塑了人们记忆里的他。
完形心理学认为,当人们看到有缺口的图形,会脑补成完整的图案,而人们通过报道了解到曼德拉饱受折磨,也会不自觉认为他难堪重负。
说法一提出,表示有相同记忆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事实是,曼德拉在2013年才死亡。
离世新闻发布后,众人发现自己对该事件的记忆出现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与曼德拉在1980年死亡的信息严重不符。
“曼德拉效应”也被称为“对事物持有错误的印象”,此类大众出现与历史集体记忆不符的现象并非少数。
最近一次发生在去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引发了长达几个月的全网争论。
(左为《孟子集注》,右为《孟子注疏》)又如李红涛、黄顺铭两位教授在《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中所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处处标识、重复30万的遇难者人数,参观者就会认为30万是最确切的数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若说大众媒体具有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功能,通过突出某些历史片段、强调具体的历史周年纪念,来凸显大众相应时间段的集体记忆,那么这段记忆因反复提及得以再现、延续。
反之,媒体遮蔽一些敏感和忌讳话题,随着时间长河冲刷,也会淡化集体记忆。
影片中,金牌律师陈麦猜想,假李木子利用“曼德拉效应”来让酒店服务人员误以为她是何非的妻子。而何非同样也深谙这一效应的巧妙之处,以此作为案发时自己“在场”和“不在场”的证明。
套用曼德拉效应,是影片里犯罪实施的一大利器。
而现实中,它也会潜移默化地唤醒观众脑海里的基模,影响公众对环境的感知和认识。
犯罪悬疑片《消失的她》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大范围共鸣,离不开故事直击当下两大社会热点:东南亚旅游和现代婚姻关系。
#消失的她 畸形秀#在电影上映后在引发一波热议,微博阅读量高达5.2亿次。
东南亚旅游不是第一次被诟病:
全球人口贩卖高发地、人体器官倒卖、女性离奇失踪案、出租车司机迷晕乘客……此类骇人听闻的新闻在东南亚频频上演。
而《消失的她》以3个国内事件为原型进行改编。
首先是网传多年的泰国更衣室案件,也就是剧中出现的畸形秀,妻子在试衣间失踪,丈夫再见时变成异形;发生在2018年的泰国泳池杀妻案,丈夫以失手为由伤害妻子;2019年的泰国孕妇坠崖案同样震惊国际内外。
“她”作为个体,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她们”恐惧的出现。
被称为“凡尔赛女王”的作家蒙淇淇,发博声援#消失的她 绝世大甜剧#话题,而网友也调侃道,“爱她就带他去看海底星空”,可列如年度惊悚好评。
从影视剧到现实案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反倒美化了现实,也反过来加深并强化着观众心中对东南亚的媒介印象,放大心中的拟态恐惧。
电影谜底并非新奇得让人拍案叫绝,而值得深思的是,电影叙事重点不在于何非杀妻作案的过程,转而刻画妻子深陷其中的冤情。
电影名字虽叫“消失的她”,但主角实际上是赌徒何非,观众对于一切有关李木子的印象,都来自何非片面的讲述和回忆。
起初,以何非为主导的叙事中,他眼中的妻子内向,不爱社交,对很多事情没有过多回应,并且还“十分狠心”,例如拒绝帮被追杀的何非还债时断言,“我跟他们说了,我不会再给你一分钱的。”
紧接着,影片补充了另一套诠释视角,也就是李木子的闺蜜沈曼,用与何非完全相反的利己主义视角,回忆了和木子相知、相熟的过往。
妻子作为受害者,观众已经无法得知她本人遇害过程的亲叙,也无法直接了解到木子的性格为人。
但在闺蜜眼里,木子善良热心,伸手救回想要轻生的自己;很具艺术家气质,拥有绘画天赋,也会“嫌弃”自己不着调的画画;同时也很天真,容易轻信他人,认为丈夫精心准备的周年纪念旅游是真心实意地痛改前非。
鲜明的对比,截然相反的形象。在施害者之外,观众逐渐看到了第三者对受害人的描述,认识到更为鲜活和真实的李木子,这是对男性主导叙事的反抗。
事实上,如若闺蜜的补充视角缺失,观众更有可能对何非的单方叙事采取主动的协商性解读,且很难注意到其中隐含的父权主义视角。
正如近年来有关“女性”被害案件,媒体多数以“她者”视角出发来报道,通过特定的媒介叙事和刻板印象迎合,建构社会对“她者”遇害的想象。
2023年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
2022年广东女网红开车送货途中遇害案
2021年网红拉姆家暴案
2020年杭州杀妻分尸案
2019年泰国孕妇坠崖案
2018年泰国泳池杀妻案
……
尊重受害者隐私,是新闻报道需坚守的伦理之一。
凶杀案新闻报道中,受害者的年龄、外貌、衣着、身材等信息本无需过多强调,但在眼球经济裹挟下,媒体往往会将女性柔弱的一面、吸引异性特质等细节进行不合时宜的放大。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通过强调某些新闻主题进行重点报道,从而凸显议程的显著性,这些充满“暴力”“血腥”和“性”元素等描写最能抓住受众眼球,满足看客的窥私欲。
正如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里的说法,“在收视率的争夺中,媒体将犯罪报道看成是一种大众娱乐,不断推出象征暴力、血腥和涉及色情的信息,以吸引受众的目光。”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父权视角下被凝视的女性作为受害者,通常成为媒体为吸引受众而消费的对象。
她们的出场方式,伴随着“女性被性侵是因为穿着太暴露”“私生活是否‘检点’”和“嫌疑人的关系”等媒介叙事,这样的编码方式固化了社会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加深了“受害者有罪论”,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
“完美受害者”最早由犯罪心理学家尼尔斯·克里斯蒂提出,即在一个犯罪案件中,有关犯罪背景、嫌疑人和受害者特征的因素会影响公众对于受害者同情程度的判断,并用此作为评判标准,判断一个真正作为受害者的权利和地位。
(图源:网络)换句话说,公众对于受害人的同情程度,既基于案件事实,也有其在细节方面的表现和遭遇,而这些细节在“道德范畴”里能判断其形象是否符合无辜者的想象。
上述细节在当前碎片化与即时性的传播语境里,很容易造成信息意义的误读和扭曲,像女性的家庭伦理、职业身份、社交关系等与案件无关,但足以抢夺受众眼球的信息得到大肆传播,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舆论总是向“她XX方面有问题,受害是自找”的一边倒戈。
媒体对女性的叙事形式、受众对女性受害者的解读有时并非是媒体有意为之,而是根植于父权意识形态之下的后遗症。
消除隐形话语霸权,才有利于争取两性平等的主动权。
《消失的她》讲述了爱情婚姻、人性背叛,并以两种截然相反的视角带观众多面了解受害者生前往事,正视“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明暗界限。
“她”的消失暗含多层意义,从个体、家庭到社会。
比起悬疑剧反转再反转的紧凑、惊险与刺激,所有谜团在图穷匕见后,我们对“消失真相”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1]3号厅检票员工:这部居然还不错?
https://mp.weixin.qq.com/s/-JcTg59vUSsGNqbxZu0K8w
[2]传媒1号:《消失的她》观影指南:审判即无趣
https://mp.weixin.qq.com/s/0F-oQxlHpPTvwU_SckVANw
[3]黄心悦.都市报犯罪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呈现与话语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6.
[4]李秉霖.《新京报》对性侵事件的报道框架及人物媒介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21.DOI:10.27204/d.cnki.glzhu.2021.000139.
[5]赵晓燕.犯罪新闻中的女性再现与受众诠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9.
上一篇:原创剃发、蓄辫、剪辫子:从中原不剃发到留头不留发,谈古代辫子文化
下一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现身学术会议,拒绝回答基因编辑所涉伦理问题,哪些信息值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