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月入8千,花10万看牙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朋友们,中午好。

  给大家讲一个最短的恐怖故事:我正在牙科诊所。

    调休,已经不是让本打工人瞬间破防的利器了。

  如今能让我当场毙命的是洗牙的时候牙医严肃地和我说:你有四颗牙要尽快补,不然就要考虑根管治疗。

  人未老牙先衰,这好像是人类共同命运。

  这年头,没有一个打工人能笑着从牙科医院里走出来……

    都说年轻人不敢体检,如今年轻人更不太敢洗牙。

  因为,洗一次牙,不小心就要痛失好几千。

    看牙要花多少钱,没有人能准确计算。

  你以为牙上只有个黑点,补上最多花300块钱。

  到医院一拍片,好嘛,坏牙排排坐,智齿也要拔两颗。

  给大家算一算我今年这半年在牙上花了多少钱:

  拔智齿800一颗;

  补一个洞1000左右;

  根管治疗7000块;

  最后再套上5000块钱的牙冠……

    去医院看一次牙,两个月的工资都要白搭。

  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别说什么你月薪过万,有本事,咱们到牙科医院里转一转。

    尤其是对于还没工作的学生来说,甚至连和家人要钱看牙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家人从小就注意孩子的口腔健康还好,如果没有,那只能自己长大了为这一口烂牙买单。

  都说牙疼不是病,但人穷才是真的要命。

    钱还可以以后赚,但牙不会等你。

  稍有不注意,就会从量变引起质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豆瓣攒钱组,那里面盛产省钱诀窍。

  但唯独在看牙上,没人能省得出来。

  最好的答案就是:早看早便宜,千万别拖着。

  没错,胶原蛋白时间久了会流失,但你的牙不会因为长时间不看而贬值。

    一个成年人的牙齿有28-32颗,就按照28颗来说,种一口牙至少要22万左右。

  种一口牙一套房的传言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毕竟鹤岗的房子才3000左右一平。

    在北京,有一口后天变整齐的牙,才是中产的标志 。

  如果你在吃饭的时候从嘴里掏出一副隐适美,那你就是行走的LV,会呼吸的爱马仕。

  众所周知,整牙的单位都是用万和年来计算。

  一副隐适美的价钱大约在3-5万,这还不算前期要补牙、拔牙的费用。

  没钱咋办,分期贷款。

    朋友欢欢说她的牙套是她目前最贵的不动产。

  以前发工资,她都会高兴两天,现在她发工资,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她很清楚:

  工资卡只是一个中转站,最终钱都会上交给口腔医院。

    平时大家有点小病小灾吓得要死,等到了看牙这,纯纯摆烂,能拖一天是一天。

  看牙的恐惧好像被刻进了基因里,去医院的前一天晚上做噩梦,就像是必经流程。

    还没踏进门诊部的大门,你的大脑就会自动浮现上一次躺在诊疗室的所有细节。

  消毒药水充斥着你的鼻腔,麻药的针头扎进你的牙膛。

  医生一句:你这个牙有点难弄。

  旁边的医生一拥而上,一位递镊子、一位递凿子、一位递锤子。

  知道的是你在拔智齿,不知道的以为你在工地打工。

    即使打了麻药,你的牙根深处也能感受到针扎一样的酸痛,牙医气盖山河力拔山兮的气势让你想要随时拔腿就跑。

  电钻的滋滋声,牙齿和金属器械碰撞的摩擦声,冲牙时强劲的水声……

  你想到了初中物理知识:声音在固体(骨头)中传播更快。

  最后你嘴里含着血丝,捂着高高隆起的腮帮子。

  从口腔门诊出来的那一刻,你恨自己是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对疼痛的恐惧让你战战兢兢,看牙羞耻更是触碰到了你敏感的神经。

  如果你再遇到医术不太好的医生,一颗牙就能要了你的老命。

  从此以后,你不光牙疼,你还患上了看牙拖延症。

  看牙的恐惧,不会随着去的次数变少,只会跟着经验递增。

    只要没到疼到吃不下饭,那就能拖几天是几天。

  牙齿吃点凉的就酸痛,那以后喝冰美式就不加冰。

  有颗牙有点发黑,连夜下单买一个电动牙刷使劲刷刷更干净。

  去年我因为吃了一颗四季豆把我的后槽牙崩掉了,留下来一个大洞。

  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我张嘴大笑,坐我对面的人都知道我午饭吃的是大米还是面条。

    最后疼到脸肿起来,我才下定决心去看牙医。

  医生问我:你怎么不早点来看,另一颗牙也坏了。

  我这才知道,久入鲍鱼之肆,坏牙也会传染。

  我前后跑四趟,花了一万八。

  一年过去了,前几天医生给我打电话复诊,问我其他的牙补的怎么样了。

  我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工作太忙了,还没时间看。

  网上有不少牙医好奇: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很多人告诉在评论底下留言:

  您穿这身坐在那里,我牙都要碎了??。

  前一阵子我一位在北京上班的朋友,大周末的跑到了隔壁廊坊补牙。  你要是好奇为啥?

  我只能笑笑告诉你,首先你不懂看牙,其次更不懂在北京看牙。

  在北京,好一点的公立医院口腔科基本挂不上号,私立口腔门诊可以随时去但要付双倍的价钱。

  小程序早11点准时挂号,但给你的时间最多三秒。

  你还没看清所有医生的名字,号就已经被一抢而空。

  专家号都是秒没,捡漏约上医师号大多都是实习医生,有没有能力看就像是开盲盒。

    你紧着忙着换另一家医院,号确实还有,但全是周一到周五。

  在一线城市,看牙的成本变得高不可攀。

  一次根管治疗最少要去医院3、4次,每次请假光理由打工人都要斟酌半天。

  请假要扣钱,要协调时间,要后期加班。

  周边城市虽麻烦,但相比起来反而成了他的最优选。

    去年,我终于幸运的挂上了北大口腔的医师号,为了让那天得到充分利用,我连跑两家医院,三个科室。

    那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让我想对着天空呐喊:到底是我在整牙,还是牙在整我。

  现在我工位的抽屉里全被牙刷、牙膏、牙线、漱口水、冲牙器塞满。

  但凡我有一次偷懒,我都觉得是在燃烧我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写完这篇稿子,我真的满腔心酸。

  找素材的时候,随便一个牙医的社交账号下面全是其他人发的牙片。

  小地方的医疗条件不行,大城市的号挂不上,这群人只能选择在线上问诊。

  “麻烦您给看看,我这颗牙还能再撑几天?”

  “医生我这颗牙要治好大概要花多少钱?”

  是什么让这届年轻人患上了看牙恐惧症,我想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因为看牙,真的很难。

  不过我还是想跟大家说:牙齿出现问题,立刻马上去看。

  毕竟喜欢或许能藏的住,牙疼真的不行。

上一篇:我在北京月入8千,花10万看牙
下一篇:人性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