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姐姐》影评:描写女性悲剧命运、批判落后的性别观念方面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原标题:《我的姐姐》影评:描写女性悲剧命运、批判落后的性别观念方面

  简单的剧情,直白的叙事,电影开篇就用一场车祸提出了一个令剧中内外所有人都难以解答的伦理难题:父母突遭横祸,面对年幼的弟弟,姐姐安然是继续坚持考研、去北京、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是抚养弟弟,接受一个完全没有确定性的未来?

  电影最后给出了大多数人都隐隐期望的答案:悖不过手足之情的安然放弃了送养弟弟的打算,在笑与泪中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过,这样的结尾却令很多人感到愤慨,尤其是女生。

  豆瓣网友表示完全无法接受这种和稀泥式的剧情安排,认为电影“用爱粉饰太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煽情化解冲突”,电影在总体上浮于表面,不够真诚。

  电影结尾的处理,与其说是向该死的现实妥协,被沉重的历史包袱裹挟,倒不如看作是一种善意的和解,一种生命的成长和拓展,一种爱与责任的滋生。

  尤其当安然对着父母的墓碑说出那一段话(“我想要的,从来不是你们的房子,我只想有一天能站在你们面前,听到你们说一句:原来,我的女儿也很厉害!”)之后,她已经原谅了父母生前对她所有的不公。

  毕竟,在死亡面前,生活的艰辛与委屈也就显得无足轻重。墓前倾诉是整部电影的巨大转折,为最后完全接纳弟弟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电影已经做得不错了,我们不能指望一部电影将所有的罪恶都吊打一顿,将所有的陋习陈规都洗刷干净,让所有的愚昧者都幡然醒悟。电影能引起观众的思考,能激起舆论的轩然,依然算是成功,算是对重男轻女的成功狙击。

  况且,电影并没有将安然描绘成第二个姑妈(姑妈也是男权牺牲品,被剥夺者,当年将求学的机会让给弟弟,活活埋葬了自己的俄罗斯追梦之旅)。不论是舅舅,还是姑妈,到了故事后半段,都对送不送养安子恒不再执着与纠结。

  所以,不论电影如何落幕,安然都不会是姑妈人生的又一个轮回。话已至此,我们还要纠结电影如何结尾吗?

  最后,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出现另一种安排,即安然答应领养方和弟弟永不相见的要求,签掉领养协议,从此各安天命,这样就真的好吗?就真的更符合现实吗?如果批评者认为前一种答案过于沉重,过于感性与敷衍,那么后面一种答案是不是又过于理性和轻飘?

  况且,说易行难,把我们随便一个扔到安然那个异常尖锐尴尬的两难之境,我们真的会割舍下那份手足情?

  摆脱原教旨女权主义,在更广泛的本土文化、亲情伦理、时代症结中完成叙事与表意,并用各种逼真的生活细节,戳中观众泪点,让观众在感动之余,反思自己,压榨出隐藏在自己身上的那个“小”,电影算是比较成功了。只可惜,如今最需要反思的那些大爷大妈们却没几位进入影院,广场舞才是他们的最爱。最后,向所有默默付出、牺牲自我成全家小的姐姐们致敬:“我的姐姐”们,你们是天下最靓的风景。愿“我的姐姐”们永远美丽快乐!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要强烈表达的一个意思吧。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我们正在失去一种能力 | 三联中读6周年知识大会回顾
下一篇:原创《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那么优秀,她婆婆为什么还要赶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