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岁断奶最好?不是1岁,也不是2岁,而是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24
手机版

  

  文/橘白

  这天晚上,我刚准备洗漱休息,就被闺蜜敲开了房门:

  “收留我一晚吧!再不断夜奶我就要疯了,为了这次成功我决定‘眼不见为净’!“

  我哭笑不得,这是闺蜜第三次决定断夜奶了。

  之前的每一次,她的决心都夭折在了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里。

  对待夜奶,又想断,又怕断。

  不知夜奶对孩子是好是坏,担心粗暴的断法会不会伤着孩子,更担心最后夜奶没断成功,反而“复吸”得更加频繁。

  

  闺蜜的心情,大多妈妈都深有体会。

  很多人不知道:错误的断夜奶,不仅坑家长,还会坑孩子。

  搞定夜奶,大有学问!

  

  我还撑得住,我能不断么?

  有些妈妈认为,相较于忍受孩子没奶喝的嚎啕大哭,更愿意自己受罪一些,坚持夜奶。

  但其实,长期频繁夜奶也会对宝宝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宝宝睡不好

  首先,夜奶频繁的宝宝,不仅让妈妈一夜难安,其实自己也睡得并不好,一直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中。

  宝宝每一次醒来,虽然都能获得奶水,却因为很累往往没有吃饱就又睡着了。

  可一时没有吃饱,过一会儿又会被饿醒。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折磨。

  

  其次,由于母乳易消化,宝宝很容易在吃奶后不久就排便。

  而晚间大小便极易打断宝宝的睡眠,有些有洁癖的宝宝更是要清洁过后才能再次入睡。

  长此以往,不仅之后断奶是个难题,可能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宝宝都会因为入睡方式改变而导致入睡困难。

  易助长龋齿

  频繁地睡前喝奶、晚间喝奶,会让宝宝的乳牙长期“浸泡”在奶水中。

  母乳本就极易滋生细菌,如果乳牙不做及时地清洁,就很有可能助长龋齿。

  之前在武汉就有个宝宝,2岁了还在喝夜奶,导致乳牙全部烂光。

  

  所以妈妈们,如果孩子年龄状态合适了,能断夜奶的时候,就断夜奶吧!

  

  夜奶——宝宝安心的保护伞,妈妈秃头的始作俑者

  关于夜奶,日常围绕在我们耳边的评价几乎都充满了焦虑和负面:

  “再不断夜奶以后想断都断不掉啦!”“这么大了还吃夜奶会影响睡眠和发育的!”“一直不断夜奶就是在惯着孩子!”

  

  在讨论断夜奶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宝宝为什么要吃夜奶?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夜奶的需要其实各不相同。

  0-6个月的宝宝

  生理发育的需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胃容量很小,每次摄入的奶量有限,而身体又处于快速发育时期,白天摄入的奶量不足以支撑宝宝一个晚上的消耗,所以需要喂奶。

  中国营养学会《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建议,要顺应宝宝胃肠道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慢慢递进到规律喂养。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胃容量也逐渐增加,每次喝奶量也随之增加,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喂奶间隔,控制喂奶次数,以达到规律喂养。

  

  6个月以上的宝宝

  心理发育的需要。

  在生命的早期,孩子必须依靠母体才能活下来,这是生存的本能。

  这个阶段很多妈妈都会选择逐渐回归工作,到了要和妈妈分离的时候,孩子也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害怕和孤独,好似原本温暖可靠的世界将要崩塌一般。

  对宝宝来说,这时候依恋妈妈的乳房,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情感依恋。

  

  还记得网上一个很火的视频:20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到了准备断夜奶的时候了。

  这天临睡前,妈妈温柔地问她:

  “你晚上起来吃奶奶,是因为真的饿吗?还是只是想让妈妈抱抱你啊?”

  让妈妈没想到的是,宝宝没有犹豫,脱口而出:

  “是想让妈妈抱抱,亲亲抱抱,亲亲抱抱呀……”

  

  这份依恋,是联结妈妈和宝宝之间双向的爱。

  从生理角度来看,6个月后的宝宝可能确实不再需要夜奶了,但他们在心理上,还需要靠夜奶来建立安全感。

  这时候,比起直接断掉夜奶,先观察孩子的行为:

  是白天没有吃饱?还是感觉妈妈的陪伴少了?是生活环境改变让他焦虑了?还是身体有不舒服的症状?

  然后,找到宝宝频繁夜奶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断夜奶计划。

  

  三种方法,教你关闭“深夜食堂”

  断夜奶的方法很多,有的妈妈想要“温和而渐进”,有的妈妈则希望“长痛不如短痛”。

  但无论哪一种,相信每个妈妈都最怕两件事:

  宝宝无休止的歇斯底里以及断夜奶失败后的反复无常

  

  想要成功断掉夜奶,缓解宝宝的哭闹情绪和抵触心理,具体可以这么做:

  循序渐进喂奶

  准备断夜奶时,如果突然和孩子说,“从今晚开始不可以喝妈妈的奶”了,孩子一定是很难接受的。

  我们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延长上一顿夜奶的时间,并且通过翻转宝宝的身体,打断宝宝的睡眠,提前下一顿夜奶,将原本两顿或者多顿的夜奶次数合并成一顿。

  之后拉长每次夜奶之间的时间,慢慢让宝宝习惯,并逐渐拉长间隔。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妈妈的奶在减少,会有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所以,我们在断奶时一定不要和宝宝分开,要让孩子明白,虽然妈妈的奶没有了,但妈妈的爱永远不会变。

  

  宝宝睡不着时,妈妈会哄你;宝宝难过的时候,妈妈会陪你;宝宝害怕的时候,妈妈会保护你。

  所以,没有关系,不喝夜奶,妈妈的亲亲和抱抱一样能让你安睡。

  让“喂奶”与 “睡觉”分离

  想起我家宝宝断夜奶的时候,也很受罪。

  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养育习惯很差,总是一边喂奶一边哄ta睡觉。

  喂奶一时爽,断奶悔断肠。

  习惯了含着奶头睡觉的孩子,在断夜奶的第一晚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后来,我在心里为ta设置了一个“十五分钟”延迟满足时间。

  刚开始哄着ta喝奶嘴,或者用玩具、绘本转移ta的注意力。如果一直哭到十五分钟,再给ta喂奶。

  

  并且把每晚的喝奶时间,从临睡前调整到睡前两个小时,改用其他玩具来哄他睡觉,逐渐隔断宝宝心中“喝奶”和“睡觉”之间的联系。

  渐渐地,夜奶的次数逐渐减少,从一晚五六次,慢慢变成了3次、2次、1次。

  过程虽慢,但可以大大减少宝宝的抵触心理。

  让爸爸加入其中

  断夜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场。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爸爸也不应当缺席。

  但是要提前做好家庭成员工作,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

  还记得闺蜜刚开始实施断夜奶时,正在拉锯战呢,老公突然补刀:

  “哎呀,宝宝好可怜啊,妈妈不给奶吃。”

  一瞬间,孩子情绪加剧,哭得更加惨烈,闺蜜也觉得心神俱疲,瞬间放弃。

  

  断夜奶时,如果宝宝缠着妈妈要奶喝,爸爸可以主动提出带宝宝到另一个房间睡觉,断绝宝宝看到妈妈受到更大刺激的可能性。

  而妈妈只要每晚定时去给宝宝喂奶就好,让宝宝逐渐改正“一醒来就找奶喝”的习惯。

  父爱带来的安全感,会大大降低宝宝暂时离乳的不安,让断奶的过程事半功倍。

  

  温柔而坚定,是断夜奶最好的姿势

  霍思燕曾在节目里分享过嗯哼的一个“坏习惯”:

  每天凌晨四五点的时候要喝一顿奶,雷打不动,四五岁了也没有戒掉。

  但有一天,嗯哼主动和她说:

  “妈妈,你教我泡奶吧,我觉得你最近好辛苦,这样我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就能和你分房睡了。”

  说到这里,霍思燕一下子哽咽了,她说自己当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嗯哼。

  

  明知道这样的习惯不好,却在本能地想要不断延长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时间,这大概是每个妈妈的“通病”吧!

  夜奶虽然辛苦,但每个夜深人静的夜里,看着宝宝香甜地吃奶,再满足的睡去,这个小小的人儿在全身心地依赖我,需要我,信任我……

  作为妈妈,真想这样温暖的时刻,久一点,再久一点。

  断夜奶是我们面对的第一场离别,但分离,只意味着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而非情感的终结。

  就像尹建莉在书中说得那样: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成长这条漫漫长路,让我们一路陪着孩子,慢慢走。

  

  ——End——

  作者:橘白,最普遍又最香甜的中药。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迪丽热巴最新封面大片,项链真的好特别呀……
下一篇:杀生过度致儿子去世?乔任梁父亲出面澄清,8个字道出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