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病态欲望:对金钱、权利、地位、名誉的执念

文:心理咨询师 王宇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金钱、权利、地位和名誉的追求热情从未消退。有人为此黑白颠倒,有悖良善;有人为此消磨意志,郁郁寡欢;亦有人为此六亲不认,断送大好前程。恍若是一遭人生路,为这碎银几两,使得世人愁断肠。那对金钱、权利、地位和名誉的执着中有蕴含着怎样的心理知识呢?
今天与一位大学老师交流时,他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称之为“伟人情节”。尽管他是一位博士和大学教师,理应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和幸福,但他却总是陷于焦虑之中,担心失败、被人看不起和自己不成功。他的人生目标是追求伟大成为伟人,所以在研究生时从研究物理转向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证明自己的伟大。人应该有追求和目标,但问题在于,当我们沉溺于对金钱、权利、地位、荣誉和伟大的执着时,我们眼中只有目标。这位老师割舍了娱乐和享受生活,整天想着如何成功、出色、优秀并被人尊敬。这成了他人生的全部追求和目标,使他几乎没有朋友,整天活在自己的事业中,用以证明自己的伟大。研究生时期,同学们就提醒他,他并不喜欢物理,只是想通过物理来证明自己。但许多人会认为他是有追求和目标的人。然而,当我们执着于成功时是会产生副作用——使人变得焦虑。因为越执着于成功和伟大,就越害怕失败、被人瞧不起和不如他人。

这位老师在学生时代就一直焦虑不安,当遇到实验失败、被人否定和轻视时,他会变得愤怒和不满。越是这样,他就越想证明自己是成功和优秀的。然而,在自恋满足的状态下,他又会居高临下地指点别人,教育他人。这使得他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毕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指指点点我们的人生。虽然追求成功和名誉是好事,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病态心理。金庸小说中的大反派都是有成就动机的人,但他们的结局并不好。这说明,并非一个人看似有追求和目标,他的人生就一定会幸福和美满。我们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天才向左,疯子向右》,我借用这个书名来表达一个观点:并非所有的上进心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人生追求和执着都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一个原因在于触发点的区别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执着于成功是因为对事情本身的热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执着于名利、地位,为了证明自己高人一等,这很可能是一种病态心理。当一个人的内心越弱小,缺乏价值时,我们才会试图通过外在的成功和荣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如果我们内心原本有价值,我们又何必通过这些虚荣来寻求自我价值呢?所以,当一个人越想寻找价值的时候,反过来说这个人的内心缺乏价值。
很多人在内心缺乏价值时,会试图通过外在的成功和荣誉来自我拯救,但这样的结果是行不通的。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好了,但事实上很多有钱人还是焦虑不安。我很多的来访者中也有资产上亿却饱受痛苦的人,是因为他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发现,金钱无法带来持续的自信和快乐。即使他已经很有钱,社交恐惧症和焦虑仍然困扰着他们。为了掩饰焦虑和不安,他在别人面前还要假装扮演泰然自若的角色。这种表面的自我救赎,带来的却是更深的恐慌感和焦虑感,他们不得不寻求治疗。成功和荣誉只能表面上拯救我们内心的弱小和安全感的缺失,实际上却带来了自我毁灭。当我们执着于用外在条件,如金钱、豪车、美女等来证明自我价值时,一旦我们失败了,便会陷入更深的自恨;而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依然会觉得空虚。我们可能获得了别人的赞美,但却没有得到内心的认可,没有找到真正的自信。
因此,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没有救赎我们自己,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追求。所以,当我们在追求成功、金钱和美貌时,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这些东西是我们真正喜欢的,还是我们只是为了满足内心那个渴望被爱、认同和证明自己的部分?一些患者在和我咨询的过程中,反思到说:“找对象只找美女,拼命地读书、赚钱,并不是我真正想拥有它,而是想用他们来证明我的成功,我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是的,为了被他人瞧得起,维护自己的面子,他把自己伪装的很强大,别人无法窥探到他内心的脆弱,一副完美的躯壳下却是弱小的自己。有时候,我们会误认为外在的成功、金钱和地位可以带来真正的自信和安全感。然而,真正的自信和安全感来源于内心,源自于我们原生家庭的无条件爱。
当一个人依赖外在的成就来建立自己的自信,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自恋和焦虑。在今天与另一位患者交流时,他谈到了自己的焦虑、恐惧、老好人和暴躁等诸多心理问题。在谈到童年时,他提到自己是家中老二,家人关注老大,而老三很机灵,父亲却不喜欢他。在父亲眼里,他始终是不好的,始终是看不起的。因此,他后来的人生就努力追求成功,赚钱,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尽管他赚到了钱,也取得了成功,但他却陷入了焦虑。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越自恋,越焦虑。这是因为当我们过于依赖外在的成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并非池中之物,把自己变得自恋和自负时,我们反而更难面对失败、羞辱、批评和死亡。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外在因素可以打破我们内心中虚假的荣誉带来的自恋。
因此,靠外在获得的成功感与价值感很不牢靠,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和抑郁,甚至恐慌。这样的人害怕现实打破他们苦心经营的幻想、完美自我和自恋自我。所以,这类人只能不断地逼迫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功,以获得别人更多的认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能永远是成功的,也不能永远获得身边所有人的认可。因此,当他们遭受否定、不如人或有人比他们强时,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当我们越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时,我们会把这份痛苦放大化。就像前两天咨询的一个强迫症男孩,我们就谈到了对功成名就的执着。正是因为他太想成功了,所以他对失败恐惧万分,每天逼迫自己学习,考高分。

但我们也知道,当一个人越是想要做好某件事的时候,我们越是接受不了做不好的自己,此时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强迫。然而对于这位男生,他来治疗强迫的潜台词是:“只要我治疗好了强迫,我就会成功。”但实际上,他为什么会陷入强迫?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成功和优秀的执念。强迫抑郁这些症状在很多时候被我们当作是不成功的理由,我们无法客观理性的看待它们,以为只要让咨询师解决了相关问题我们就可以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不难发现,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成功的执念,而正是这样的执念让他有了强迫等后续的症状。如果不放下执念的话,他将永远无法从心理症状中走出来。当然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是执念,他们会觉得这是人生的意义和理想,那从刚刚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这些可以正确看待成败,拥有人生目标和理想的人,他的内心都是有爱的,是可以自我接纳的人,他们并不需要用理想来拯救和证明自己,然而往往缺爱的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内心缺爱和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非常执着于成功和伟大,这是因为他们自卑、看不起自己,无法自我接纳。为了摆脱这种弱小的自我,他们试图通过外在的成功来塑造一个强大的形象。然而,在心理治疗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帮助一个人变得成功和伟大,而是教会他们自我接纳。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放弃这些病态的执着,回归生活的本质。很多患者在做事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如学习、寻找伴侣、交朋友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成功就,就连学习哲学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伟大。然而,当我们做事情带有过多的目的性时,我们很难把事情做好,容易迷失生活的本质,甚至可能忽略了我们内心真正所热爱的东西。
太强的目的性表明我们内心缺乏爱和安全感,我们试图通过外在的事物来寻找自信和安全,然而,这并非真正的自我救赎。一个人真正的自我救赎应该是放弃病态的执着,回归生活的本质,接纳一个平凡的、渺小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内心变得强大和成熟。我们不应该过分幻想成功来拯救自己,否则我们只会陷入病态的执着中,导致各种神经症状,如焦虑、强迫和抑郁等,这是心理治疗的精髓,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放下这种病态的执着。在这里,我推荐大家观看我的长视频《强迫症心魔》,以及即将出版的同名书籍。我们需要明白,这种执念与理想的混淆不仅不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幸福,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更深的灾难。这就是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和转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小S人设崩塌!强迫舞蹈老师喝不明液体,对方喊救命却无动于衷
下一篇:胡歌、大鹏获得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历史第一次双黄蛋奖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