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俄摧毁星链卫星终端,向美国释放三个威胁,俄乌局势或将再变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23
手机版

  ●○前言○●

  俄乌战争从去年二月开始,拉锯至今已经快有一年半的时间,俄军也从一开始的气势汹汹、大军压境,逐渐变得乏力而举步维艰。

  而随着莫斯科遭遇无人机袭击、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毁等事件的发生,近日乌方国防部也高调宣称:“大反攻已经开始!”

  

  与此同时,美国与不少西欧国家纷纷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武器,甚至为乌克兰的作战士兵提供专业的训练。

  但俄罗斯却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反击,告诉欧美:报复才刚刚开始!

  前不久,美国再次加大援助,准备再向俄乌战场上投入一批军事武器,总金额高达21亿美元。

  另一方面,由部分西欧国家组成的远征军联合部队宣布,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总价值为9200万英镑军事支持,而挪威与丹麦共同为乌克兰提供了9000枚炮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克兰似乎得到了全世界的援助,而俄罗斯仍孤军奋战,胜利的天平,似乎逐渐向乌克兰倾斜。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普京却暗指道,没必要额外动员,也没必要派遣义务兵,没有必要。

  在俄乌战争打响的初期,其实俄罗斯导弹的精度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可能由于装备老旧等问题,俄罗斯当时的导弹失败率竟高达20%-60%。

  而且即使是短距离的打击,距离偏移可以说的上是相当离谱,俄罗斯的火箭炮瞄准一个地方,却很有可能打在百米远的别处。

  在去年十月,俄罗斯对基辅的导弹打击中,误差更是达到了1000米,原本计划打击的泽连斯基办公室,却打击在了附近了一个游乐场中。

  

  如此低劣的导弹精度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导弹失败率,大大影响了俄罗斯的作战能力。

  然而最近,事态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军最大的缺陷正在被飞速克服。

  无论是打击精度还是拦截精度,俄导弹都有了质的蜕变,俄军一天能阻截接近二十枚火箭弹,并能够拦截精确制导导弹。

  就连融入了美国先进技术的乌克兰雷霆-2,也被俄军给成功击落,想必无论是美国还是乌克兰,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都不会好受。

  

  除拦截防御水平的提升外,在攻击方面,近日乌克兰的一个生产无人机的基地,被俄成功摧毁,这正是精确制导武器成功实战,另外俄罗斯还在35公里的距离外,使用火箭弹精确命中乌克兰的一栋征兵大楼。

  在俄乌交战前线,俄罗斯的制导武器,接二连三地成功打击乌克兰的要塞堡垒,在乌克兰眼中,固若金汤的阿瓦迪夫卡要塞也岌岌可危。

  早在去年,梅德韦杰夫就公开放话,如果美国持续援乌,俄方将研究摧毁星链,而制导武器精度飙升的俄罗斯如今也兑现了诺言。

  

  乌克兰某地区军队的通信突然中断,无法与其他地方联络,引起了不小骚动,而这正是俄罗斯使用制导武器摧毁“星链”终端的结果。

  俄罗斯曾苦于美国提供的“星链”,而这次的打击显然是对美国的一次警告,以后就不会是打击终端这么简单,而可能是直接摧毁美国的卫星。

  至于俄罗斯制导水平为何发生突变,目前仍众说纷纭,但有专家分析认为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制导水平能够提升,说明俄罗斯突破了芯片封锁,使得导弹飞行过程中便能实时做出更为复杂的计算,制导精度自然提升不少。

  其次,今年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加强了合作,高精度的北斗系统或许给俄军的制导提供不小的帮助。

  俄罗斯的卫星系统可以说是“老古董”,它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技术放到今天已经相对落后,制导的精度已经远远不够,而北斗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其性能和精确程度比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与GPS强上不少。

  

  最后,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俄罗斯主动弥补缺陷,在今年多次发射军事侦察卫星,这对俄军战斗力的提升帮助极大。

  精确度的提升对俄罗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能够帮助俄罗斯在一些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除此之外,俄罗斯为了抵抗西方各国,在核武器部署问题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此前,英国和美国拟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所谓贫铀弹就是含有放射性物质铀的导弹,因为其中铀含有较低,远低于原子弹需要的纯度与临界质量,在战场上主要起到放射性污染的作用,能够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对此,普京果断做出反击,宣称与白俄罗斯意见一致,将在白俄罗斯的国境之内完成战术核武器的部署。

  战略核武器作用在于“战略”二字,其威慑效果最强大之时便是尚未发射之时,而战术核武器旨在摧毁敌军的重要目标,是真正可能用于实战的终极武器。

  战术核武器打击范围有限,通常局限在几千米内,所以俄罗斯即使使用战术核武器,也不会顾忌太多,因此俄乌战争中核武器的动用将不再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

  

  有专家因此对俄乌局势表示担忧,倘若真的到大国之间使用核武的那一步,整个人类都将是输家。

  但不巧的是,有“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人,逼急了真说不定真会使用核弹。

  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历过核演习的国家,早在1954年,苏联共计4.5万人参与核爆演习,秘密地模拟遭受核爆的经历,因此对于遭遇核打击,俄罗斯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有应对经验的国家。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是唯一一个对抗美国、差点将全世界推向核战深渊的国家,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尽管对峙天数都没有超过两周,但人类的命运却是处于万丈悬崖之边,美苏之间距离热核战争就差一点点,最后以相互妥协告终。

  而俄罗斯这次之所以更改核武器部署,同样和美国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美国在俄乌战争之中,做了不少堪称阴损之事。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和世界面积最大国,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其中蕴含有巨量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俄罗斯自身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天然气,便斥巨资修建通向欧洲的管道,每年卖给欧洲各国的天然气足足对应着上百亿美元的交易。

  

  俄罗斯对于能源出口可谓是十分依赖,能源类的商品占比总出口约50%,是俄经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组成。

  欧洲国家需要俄罗斯的便宜能源,而俄罗斯需要将天然气卖出以获取利益,看起来双赢,但总有视其为眼中钉的国家,正是能源出口的另一个大国:美国。

  北溪管道断裂,欧洲不能从俄罗斯这里购买到天然气,因此也只能购买美国售价更为昂贵的页岩气,同时俄乌局势被进一步搅乱,这便正符合了美国与乌克兰的利益。

  

  事到如今,北溪管道已经被炸毁近三个月,国际上的调查仍未查明真相,而俄罗斯的卡霍夫卡水电站闸门又被炸毁,倾泻的洪流已经造成了多起失踪,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今年的6月,卡霍夫卡大坝发生了强烈爆炸,疑似有导弹击中了大坝,这导致大坝逐渐坍塌,相当于1800个西湖水量的洪水不受控制的倾泻,对赫尔松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对此俄乌各执一词,相互指责是对方炸毁的大坝,而梅德韦杰夫称:“欧美海底电缆可能成为俄攻击目标。”

  海底电缆与输气管道一样,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命线”,为了保持互联网的畅通和国与国的联系,必须确保埋藏在海底的电缆的安全。

  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超过90%的互联网流量,都会经过海底电缆,一旦破环了海底电缆,甚至会有数百亿美元的金融交易无法开展,届时欧美将损失非常惨重。

  

  面对欧美的阴损招数、相互推诿,俄罗斯不会忍气吞声,终究会将欧美所作之事以牙还牙、尽数奉还。

  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大、除了国内消耗以外,还卖向了全世界,其中尤其以西亚和欧洲为主。

  俄罗斯之前考虑到非洲和拉美友好国家的谷物需要,且自身有着将谷物化肥外销的需要,因此签署了《黑海谷物协定》。

  然而,因为谷物外销的航道屡屡受到乌克兰骚扰,普京称将退出黑海谷物协议。

  

  由于俄罗斯的粮食出口的地位,一旦推出协议对世界粮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升。

  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将是欧洲,倘若俄罗斯真的退出协议,那么欧洲将面临油气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的双重考验,欧洲目前通胀持续处于高位,这无疑将会使得本就经济不景气的欧洲雪上加霜。

  欧洲各国对于乌克兰的态度也并非全然一致,德国国防部长称“不会让乌克兰在冲突中加入北约”,西班牙前任的国防参谋长也呼吁各国,不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因此,颓弱的欧洲可能不得不放低姿态,慎重考虑俄罗斯的粮食出口问题,所以退出黑海谷物协议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底牌之一。

  ●○结语○●

  目前俄乌局势持续动荡,其背后是多方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去说乌克兰即将溃败或是俄罗斯即将战败分裂云云,都言之过早。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各方的态度:乌克兰面临国家危亡,自然是前仆后继,俄罗斯为了应对欧洲威胁,同样也是背水一战。

  

  俄罗斯不是软柿子,是所谓“战斗民族”,欧美与乌克兰这一系列的行为很可能遭到俄罗斯强势的报复。

上一篇:当年他指着成龙的鼻子大骂、欺负蓝洁瑛,他到底什么来路?
下一篇:失踪4年,票房剑指30亿,黄渤主演《封神》能成年度票房王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