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玩行业,决不能触碰两条“红线”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22
手机版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重新回归人们视野的“陪玩”服务,又有了新花样。不管是应用软件还是陪玩工作室,仍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未成年人在APP中提供游戏陪玩服务,甚至还有一些应用软件打着“陪玩”的名义,提供线下付费交友服务(成都商报)。另据《法治日报》报道,陪玩行业还存在打“擦边球”的色情服务。

  无论是“陪聊”“陪游”还是“陪玩”等,都是陪伴系列服务走向细分的结果,这类“陪X”都以网络平台为中介,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从积极角度看,陪玩服务能帮需求者解决孤独、不会玩等问题,同时也能帮助陪玩提供者赚取一些零花钱。

  如果陪玩形式仅仅是打游戏、陪游玩,没有逾越相关法律规定“红线”,而是实现供、需和平台三方共赢,陪玩行业是值得鼓励的。然而从记者调查来看,不管是线上陪玩还是转入线下的陪玩,都存在打“擦边球”或以陪玩的名义从事非法勾当。

  线上陪玩至少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不少未成年人在提供陪玩服务。既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提供陪玩游戏等服务。这可能触犯有关规定,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未成年人提供陪玩或陪玩对象是未成年人,或超越时限。

  其二,陪玩内容充斥着色情、诈骗等信息让人深为忧虑。虽然陪玩平台提供的只是中介服务,但如果陪玩内容违规,陪玩平台就充当了“帮凶”。在线上陪玩中,既存在“绿色类”陪玩也存在“TS类”陪玩,而后者,经记者调查为涉黄项目。

  当未成年人和涉黄项目同时出现在线上陪玩行为中,大概率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躲避监管,一些陪玩者以某些字母为暗号,与需求者进行沟通或者陪玩,陪玩类平台看似有敏感词检测系统,但基本沦为摆设。

  除了线上陪玩存在某些“越轨”行为外,而且还有一些陪玩还接线下单,甚至有专门约线下陪玩的平台。这类平台问题之一是对陪玩供需双方的年龄、性别等情况没有严格把关,就埋下安全隐患,有的陪玩者竟然是未成年女孩。

  由此可见,以网络为中介的陪玩行业,其行为究竟多少合法合规值得追问。可以肯定的是存在“藏孩纳垢”行为。所谓“藏孩”,是指隐藏未成年人从事陪玩服务,或陪玩对象是未成年人,让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担忧。

  所谓“纳垢”,主要是指涉黄问题。轻则,线上暗藏涉黄文字或语音聊天,甚至直接视频裸聊。重则,可能打着“陪玩”的旗号从事色情服务,换言之,陪玩平台完成了色情中介平台。所以,决不能允许陪玩行业伤害未成年人、挑战公序良俗。

  实际上,陪玩行业的涉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2020年,媒体报道某些陪玩APP存在涉黄服务情况后,有关部门或责令关闭涉黄频道,或责令涉黄APP下架,收到一定效果。然而,陪玩APP至今“阴魂不散”,而且有抬头反弹的趋势。

  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对陪玩类平台,或者某些平台的陪玩频道,进行全面摸底,对已经触犯法律法规的平台或频道,必须从严依法处置。《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是查处这类违规行为的有力“武器”。

  陪玩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既不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更不能变成软色情、硬色情危害社会的“暗道”。有人建议,严禁未成年人参与陪玩,这应该成为一条“红线”。同时,严禁色情渗透到陪玩行业,也是“红线”。

上一篇:这部日本电影,母子情深的背后,将日本社会血淋淋的一面展示出来
下一篇:原创《红楼梦》:年少不懂刘姥姥,如今读懂,才知成年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