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湖南95岁老人修建活人墓,14年花费26万元,墓内机关重重无人敢闯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22
手机版

  原标题:湖南95岁老人修建活人墓,14年花费26万元,墓内机关重重无人敢闯

  “男女老少的好同志,切莫开门进我的室内,如进室内发生危险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湖南永州深山的一处墓室大门上刻着这样的警示语。

  墓室的主人,是当地一位名叫梁富生的95岁高龄的老人。

  他用了14年的时间,前前后后花费了26万元,为自己准备了这一墓室。

  为了避免盗墓者闯入,他还费心思在里面布置了大量的机关。

  让同村人不解的是,墓室竣工之后,老人没等自己百年之后,便匆匆搬了进去。

  活人住在墓室?

  怎样听起来,这对老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

  那么,老人为何要搬进墓室居住呢?他花费大量心思修建墓室的原因是什么?

  修建“活人墓”

  一、命运的转折

  湖南永州东安县花桥镇是一个山村小镇,村民们依山傍岭过着充实而又平静的生活。

  梁富生在孤家寡人住进墓里之前,像众多村民一样循规蹈矩的生活,盖房娶妻,生儿育女。

  (梁富生)

  他的妻子是父母介绍的门当户对的女人,嫁给他后一共生育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虽然没有大城市富裕的生活,却有一种安稳的幸福。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子长到三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带走了他的生命。

  梁富生夫妇二人悲痛欲绝,十分后悔没有给予孩子们好的医疗条件,让唯一的儿子早早地离开人世。

  不能拯救儿子的愧疚深深地围绕在他们心头,将这份愧疚加在了两个女儿身上。

  从此之后,越发悉心照顾女儿们的饮食起居。

  可惜其中一个同样三岁的女儿没能满足父母平安顺遂的心愿,不久后因为一场重病也离世了。

  (夭折的孩子)

  一双儿女均在三岁的时候就早早夭折,对夫妇二人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他们的生活成了一团乱麻,时时刻刻都想念着逝去的儿子和女儿。

  好在,还有一个女儿好好地活着。

  这个女儿承载着所有的希望,成了夫妇二人活下去的动力。

  如果事情就到这里,梁富生后来应该照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嫁人,生育外孙,带着他的外孙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活人墓”里。

  他后来之所以走到了那番境地,是因为这个唯一的女儿遭遇了不测。

  病魔带走了两个孩子还不够,时隔多年,又带走了他刚满十八岁的女儿。

  夫妇俩的信念就此垮塌。

  这次,年过半百的妻子再也坚持不住,一病不起。

  梁富生自己心力交瘁,可下意识还是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鼓励妻子重拾活下去的勇气。

  但是妻子早年连续遭遇打击,之后又身体不好生了好几次病,到这个时候已经是油尽灯枯。

  她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后,带着遗憾撒手人寰。

  回想几十年前,梁富生尚且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家人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谁又能想到后来一家人会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在人世间呢。

  妻离子散,让这个老年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

  但在这个瘦骨嶙峋的老头身上,从大山上继承来的顽强意志还是占据了上风。

  梁富生在妻子死后悲伤许久,重新拾起了丢掉多年的医术,当了花桥镇的乡村医生。

  (花桥镇)

  二、高明的医术

  早在年少的时候,梁富生就接触过医学。

  只是那些枯燥的流程,难以辨认的药品无法激起少年人的兴趣,使得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能成为一名职业医生。

  后来,当病魔真正地降临到自己身边,头发花白的梁富生几乎是迫切地拾起以前的医书,从中汲取知识。

  这时候,在家人的苦难面前,再难以攻克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读医书的梁富生)

  梁富生就用着这些知识,照顾自己病床上的妻子,为她减轻痛苦。

  但是妻子还是走了,随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一起离去。

  往往切身经历过伤痛之后,才能明白生命的难能可贵。

  梁富生把伤痛化成学习的动力,在医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进。

  他想帮助那些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们,既是不希望别人落得和自己一样的下场,也是在为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家人离去而懊悔。

  这样激烈的感情让梁富生战胜了年龄越大记忆越衰弱的自然规律,以60岁的高龄考上了医生,拿到了行医执照。

  自此,他成为了湖南永州花桥镇的乡村医生,守护着村子里家家户户的身体健康。

  (给村民看病的梁富生)

  村子里的人们对梁富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最初,梁富生和他们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人。

  孩提时期,他们许多人在同一片山坳里摸爬滚打,拉扯着长大,逐渐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孩子们都成了大人,娶妻生子,互相串门帮扶,传统的邻里情谊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谁知转眼之间,接二连三的灾难就袭击了梁富生一家,让他成为人们口中提起来总要叹几口气的苦命人。

  人们同情梁富生,总忍不住时不时地照顾一下他。

  在梁富生妻子去世的时候,他真正成为孤家寡人的时候,许多人怕他想不开寻短见找借口来陪伴他。

  所以,当梁富生考上医生后,村民们既惊讶又欣慰。

  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梁富生来医治自己的病,没想到取到了不俗的效果。

  不管是什么疑难杂症还是乙肝,吃过梁富生的土方子后,病情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而梁富生本人虽然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还是常常在村子里走动,亲自来到病人的家中号脉诊治。

  (土方子)

  渐渐地,治疗乙肝的神医的名号传出了小镇,传播到周围广阔的城市中去。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希望梁富生能治好自己生病的家人。

  梁富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先前村民们的帮助一直被他记在心头。

  面对一张张焦急的脸庞,他舍弃了高额的治疗费,仅仅按人头收取固定的费用。

  这样堪称廉价的费用让已经花光家底的病人们欣喜若狂,梁富生的好人好事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因此,几年来,梁富生的房屋前人流络绎不绝。

  三年、五年、七年过去了,就像滴水石穿一样,他凭借着一笔一笔的医疗费慢慢攒到了70多万元。

  往后的生活已经不用担心,但是另一样忧虑却萦绕在梁富生心头。

  村子里有儿女环绕的老人去世,家人会为其精心料理后事。

  可梁富生呢,整个家庭就剩下自己一人,没有人会为他准备棺材、起灵下葬。

  (中国传统葬礼)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梁富生老人思索许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三、建造“活人墓”

  这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提前盖好自己的坟墓,在里面生活着直到去世。

  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十分不解。

  他们认为梁富生完全没有必要做到这种地步。

  有人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比如说去养老院生活。

  (养老院)

  纵然养老院和当地政府给予了金钱补贴,可惜梁富生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

  他说,养老院是养懒汉、养傻子的地方,自己还有口气就去那个地方生活,会觉得害羞,吃饭不会香。

  接受过现代社区养老思想的人可能会觉得养老院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梁富生说的话完全是子虚乌有,存在歧视的观念。

  但是对梁富生来说,他仅仅是为了捍卫自己顽强的精神。

  朴实的山村人从小就被教育要靠着自己的双手挣得幸福生活,绝不能躺在床上接受他人的施舍。

  当初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梁富生就是靠着自己的勤劳作为妻子和儿女们建造避风的港湾;

  后来孩子们一个一个离世,他没有弯下脊梁骨放弃生活的希望。

  直到最后的陪伴——妻子去世,梁富生才萎靡不振了一段时间。

  不过,很快他又振作起来,自学医术为村子里几百户人家服务。

  现在九十多岁的梁富生已经是一个瘦骨嶙峋的小老头,但他仍然打心底里拒绝不劳而获。

  养老院在他眼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天天只需要伸手等着护工来喂他吃饭的地方。

  (护工喂饭)

  倔强的老头宁愿住在墓里,也不肯去养老院生活。

  这则消息惊动了很多人。起初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来说服他,后来当人们了解到原因后,渐渐地不再提起这件事。

  梁富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开始默默地为自己寻找“风水宝地”。

  其实除了不愿意低头的想法,拒绝去养老院居住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落叶归根。

  附近的村子没有完善的养老院,要想去生活就要跑到较远处的镇子上。

  这意味着当老人去世的时候,他可能不会在自己的家乡。

  像梁富生这样没有儿女收敛的孤寡老人,后事该如何举办还是个未知数。

  而自己建造墓地的方法相比较起来就显得很如人意,至少梁富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

  经过重重考虑,他最终选择了村子旁边好汉岭上作为自己建造墓地的地方。用梁富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热天不热,冷天不冷,住得舒服。

  (好汉岭)

  建造活人墓的过程梁富生还记得很清楚。

  他说,自己本来只打算修建现在的二层小屋门口那一点的,完全没有想到后来会逐渐改成二层石头楼。

  当时他请了18元一天的小工和25一天的石头师傅,陆陆续续地帮他把材料搬上半山腰,然后一点一地加盖,一共花费26万元。

  没有图纸,梁富生不准备要图纸,就用钢筋和着水泥浇灌成结实的墙壁,足以抵挡野兽的侵袭和自然灾害的爆发。

  这座活人墓前前后后修建了22年,从一开始的山洞变成了后来的两层小屋。

  村子里的大队体谅老人辛苦还在上面扯了电线,让他在墓里有电可以用。

  水喝的是山泉水,睡觉用的是木匠师傅给他打的棺材。

  梁富生说,这样方便,感觉到自己将要去世的时候,直接把棺材盖合上就行了。

  (梁富生睡在棺材里)

  活人墓修建了14年,修建完工后,他就住了进去。

  他没有事的时候就在墓里规划自己的后事,遇见有人生病的时候就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自己背下去给病人治病。

  (背下去看病)

  时间一晃过去了这么多年,那些为家人悲痛的日子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梁富生已经九十多岁了。

  他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就拜托村子里的年轻人背他下山。

  到了村子里,梁富生拿出自己剩余的积蓄,提前请村民们吃了白事的酒席。

  他不愿央求村民们太多,只是拜托大家,如果看到自己在活人墓外面去世,就把他的遗体抬回活人墓;

  如果察觉到他在活人墓里面去世了,就帮忙把墓门封上。

  在场的村民们听到梁富生的请求无不动容,许多人都是多多少少受过他治疗的人,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一个悲伤的请求。

  梁富生最后担心的事情被解决,轻松地回到好汉岭,打开进入活人墓的五道大门。

  (梁富生开墓室门)

  四、机关重重

  活着的时候生活没能安稳幸福,梁富生对死后的宁静非常看重。

  由于他是远近闻名的医生,难免会有些人觊觎多年行医积攒下来的积蓄,干出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

  因此,梁富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墓室,在里面布置了很多机关,其中就包括五道大门。

  第一道大门是墓室面对外界的第一道防线。

  首先,这个门本身就难以接近。

  梁富生在选址时特意选在了坚硬的石头堆上面,上来的路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不是熟悉地形的人轻易上不来。

  梁富生在第一道大门上刻着“男女老少的好同志,切莫开门进我的室内,如进室内发生危险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这是为了防止伤及无辜,让没有恶意的人看到后立马远离,是为了震慑那些行为不端的人,让他们知道里面设计了许多暗器陷阱,从而知难而退。

  (门前刻字)

  墓室里的五道门都是用坚硬的铁缠绕而成,普通凶器难以破拆。

  如果真的进入第一道门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幽暗深邃的石窟里,找不到出路。

  第二道,第三道等接下来的四道门就隐蔽在隧道中,让盗墓贼晕头转向。

  盗墓贼往往在迷宫一般的昏暗墓室中乱跑乱撞,紧张的氛围让他们无暇分出心思来仔细观察脚下走的路。

  这时候,梁富生布置的捕兽夹就起了作用。

  捕兽夹被放置在门与门之间,用纸片和尘土掩盖的天衣无缝,和周围地面一模一样。

  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的盗墓贼寻找门的过程中,必然会一不留神踩到完美隐藏的捕兽夹,然后就会听到碰的一声铁片撞击声。

  带着锋利的尖齿党的捕兽夹牢牢合拢在一起,夹住入侵者的腿部。

  (捕兽夹)

  捕兽夹的伤口难以愈合,盗墓贼必须赶快送去就医。

  因此,这一帮盗墓贼就会撤退,不会继续向前搜寻。

  之后,受伤的盗墓贼会成为村庄里的异闻传说,为他的墓室增添神秘色彩。

  久而久之,不会再有人来打扰他去世后的安宁。

  这是梁富生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活人墓”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五、后续

  梁富生老人多次提到自己住在现在的“活人墓”里挺好的,没有什么挂念的了,不会再搞什么大动作了。

  他看似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现状,但怅然若失的神情透露出他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独自坐在好汉岭上的梁富生)

  山村里的老人平日里经常会在家门口,小道上拉着自己的孙子,孙女玩耍。

  梁富生每次从这样的场景前经过的时候,可能会想起自己自己早早夭折的儿女和那刚成年的女儿。

  如果不会有这几场灾难的发生,梁富生的妻子或许会在他出门行医的傍晚准备好夜宵等着许久未归的丈夫,梁富生能在劳累过后回到自己温暖的家。

  纵然已经成为村子里人人知道的名医,但梁富生大多时候仍然会感到孤独。

  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所蕴藏的力量是大多人都达不到的。

  换了别人接二连三的遭受打击,势必会感叹命运的不公,然后日渐颓废。

  而梁富生老人不仅有顽强不屈的活下去的精神,而且还有余力考上医生帮助其他人。

  他誓死不搬去养老院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仅仅请求大家帮他关上墓门的不愿意麻烦人的品性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此外,在梁富生老人修建“活人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当地政府的身影。

  而如何让遭受亲人去世打击的老人幸福的生活,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空巢老人)

  编辑:霄白

  责编:Thalia

  责任编辑:

上一篇:男子在工地上组建“临时家庭”,拒绝承担家庭责任:我也有苦难言
下一篇:成年女子欺凌15岁男孩,宾馆内脱光衣服拍视频,原因曝光惹众怒:绝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