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在合肥与国学“结缘”,如今相聚畅饮,包公墓值得一去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6.2(周五)晚上八点后,我携家眷(一家三口)坐高铁赶往合肥市区,探望岳父岳母。夜晚十一点前,高铁抵达合肥南站,我们打车前往蜀山区黄山路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在格林app提前预订的)。

  次日上午九点后,娃醒了。我们收拾行李、退房,在附近的“皖垦超市”买了一些酸奶、饮料,然后来到岳父家(通和易居时代小区)。孩子他舅也携家眷(一家四口)从涡阳县城赶至合肥。由于晚上已预约朋友聚餐,故中午没敢多喝(只喝了二两55度的古井),却也昏昏欲睡。

  下午四点左右,我与郭学长(毕业于安农大)见面,他如今已在合肥(新站区附近)买房,他媳妇是安医附院的护士,他家娃比我家娃大一岁。他老家是皖北农村的,跟我一样都是“托生寒门”,不过他不是独生子。他比我年长几岁,比我更加成熟稳重。

  记得2014年的时候,他还没有“成家”,孤身一人在芜湖打拼,从事“洋河酒业”销售工作。那时候,我还在村里“任职”,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去过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之后也来到芜湖瑞丰商贸城参观。他陪我逛了一下,临走的时候还送了我一瓶“梦之蓝”。我向来没有“藏酒”的习惯,不多久,就将那瓶“梦之蓝”分享了。

  后来,郭学长按洋河酒业总部“差遣”,来到位于湖北某市“拓展业务”,然后,又贷款在合肥买房,然后结婚。湖北某市有直达合肥的高铁,两个多小时即可抵达,由于“经济不宽裕”,他每月只能往返一次。我建议他尽量往合肥发展,哪怕“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毕竟媳妇、娃都在合肥,况且又不是股东。

  由于他家买的房子(位于新站区)距离媳妇的工作单位较远,且娃也上小学了、也报了很多兴趣班,“双亲”也从皖北老家赶来帮忙接送“孙儿”。于是,他们起初在安医大附近(肥西路?)租了房子(两室一厅的员工家属楼),月租三千元。由于设施陈旧,他们最近又决定重新租房,看中了安大本部附近的另一处员工家属楼。在他们看来,租房比买房划算(按70年产权预期计算)。

  郭学长的两位安农大的同学也如约分别从肥东、淮南赶来,有个在城投公司(国企?),另一个在经营实体农业(创业?)。我也预约了张学长(毕业于合工大),他如今已是业内知名的“企业文化培训师”。陈学长(科大“成本”毕业)也有空,她是合肥“土著市民”,我们顺便把她一家约了出来。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一行八人在三里庵附近的“之心城”购物中心见面,并一起到六楼的“自助餐厅”用餐。我将预订的“酱酒”带了过来(贵州茅台镇直寄合肥),打算与“久别重逢”的朋友们“一起痛饮三杯”(人均六两,八两封顶)。自助餐厅,可以“各取所需”,能够避免“浪费”,且“规矩不是太多”,两个半小时也足够吃喝、交流,唯一不足是“苦于没有好酒”。

  合肥的这家“自助餐厅”的价格,是我老家县城那边价格的两倍左右,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边的“冰鲜牛羊肉片”和“速冻河虾”确实比我老家那边的“成色好”。居然也有鲜活的“鲍鱼”和“生蚝”等海鲜。饮酒不醉,只吃三净肉,是我的规矩。自从2008年“五一”庐山东林寺之行后,十五年来,我一直反对“杀生”,尽量只吃三净肉(眼不见杀的场面、耳不闻杀的惨叫声、心不疑特意为我而杀),但“除四害”除外(老鼠、蟑螂、苍蝇、蚊子是四害,绝不手软,但不虐杀)。

  我们每人一个“小火锅”,有三种汤汁可供“自助”,菌菇汤、鸡汤、麻辣汤。我舀了“菌菇汤”,烫了很多冰鲜肥牛肉片和速冻大河虾,也剥了一些鲜荔枝。由于这边的“水杯”没有刻度,为了掌握“酒量”,我拿了一罐“水蜜桃汁”(310ml)倒入杯中测试,大概能倒两杯左右,也就是说,一杯酒大概三两左右,至少二两半。我们事先约定,能喝酒的,每人干两杯53度酱酒,不超过三杯,也就是人均六两左右。

  我们的主题是“畅饮酱酒、回味往事”。2008年“五一”庐山东林寺之行,结缘以来,已经过了十五年。尽管“人各有志、人各有命”,却都已“成家”,五福临门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善良”是最大的学问,“安康”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分别毕业于合肥的几大高校,有中科大(成本)、合工大、安大、安农大,如果算上未赴会的其他家属或朋友,还有国防科大(曾经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乃至安医大。我们有幸相识,是托另一位省直机关的公务员朋友之福,他也是一位国学爱好者,曾经开办过“弟子规”等蒙学培训。不过,他是一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不吃蛋奶),有机会请他到素食馆用膳,或者提一桶橄榄油,买一些菌菇、坚果到他家拜访。

  毕业于合工大的张学长,居然生了“三胎”,当我得知他也是“托生寒门”,立刻肃然起敬。我开玩笑地说,党和国家要给予“表彰”,以营造“多生、优育”的氛围。我是没有这个勇气的,毕竟“基础弱、底子薄”,房子是最大的“忧虑”。另外,母亲身体不好,父亲退休后也仅仅享受企业职工养老金,老家四亩地用于“养殖”,亩均效益也仅五千元。

  或许,张学长比我更有远见,但愿有一天,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房子等刚需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年后的事情,谁又能“准确预言”呢?就拿我们县城二十年前新建的多层“商品房”来讲,建筑质量确实很好,但唯一的不足是没有修建地下室(车库)。或许,二十年前,也没有人能预料未来“人人有车”。

  我也关注了另外两位合工大朋友的近况,2008年“五一”我们曾一起去过庐山东林寺,2012年“皓威厂庆”我们相会于东莞虎门。王学长后来出家了,如今已是一位信仰坚定、博学多才的法师,有机会一定找他“辩论一番”,也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邱学长曾在惠州发展,老家是湖北的,也是一位“谦虚谨慎、才堪大用”之人,有机会也要会一会。

  我们也聊了聊历史。武则天比李世民高明。李世民尽管能够容忍魏征的“直言犯谏”,却篡改“起居注”、钦定官修史书。从此,史官、谏官们多了一点“为尊者讳”的,少了一点“董狐之笔”的“实事求是”。武则天,发明了“曌”字,也是佛缘极深之人,“无字碑”也比某些生前“出自传”的名人高明。

  武则天时代,是中国“佛学”的鼎盛时期,北方有提倡“时时勤拂拭”和“禅定解脱”的神秀禅师(被敕封为国师),南方有提倡“直指心性、顿悟成佛”的惠能禅师。惠能和神秀都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学问最好,是教授师,但“天赋”没有惠能好。惠能是文盲,心有灵犀一点通。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与菩提老祖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取材于《坛经》。

  当时的北方人“争名夺利”,只为“衣”来(释迦牟尼的袈裟衣钵于梁武帝时期由达摩祖师从天竺带来作为“信物”),各个“觊觎”国师的待遇和寺院的财产,故善男子、善女人较少,所以必须“渐修”,只有打好“德行”的基础,才可以逐渐入“不二法门”。当时南方(岭南一带)是“荒蛮之地”,人心“拙朴”,妄想(邪恶的、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念头)较少,故容易“开悟”。武则天曾“力邀”惠能禅师北上弘法,可能机缘不成熟,被“婉拒”,至今仍有“圣旨”作为广东韶关南华寺的“镇寺之宝”。

  言归正传,酒过三巡,散席后,我们各自告别。中午喝了二两,晚上喝了六两,当天一共喝了八两。这样的“开怀畅饮”,只有周末节假日才可以有,且可遇不可求。一个人尽量不喝闷酒,两个人尽量不“劝酒” 。

  当晚十一点左右,我入住附近的“格林豪泰”(事先预订的),倒头即睡,不口干、不上头、不宿醉,没有吐。今天(6.4)早上六点左右自然醒来。发现近视眼镜框被压的变形、脱片了。喝了两瓶纯净水,如厕、淋浴后,又稍事休息。之后,退房、滴滴打车,司机推荐我去三孝口地铁站附近,于是欣然前往。这里有好几家眼镜店,我找到“吴良材眼镜店”,享受了跨地级市的免费维修服务。

  三孝口24小时新华书店也在附近,这也算合肥的“地标”建筑,堪比杭州的“乾嘉书房”。于是我顺便过去转了转,将之前中意却犹豫不决的几本书“即刻拿下”。但9.9元的特惠“布袋”,已恢复至原件(38元)。纸皮带也有,但不耐用,于是决定到附近的小超市买了三个塑料袋。然后,打车赶往附近的“包孝肃公祠”,买了全套票(花了40元),到四个收费景点(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参观。

  包公祠,改建后,新增了戏剧元素,金超群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功不可没。这里也是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历史上的包拯,以敢言著称。这也得力于北宋的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包拯的孝廉品德也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景区三面环水、茂林修竹,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包公祠内有个“廉泉井”,至今仍未枯竭,传说,贪官污吏喝了这里的井水会“不舒服”。看来,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风水随人转,德行是最好的风水。

  走入“历史文化长廊”,看到包拯生平事迹和族谱介绍。原来包拯也是一个官二代,他的父亲也是“朝廷命官”。故包拯之孝,主要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不必为“养父母之身”而奔波。北宋官员实行“高薪养廉”,据说最包拯最鼎盛的时期俸禄与赏赐,折合人民币达到年入一千万。故包拯之“廉”,也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

  走出包公祠,左拐,走了一段路,来到包公墓,这里也是收费的景点。包公墓的建制规模不亚于太白墓、岳王墓,堪比周公、诸葛武侯。枢密副使是包拯的最大“头衔”。放在清代,也算是“军机大臣”了。放在如今,也相当于某某委员会的副主席了。可见包拯在“圣上”心中的地位。

  走出“包公墓”,按照指示牌的“导引”,我来到“清风阁”。我们坐电梯可以直达五楼(阁顶),这里是一个“忠孝”教育基地。包拯以孝著称,他没有“头上养亲、口里须餐”的物质压力,这是他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很晚才“出仕”的底气。作为枢密副使,包拯忠于国家。包拯的“忠”,不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愚忠”,他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辩护士”或腐朽伦理道德的“卫道士”。包拯以“犯颜直谏”著称,他的出发点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这是永远不过时的,也是万世楷模。

  走出“清风阁”,我来到最后一个收费景点~“浮庄”。这是一个“后花园”,是包氏的后人(实业家?)建造的。这是网红打卡地或恋人摄影地。在“镜中天”处,我看到一对穿了喜庆装的恋人在“卿卿我我”,我误以为是人工智能仿真机器人在表演,当他们“拆散后”,我吓了一跳。

  包孝肃祠的四个景点,一一走完,花了两个小时。其实早在2005年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来过“包河公园”,只是因为“囊中羞涩”和“对为官从政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收费景点”。这次也是我首次参访“包公墓”。附近的“风水”很好,宜居宜游,适合养老,听说周边房价达到两万元以上每平。

  此次合肥之行,也算完美。

  2023.6.4随笔四千字左右(微信公众号“隆晏居主人”首发)

  举报/反馈

上一篇:【传媒学术】丁亚平:电影史研究的文字生涯
下一篇:广东高校领导与同事车震被抓现行,男人拿着衣服狂飙,女人称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