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杨梅季:日啖杨梅300克,不辞长作江南人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作者 吴歌

  这个题目明显是套用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诗。但300颗杨梅吃下去必然鼻血涟涟,吃300克大致适宜。苏老先生日啖荔枝300颗显然也是夸张之语。荔枝性热,谁敢吃那么多?

  

  每年入梅不久,江南就进入了杨梅季。杨梅是夏果一种。

  《开宝本草》记载:“杨梅生江南、岭南山谷。其树像荔枝树,而叶细阴青。果实似水杨子,生时青,熟时红。其肉在核上,无皮壳。四月五月采摘。”这本书是宋太祖开宝六年(973)编定的药典,用的是农历,所言四月五月相等于公历的五六月份。

  星期天,朋友约了去军嶂山溜达。汽车进了大浮的山水西路,热闹得很。公路已经经过了整修,有一种自然山水景区的整体感,两旁摆了不少摊点,除了前些天上市的醉李,杨梅也上市了。

  醉李是蛮好看的,水灵而饱满,一筐筐摆着,有绿的、黄的、红的三种果子,最上面盖着一些叶子。据内行介绍,黄的醉李最好吃,但我觉得红的应该是比较甜的。可惜我不怎么喜欢醉李,表妹家原来就住在大浮白茆的山村里,种有一些果树,每年都会送点醉李给我吃,但大部分都会被我转送他人。

  杨梅也很养眼,有红色和紫色两种。无锡人都会挑紫色粒大的杨梅,一般认知是紫色的比鲜红的甜一些,鲜红的会酸一点,买回去可以泡杨梅酒。在网络上看到无锡广电发布的小视频,马山举办杨梅节,评比出来的优品杨梅都是乌紫溜溜的。

  

  那些摆摊的大妈阿姨大姐热情无比地招揽客人,一篓杨梅30至40元左右,大约三四斤吧。客人可以先尝,可以现买,还可以去杨梅林中现采,现买的是一个价,现采的价格会高一些。毕竟客人大都是外行,进了杨梅林采果子,攀枝爬树,总会给杨梅树造成一些损伤的。

  杨梅是地道中国原产果品。中国人工栽培杨梅大约是从汉代开始。西汉陆贾在《南越纪行》中记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这是说在广东惠州罗浮山看见杨梅和山桃。后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荅沓离支。”这首赋里出现的果品应当都是人工栽培的了。东方朔在《林邑记》中说了杨梅的口味:“林邑山杨梅其大如盃椀,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杨梅未熟时是酸的,变红成熟后才甜,这已经是吃杨梅的经验了。东晋的小说集《西京杂记》记载:“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这说明人们已经根据杨梅的品性和特点作了分类。梁代才子江淹写了《杨梅颂》,据称是杨梅入诗第一人:“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这是用诗歌对杨梅的形、色、味和吃法所作的描绘和讲述。

  无锡大浮杨梅很早就出名了,据说宋朝就开始种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大浮杨梅属于古人所言的“吴越杨梅”一种。无锡还有马山杨梅,与大浮杨梅基本品种相近,与大浮杨梅一样出名。因为马山在20世纪50年代初才从武进县划给无锡管辖,所以,相对大浮杨梅,马山杨梅是无锡杨梅的后起之秀。

  

  苏东坡在无锡写过一首诗,其中写到了杨梅。这首诗题为《赠惠山僧惠表》,记录了苏东坡与惠山寺僧人惠表的交往:“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苏轼以为,红尘宦途中人总是心心念念欲望随溢,惠山却有一种令他心安的力量,“客来茶罢空有无”是他看到的惠表的生活场景之一,也是他在此所悟。结尾一句:“卢橘杨梅尚带酸”,点出了橘子和杨梅都是当时的待客水果。这也证实了无锡当时已有杨梅上市。

  大浮杨梅目前种植不到1万亩,是无锡名优土特产品,国家绿色产品,已经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每年杨梅季,是无锡人的一档节日,一家人或者及家人聚合起来,开了私家车,到大浮去采杨梅,到马山去采杨梅,顺便吃顿农家饭,拍拍照,打打卡,成为一种地域性休闲方式,属于“锡式生活”的一种。

  无锡民谚说,大浮杨梅,只吃不袋(带)。意思是只要你进了大浮杨梅林,可以放开吃,但不可以装入口袋。杨梅性偏温热,多吃会流鼻血,所以人们都不会吃太多。这是自小就听见的老话,也是农业文明的一种伦理观念。现在去采杨梅,在林子里吃几颗十几颗是没人管你的,但其实也没有人会无休止地吃,工商时代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浙江人曾经推出过一句广告语:世界杨梅出中国,中国杨梅出江南。此话绝对不是吹牛。浙江和江苏的江南地区,都是著名的杨梅产区。苏东坡说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可知,江南杨梅在宋代就已经著名了。陆游在诗里描写过绍兴一带的杨梅季:“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只见山野间绿荫翳翳,树丛里丹实累累,满盘的杨梅端上来,令人惊喜,赶快拿来尝新,那杨梅犹如颗颗“骊珠”。明代李渔在《杨梅赋》开篇即说:“南方珍果,首推杨梅。”李渔是浙江古代著名美食家。

  据对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这儿就有野杨梅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余姚被农业部命名为首个中国杨梅之乡,随后,浙江的宁波、台州、绍兴、舟山、丽水、金华、温州、杭州等都被陆续评为中国杨梅之乡。据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所说:“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 清代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则记载:“杨梅,为越中果品第一。案《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阴)、会(稽)、余(姚)、萧(山)而不及虞。今虞产(杨梅)盛于他邑,产不一处,首推北乡杨家溪。白色,曰白沙杨梅。”江苏江南地区著名的有苏州东山杨梅、无锡大浮杨梅、马山杨梅等。

  当代浙江杨梅种植在整体上远远超过了江苏的江南区域,仅仙居一地就种植杨梅十四五万亩,年产10万吨果品。浙江杨梅不仅种植数量大,成为乡村的“富农”项目,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且亦是中国杨梅新品的主要培育基地。无锡大浮和马山的近年引进的一些杨梅品种,都出自浙江。一位朋友在大浮有个果园,去年从浙江引进了十几棵杨梅树,说到明年可以出果了,是那种大颗的仙居杨梅。大浮的果农近年引进了一种白沙杨梅,据说口感不错,亦是出自浙江。杨梅树的寿命很长,一棵可以活一二百年甚至更久,产果期有五六十年,不少本地果农舍不得更新老树,因此他们果林里产出的杨梅还是老口味,这必然缺乏市场竞争力。

  

  前些年朋友从浙江给我带了两篓仙居杨梅,每颗杨梅有乒乓球大小,乌紫溜溜,酸甜可口,甜胜于酸。后来去翻资料,知道这叫东魁杨梅,果农在山上发现几百年的一棵母本之后,引种嫁接,遂有了这一杨梅中的大哥大。东魁杨梅颗均可以达到25克左右,甜度也在12以上,绝对的杨梅精品。浙江包括仙居出产杨梅,并非全部是东魁杨梅,网店带货的仙居杨梅,100元左右一篓的肯定不会是东魁品种,东魁杨梅一般卖到200元甚至400元左右一篓。喜欢网购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福建、广东、湖南等也是杨梅的主要产地。湖南靖州全县杨梅基地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已投产的标准化基地为6.8万亩,年产标准商品果3.7万吨,年产值达7.52亿元,带动种植户1.2万户4.36万人,开了1000多家销售网店,人均增收3600元至4000元。这显然也是当地的“富农”产业之一。

  古代杨梅属于珍稀水果。李白在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三年后被放还,写了一首《梁园吟》古诗,诗中说:“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杨梅是放在玉盘里上桌的,可见其珍贵。明朝宰相、苏州人徐阶在东山杨梅季期间,写了一首《咏杨梅》,诗云:“折来鹤顶红犹温,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徐阶觉得杨梅比荔枝好吃,认为如果杨贵妃品尝过杨梅,进贡的就是杨梅,轮不到荔枝了。他这个说法自然是从苏东坡而来,并非创新之说。但苏东坡到了惠州之后又改口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南方水果丰富多样,他从橘子,杨梅,吃到荔枝,而且大吃特吃,居然因为爱上荔枝而愿意作岭南人。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将杨梅入药的,列了一个单独章节。杨梅富含维生素和有机酸,具有相当好的功效,如生津止渴,健脾开胃,消食解暑,治疗口腔咽喉炎症等,对于控制血糖、软化血管等也有一些作用。无锡人经常用杨梅泡酒,一般会用那些酸酸的小小的杨梅,酒则用50度以上的白酒,大约泡制一个月左右便可饮用。如果不怕糖份,放点冰糖口感会更好。老人们认为,杨梅酒对治疗腹泻肚子疼、消化不良等有奇效。

  

  今年杨梅季雨水合适,光照充分,杨梅品质很好,六月中旬进入成熟高峰期,有兴趣的朋友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安排采摘计划了。不过,采杨梅虽然好玩,但也辛苦,我的两位朋友那天下午去采杨梅,裸露在外的两只手臂上被咬了十几个包,奇痒无比,那是被杨梅林里的蚊虫所侵害了。所以,若要参加采摘,还需全幅包裹好自己,并且准备好防蚊避虫药物。尤其女生,千万不能穿了短裙去采摘。看那些常年耕作采集的果农,都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进入杨梅林的。

  刚写完这篇短文,一位玩摄影的朋友晒出今天拍的水蜜桃,接着在网上看到阳山水蜜桃的带货视频。无锡的水蜜桃季已经赶紧着来了。

  作者简介

  吴歌,文史学者,品牌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江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首席策划,努力成为一名有文化有情怀的吃货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上一篇:原创最大尺度美剧翻车,HBO耻辱之作
下一篇:赏析《反贪风暴》系列电影叙事凸显的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