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她是民国第一恶婆婆:执意与儿媳一同产子,出生后让儿媳替她喂奶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原标题:她是民国第一恶婆婆:执意与儿媳一同产子,出生后让儿媳替她喂奶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婚姻中一座移开不了的大山。在古代的时候,家庭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赚钱的活男人干,那家中的一些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女人的手里。不过遇到需要拿主意的时候,还是男人说的算。

  在我们的现代的家庭伦理剧中,婆媳关系更是一举成为了主旋律。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婚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代沟”。儿子与母亲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中间大概率也出现过叛逆期,但再怎么吵、怎么闹,终归还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儿媳就不一样了,那是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没有一起生活过,两个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更别说脑子里的观念了。这种东西小到洗碗的方式,大到花钱的概念。你说这能不发生争吵吗?

  民国时期便有一个恶婆婆,她坚持要儿媳妇和她一起生孩子,还让自己刚出生的孙子只能喝米汤。

  恶婆婆

  著名作家苏雪林的祖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恶婆婆,因为出生和成长都处于封建社会中,她所接受的各种理念也全都来自封建社会。

  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大环境是对女性非常不友好的,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女性是常受到压迫的一个群体。但是当时的女性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们从出生到长大一直都在接受着这样的一个观点,所以她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她们应该做的,实力所当然的。

  这样看来,接下来苏雪林祖母的所作所为便有了缘由,也有让人同情的部分。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受到封建思想荼毒的女人罢了。

  苏妈妈在怀孕的时候,苏祖母对她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她要为她们苏家传宗接代了。但当苏雪林出生后,苏祖母的态度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苏雪林不是一个男孩。

  苏祖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她对苏雪林本人也是各种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

  每当有朋友来到苏家做客,她就会对她们说“我家儿子真是娶了一个好媳妇,只会生女儿”。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苏妈妈早年是为苏家生了一个儿子的,他是苏雪林的大哥,但他却在很小的年龄时就夭折了,其中和苏祖母也多少有点关系。但是她却从来不当回事,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孩子的夭折

  苏祖母总共生了十几个小孩,但是她依然觉得不够,她认为苏家想要人丁兴旺,就得再多生几个。可光靠她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她当时处于三十多岁的年龄,而媳妇才二十岁左右。于是有一天,她将媳妇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来,她让媳妇和她一起生小孩。

  当时苏妈妈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到自己的孩子和苏祖母的小孩出生后,她才明白苏祖母是什么意思。因为年龄原因,苏祖母的生育条件必然是不如自己的好的。

  尤其是在奶水上面,苏祖母根本无法仅靠自己的奶水就养活刚生下来的儿子。这时候,她便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媳妇身上。她直接让苏妈妈给自己的小孩喂母乳。可苏妈妈的孩子也才刚出生,她只是一个正常的女性,哪有那么多的母乳可以喂养两个小孩呢?

  有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苏祖母不去请一个奶妈呢?苏家家大业大的,也不差这点钱啊?

  这是因为苏祖母认为奶妈是外人,用外人的母乳来喂养苏家的小孩是不干净的。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理由啊,但这就是苏祖母坚持的原因。不仅如此,苏妈妈给苏祖母的儿子喂完母乳后,她还不让苏妈妈喂自己的儿子。

  有一次,苏祖母撞见了媳妇在喂自己孩子母乳,她立马就张嘴开始说起她来:“你再喂他,我的小儿子就没奶吃了……”苏妈妈很惶恐地向苏祖母解释道,她是喂完了苏祖母的小儿子再来喂自己儿子的。

  听了解释后的苏祖母非但没有饶过苏妈妈,反而继续不讲道理起来,她责怪地说:“吃饱了就不会饿吗?待会饿了怎么办啊?”

  所以很多时候小孙子都没有母乳吃,只能被喂一些米汤之类的东西。可这些东西哪里会有母乳更加有营养。我们都知道,母乳对一个孩子的身体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缺少母乳的小孙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素质比正常的小孩子要差不少。没长多大就夭折了。

  求学之路

  由于苏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偏见,苏雪林并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七岁的时候,她只能跟着叔叔和表兄弟们在私塾中跟读,但从来都不能够了解其中的真意。

  一两年后,男孩子们都去学校里面读书了,但苏雪林却被禁止进入学校读书。她不得不辍学,因为年龄还小,家中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做的,她无聊的时候便利用在私塾中认识到的汉字去借叔叔和哥哥们的通俗小说来自读。

  时间一长,苏雪林不仅能够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就连《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文言文书籍也能够粗略一读了。

  一直到十七岁左右,苏雪林都是靠着从叔叔、哥哥们那借的书来自读过日子。这为她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14年,一位留学日本的叔叔思想比较开明,就劝苏爸爸让苏雪林去读书,她这么努力刻苦,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苏雪林这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可仅仅过了半年,苏雪林便又随着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了学业。

  不久后,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恢复了招生,苏雪林知道后,费了无数的眼泪,各种办法都用了个遍最终才说服了家中顽固的长辈们。

  苏雪林的一生似乎都在求学的过程中,她小时候不能够到学校学习,也无法对抗长辈们的意愿,就只能自学。长大后,她终于看到了一丝读书的机会,所以她一点也不想放弃,拼尽了全力终于读上了书,最后还前往了法国留学。

  不过苏雪林在婚姻上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遵照父母之命与素未谋面的五金商人儿子张宝林结婚,只是短短几年,两人便以离婚收尾。这次婚姻之后,苏雪林终生未嫁。

  小结:

  苏雪林家庭中出现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苏祖母也值得同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原谅她的所作所为。这两者一点也不冲突。

  就像一些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的人。警察也会对他们的经历产生同情,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警察会把他们抓起来。

  理性的看待客观事实,感性的看待人,最后按照规则办事。

  责任编辑:

上一篇:否认亲子关系推定规则的适用
下一篇:原创最大尺度美剧翻车,HBO耻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