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心智成熟的比较晚呢?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6
手机版

  

  三分是由于原生家庭,七分是由于他们自己。

  虽然,在他们的心智成熟过程中,原生家庭没能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帮助,也没能教会他们真正的爱、独立与信任,导致到了一定年纪,做不到同龄人早已学会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年后的多年里,始终没有拿出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在遇到让自己困惑、痛苦的事情时,始终选择逃避或自欺欺人的态度,也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

  对于心智成熟这件事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反复思考,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对自己和身边人心路历程的总结和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心智晚熟的人通常有两类,一类被溺爱,另一类则缺爱。

  泡在蜜罐子里的孩子容易产生“世界围着他转”的潜意识,这种过强的自我意识是心智成熟的头号敌人。

  而从小缺少温情、家长教育不当的孩子则容易有“他人即地狱”的顽固观念,这种恐惧和不信任会让人不自觉地封闭自我,减少与外界的交流。

  为什么溺爱或缺爱会对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一生都需要在各种团体组织中度过。而家庭,正是一个人出生后进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团体。这就导致了成年后的心智发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年以前的原生家庭经历。

  请想象一个刚刚来到这世上的婴儿,在他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熟悉的第一个人是谁?母亲。第二个人呢?是父亲。

  如果母亲和父亲能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到十几年间给予孩子真正的爱与呵护,那么这个孩子就能获得「原始信任」。

  这种信任会像烙印一样深刻在孩子心中,不仅会让他产生自信自爱,也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信任感。

  而这些,都是我们成年后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必要基础,包括交朋友、谈恋爱、与他人合作、组建家庭、教育自己的子女等等。

  2

  缺爱的孩子,很难获得对今后成长至关重要的「原始信任」,成年后更容易陷入敏感、焦虑和压力之中。

  他们很难处理好友情、爱情、婚姻、工作中的复杂关系,也因为内心的阴影很难与自己和平共处。

  我有个同事,不能和他开玩笑,工作中也不能被批评或反驳,有时好为人师,有时又很固执。

  后来偶然听说他的父母很强势,从小到大都对他要求很严格,即便长大后也总想去控制他。那时我就明白了,他的低自尊与低自信来自他那压抑的原生家庭。

  他总想通过“好为人师”来强调自己的尊严,但别人一个无心的玩笑都会让他介意很久。即便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无法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批评是对他的羞辱。

  明明已经成年,但可惜的是,他的心智却还停留在未成年阶段,因为他总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提高”自我价值感,而不是真正的认可自己。

  3

  但物极必反。如果说缺爱的孩子心智晚熟是因为缺乏「原始信任」,那么被溺爱的孩子心智晚熟则是因为不合理的呵护方式以及过于“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

  在这种家庭关系中,他们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以爱为名义的伤害。

  或许原生家庭的父母、长辈只是本着完美呵护的善意,但他们过多的爱往往会在现实与孩子之间筑起高墙,这很容易让一个孩子误以为墙外的世界也和家里一样那么顺遂、称心。

  可现实中的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态,溺爱让孩子丧失了认清现实的能力,难以真正融入社会这个大团体中。

  因为他们长大后,不论在哪里,潜意识里还以为自己是最重要、最需要被保护的那个人。

  我有一位关系很好的阿姨,年过半百,看上去最多四十岁。旁人只会羡慕,我却知道,她保持年轻的秘诀不是饮食,不是健身,不是护肤品,更不是热玛吉,而是她从来没有真正长大过。

  即便早已成年,可她的父母始终不愿意撒手,方方面面都想办法照顾到她,孩子替她管,工作替她找(轻松、事儿少、离家近),生活帮她照料,就这样的状态几十年如一日。

  当她无法面对哪怕只有半天的独处,无法排解一些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的小压力时,她就会找人倾诉很久,而且整个过程只顾讲自己的事情。

  你看,被溺爱的孩子很难拥有清晰的「自我边界意识」,他们不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自己独自做好的,因为父母没有教会他们如何真正独立。

  所以真正对双方都有益的亲密关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

  

  4

  当然,溺爱、缺爱或者父母教育不当等原因其实没有直接导致心智的晚熟。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都会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这未必一定是件坏事。

  父母也有父母的难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能力有高低之别,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超会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不过他们都尽力了。

  如果一个人凡事都怪父母,那么无能的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自己。

  真正的罪魁祸首在于,一个人在成年后的多年里,始终没有拿出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在遇到让自己困惑、痛苦的事情时,始终选择逃避或自欺欺人的态度。

  这也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因为不愿意承担做出选择的后果,于是选择逃避,把选择权拱手让给别人。

  而一个人「逃避自由」的后果就是,ta终将失去对自我的掌控。

  5

  当我逐渐拿出面对现实的勇气,并开始意识到:

  这个世界就是和你幻想的不一样,况且它凭什么要符合你的预期?

  你的痛苦不过是在提醒你,是你自己的思想出现了与当下现实不符的漏洞和扭曲。

  现实势必给人带来痛苦,但这就和人必有一死一样确定无疑。

  你只有接受现实、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眼前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放过自己、放过他人。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原罪,它的名字叫懒惰。

  这种懒惰不仅体现在身体上,也体现在心智上,它会在你的一生中与你对抗,让你躲进自己的安乐窝,不愿向前迈出哪怕一步。

  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有点类似婴儿脱离母亲的子宫降临到这世上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痛苦的。而很多人之所以心智停滞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想要逃离这种痛苦。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心智成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必须忍痛剥掉身上那层老旧、脆弱的外衣,再换上更新、更坚硬的外壳。

  不论原生家庭如何,过去的经历只是一个枷锁,有些人突破后逐渐走向成熟,而有些人依旧被枷锁束缚,没能向现实世界迈出那一步,所以显得晚熟。

  6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是一切尽在掌握,时时刻刻都表现得悠然自得,而是面对现实时,能勇敢地克服困难、化解问题,从中获得成长。

  被溺爱过或缺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从小没能从原生家庭中学到真正的爱、信任和独立,所以无法很快地适应外面的世界。

  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他们愿意突破自我的话,他们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成长,就像当年的我一样。

  荣格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唤醒。”

  当一个人意识到,现实与期待并不相同,而他愿意努力去接纳这种差距,而不是继续抗拒,逃避现实时,他才真正开始走向成熟。

  曾看到过一个非常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女儿因为违反校规被开除,父亲打电话告诉她:“你还是马上坐下一班飞机回家吧。”

  说完沉默良久,又说道:“记住,当你退后几步欣赏一幅画时,阴影通常会凸显出画的特色和美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智慧的父亲没有痛骂失败的女儿,而是告诉她了一句真理——黑暗的经历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当你正视它时,你才能从中收获成长。

  心智成熟的过程不是一趟轻松的旅途,它是抛弃旧我的痛苦,却也是迎接新我的希望,所以,它永远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用诗人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中的诗句来结束这篇文章: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

  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我们共勉。

  

  感谢你的阅读呀?

  我是 @安子夏,一个用温暖文字陪伴你的有趣灵魂。

  到目前为止,我的文章已有500w+阅读和10w+收藏,想要第一时间获得更多成长干货,来我的公众号【安子夏】吧~在那里我会每周分享提升认知、高效成长的走心思考,和你一起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这篇文章子夏码了几个晚上,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双击屏幕点赞▲、收藏★、关注我啊

  ~?( ′???` )

  下面是我的其他高赞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每天坚持冥想的人,最后怎么样了?即将去读研究生,有什么建议吗?如何改变性格?一个男孩子怎样才算已经成熟了?即将步入研究生,有什么忠告?

上一篇:这6种药物不能乱吃,部分国外国内已禁用,不少人还当成常备药
下一篇:原创不追英雄追明星?上海英语高考作文曝光,李华变吴磊,出题人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