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六十八岁时的自述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原标题:钱穆先生六十八岁时的自述

  今日是钱穆先生诞辰。

  先生曾言:“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

  下文是先生六十八岁时接受《新时代》杂志社的采访(节选)。

  

  我出生于民国前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岁次乙未,照中国年龄计算法,应当是六十八岁了。

  先父在十六岁的时候,以第一名秀才入学,被目为神童,可惜身体虚弱,刚到中年就患肺病去世。

  当时我仅十二岁,我与长兄以及两个弟弟,在家无一亩之地无片瓦之屋的贫困情况下,由寡母劬劳抚育成人,而且都完成了中等教育。

  母亲毕生辛勤,全为了培育我们兄弟。直到七七事变后四年才去世,享寿七十六岁。

  我在家庭方面,承受母教的影响最大。我的祖父、父亲、哥哥,都是在四十左右患肺病去世,而我如今已活过了六十八岁,身体精神都还算健康,这也许是和我一生规律而简单的生活有关。

  我除喜抽烟斗之外,别无其他不良嗜好。爱好接近自然,喜欢乡村环境,喜欢接近青年,五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天真活泼的青年人。

  

  (钱穆在新亚书院讲课)

  我虽然没有好好的从过师,却常接受先哲先贤的影响,除效法诸葛孔明一生谨慎,王阳明知行合一与曾文正的扎硬寨打死仗之外,我还喜欢《论语》里“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八个字,我自青年时代就常以这八个字来反省、自勉。

  “守死”使我在新亚困难的时候,决不逃遁;“笃信”使我深信中国一定有前途,使我一生从不曾放松这信念。

  还有:我在前清光绪年间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作文成绩特优,老师奖赏一本课外读物,我至今还记得书名是“自学篇”,由蒋百里先生从日文翻译过来的,其中记述了四十多位欧洲自学成功的名人小传,一篇篇刻苦勤学的奋斗故事,使我读了很受感动。

  不过我一直仍认为,青年人只要有可能进学校从师研究,还是循着正规教育的程序以求上进为好。除非是万不得已,才采取自学的途径。

  因为在学校里,不仅可以有系统地研究各门课程,还可以与良师益友从切磋琢磨中,增进内心的修养,完成伟大的人格,奠定学业与事业的巩固基础,那比自学究竟要好得多了。

  (一九六二年四月《新时代》杂志)

  本文选摘自:《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

  ID:jzhpress

  责任编辑:

上一篇:未成年可以办理信用卡吗
下一篇:还记得《十八岁的天空》里的武历平吗?他现在长这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