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远行:诗歌《潼关》导学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十八岁的远行:

      七年级诗歌《潼关》导学

  【作者简介】

  

    陈梅老师,现就职于河北正定中学。从教15年来,她在省级刊物发表作文教学类文章百余篇,现主持语文周报 “素材运用 ” 栏目。多次参与高考阅卷,对高考作文有系统研究。 

  【诗文导读】

    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诗文呈现】

   

  潼关①

  谭嗣同

  终古②高云簇③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④大野犹嫌束⑤,

  山入潼关不解平。

  【注释】

  ①潼(tóng)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②终古:自古以来。③簇(cù):丛聚。④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⑤束:约束。⑥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⑦解:懂得。

  【诗词素描】

  这就是潼关?这就是潼关!

  南方湿润的空气里,夹杂着草木的香气,自小在浏阳河边长大的谭嗣同,沐浴着荆楚大地的风长大,南方山的秀美,南方水的灵动,滋养着他的心魂,但是,在他的灵魂深处,却一直有一个渴望,他一直想到西北去看看,去看看不一样的山河,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光……

  光绪八年的这个秋天,十八岁的谭嗣同,从浏阳出发,前往甘肃兰州,他的父亲谭继洵在那任职。

  是的,十八岁这年,他终于能够离家远行,而且是去他心心念的大西方,去感受西北黄土的苍凉,去感受西北朔风的凛冽。

  这一天,他远远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潼关,忍不住快马加鞭,一下一下在黄土地地上敲击出的,哒哒的马蹄声,在深秋的空气里回荡,他似乎能到到自己同一个节奏的心跳声。

  怎么能不激动呢?“三秦镇钥”“四镇咽喉”,这个山腰险要处的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有志男儿渴望抛洒热血的地方!从东汉到现在,它经历了多少个春和夏,多少个秋与冬?又见证了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事,百姓苍生多少甘与苦?

  谭嗣同的心澎湃万千,十八岁的他,策马而上,站在高高的关隘上极目远眺,这里的水是这般的壮美!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翻腾着浪头,向东奔入了辽阔的平原,一下又一下冲击着河岸,这里的山是这样的壮丽!群山蜿蜒西去,一更比一峰高,这里的山水,天地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束缚!

  此时,谭嗣同觉得,自己幻化为壮丽的高山,幻化为壮美的大河,他感觉到,自己的心魂在潼关找到了脉动的频率:好男儿定然不会安于平淡的一生,好男人,定然不会周遭的世界围困!

  一路向西,马蹄声声,十八岁的谭嗣同身影夕阳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与险峻的顶天立地的山峰融为一体……

  【考题链接】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描写的景象。                                                                                                                       

                                                                                                                           

  2.请赏析“簇”字的妙处。 

                                                                                                                    

                                                                                                                              

                                                            3.请赏析诗中的三、四两句。

                                                                                                                    

                                                                                                                           

                                                            

  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2.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

  3.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4.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声明: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号立场无关。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图片。

  敬请您关注公众号"安东之子","安东之子"是《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语文周刊》《作文合唱团》《语文报》《鲜素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写天下》《现代写作》《作文与考试》《学习报》《学习周报》《中学生阅读》《新锐作文》《三悦文摘》等报刊的采稿基地,其中原创的教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用稿来源地!敬请您转发,欢迎您关注,更欢迎大家赐稿!真诚地感谢您,祝您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赐稿邮箱:1506669337@qq.com)

上一篇:凯源cp是不是糊了?
下一篇:古人对于时间的雅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