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旅生活 那年我十八岁 ( 二 )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青春无悔我们一起留守的,还有几个老兵,他们的任务是站岗放哨。我的任务是看守连部。我们就这样等待着。当时,我们连有四个排,一排,二排,指挥排和后勤排。每个排有两个班。连队配置4门122毫米加农炮。由一,二排的4个班,每个班负责一门。当时,火炮的牵引车是用的斯大林80号履带车,其实就是一个大拖拉机。这种牵引车,倒车的时候,很难把倒入炮位,只有靠人力把火炮推入炮位(全班战友一起,喊着号子,一起推炮,一位莱西的战友说,当年他听到了推炮的喊声,是真实的)。122毫米是很重的,行军状态5.62吨(行军时,要穿上炮衣),战斗状态是5.52吨。这种火炮的最大射程是23900米。最大初速是885米/秒,射速每分钟8到10发。战斗时一个集火射击,火力猛,杀伤力大。炮口的4个制退器,有效减少火炮的后坐力。炮膛两侧是防护板,能有效保护炮手的安全。炮身下有底盘,战斗时,放下底盘,分开大架,用底盘自带的液压起重机顶起炮身,这时候,火炮完全靠大架和底盘的3个点支撑着。122毫米加农炮的炮弹是分装式的。就是药筒和弹丸是分开的。重27.3公斤,内装3公斤的梯恩梯炸药。装填的时候,装填手把弹丸放入炮膛,炮膛有挡弹板,弹丸不会滑落下来,这时候,炮手用送弹棍把弹丸送入炮管。炮管内有28条膛线,弹丸尾部有2道紫铜腰线,锋利的膛线切割弹丸腰线,弹丸死死地卡在炮管内,这个时候,装填手把药筒送入炮膛,炮栓自动关闭。静等指挥员发射的命令。弹丸是不会自动爆炸的,要靠引信引爆。一种,有三种用法供选择(有瞬发引信,短延气引信,延气引信,引信上有一个梢子,用专用扳手,转动梢子,调节引信的起爆时间)。引信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和打击的目标而定,如果打击地面步兵,就要用瞬发引信。要是在大雨天,就要选用短延气引信。打击地面固定目标,就选用延气引信。

  炮口制退器

  没过多久,连队拉练回来了,我的工作也有了着落,一颗忐忑的心也放了下来。连长找我谈话,安排我在当通讯员。同时让文书给我讲了通讯员要做哪些工作。文书就是我们的班长。文书管的人不多,只有我和连里的卫生员。通讯员的工作不多,就是为连首长服务,每天清理连部的卫生,打水,为连首长泡泡茶。当年,我们连是团里的标兵连,一位鲁副参谋长,常住在我们连队里。我还要负责他的生活起居。这位副参谋长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但是,对待训练却是非常严格。1974年,我回家探亲,申请报告报到团里,正好是鲁副参谋长管这事,还破例地多批了7天假。

  最重要的的工作就是每天晚上要去营部取报纸和当天晚上的口令。当年,我们团驻扎莱西的主要任务是搞生产。农场只种两样东西,一是种红麻,二是种玉米。红麻主要用来织麻袋,玉米供部队食用。那时候,每人每天一斤半粮食,0.45元的生活费。一顿饭,斤半粮根本就不够吃的。部队里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如果早上吃米饭,每人半斤,不够吃的话,玉米窝窝头管够。我们还要自己种菜,养猪。夏秋的晚上,我背上56式半自动步枪,走在通往营部的小路上,两边是浓密的红麻,刮风的时候,沙沙作响,心里怕得不行。连长非常关心我,把他的54式手枪让我带着去取口令。路上我子弹上膛,把手枪握在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恐惧心理没有了。

  五四式手枪

  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没过多久,老连长因身体不好,离开了连队,直到我退伍再也没有见到他。70年下半年,连里来了一位叫李连安的指导员,他是青岛人,有严重的胃下垂,每天都喝氢氧化铝胶。没过多久,李指导员也走了。这时候,我们连又调来了新的连长和指导员。连长姓刘,指导员姓郝,叫郝耀忠,是平度人。指导员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当年,老连长任吉寿对我说,小韩,你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橱里的书,多看书是有好处的。得到了连长的允许,没事的时候,我就打开连部的书橱,看里面的书。橱里的书有许多,像四大名著,《史记》《春秋》等,还有一些工具书。一年下来,基本上把里面的书读了一遍。后来,我离开部队,能走上教育工作的岗位,得益于我当兵的时候,读了那么多的书。

  青春无悔

  无悔青春

上一篇:两个朋友要过生日了,她们是一对闺蜜,我送什么礼物好?
下一篇:韩剧《再次十八岁》:如果你能重返十八岁,你最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