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都是禁忌,这部成人动画太敏感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8
手机版

  说到世界上电影审查最严格的国家,并不是我们,而是伊朗。

  在伊朗拍电影,那真的是刀锋上的艺术。

  网上曾流行过一组花式打马的 GIF 图,在直播女子体育节目时疯狂打马赛克,完全看不到运动员,只能看到各种狂奔的黑块。

  这尽管是网友的恶作剧,但足见这个国家有多保守。

  百年以前,人们要求女性:四德三从,男尊女卑(剥夺政治权);深居简出,大家闺秀(剥夺自由权);乃至于贞洁裹足,让人骨断筋残,美名曰三寸金莲(剥夺生命权)。

  放到今天来看,这样的迫害让人难以容忍。

  可在同一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同样的故事依然在延续。

  就在伊朗,女性依然温驯,隐忍,为了男性的欲望而卑躬屈膝。

  在现代文明里,宛如一场黑色的童话。

  今天,鱼叔就来介绍一部被「道德阉割」的伊朗电影——

  《德黑兰禁忌》

  Tehran Taboo

  说它被道德阉割,并不是剪掉了什么内容。

  这本来是一部真人电影,但为了符合伊朗宗教道德观的限制,影片采用了演员实拍转录动画的方式,绕过文化部森严的审查制度,最终才得以上映。

  前面提到伊朗电影是刀锋上的艺术,并不夸张。

  得益于动画形式,该片还入围了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

  展映之后,立刻得到了强烈的好评。

  豆瓣评分 8.0。

  烂番茄新鲜度达到 97%。

  外媒给出的评论是,「影片带着连续的冲突与紧迫感,有力地提醒着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们,那些常常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民主与自由。」

  谈到民主与自由,生于 70 年代的伊朗导演阿里 · 苏赞德应当再熟悉不过,因为那是那个年代里伊朗人民最宝贵的东西。

  1979 年,伊朗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难以止歇的社会矛盾最终压垮了巴列维王朝。同年 4 月,革命者成功建立了伊朗共和国。

  自此,伊朗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

  随之而来的是宗教中一条又一条针对女性的法令:

  公众场合女性必须戴头巾;女童的结婚年龄被缩减至 13 岁;已婚妇女失去了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权力 ...

  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阿里 · 苏赞德,将他所见闻的一切不公,都糅合进了这一部《德黑兰禁忌》。

  禁忌的第一幕,开场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街头。

  一个单亲妈妈带着自己的儿子,正坐在出租车内与司机议价;

  但他们讨论的不是车费,而是即将进行的一场皮肉交易。

  司机透过后视镜问男孩儿:" 小伙子,帮我劝劝你妈吧,我的钱不多了。"

  成人之间的秘密,本是对于孩童最大的禁忌,却被一个街头司机公然地捅破了窗户纸。

  母子窘困至此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个母亲好逸恶劳,不想工作;

  而是伊朗法令里有一条规定:任何想要离婚的女性,都必须先得到丈夫的同意书。

  可她的丈夫家暴、吸毒,此刻正关在监狱里。

  同样面临监禁的,还有这支离破碎的婚姻与家庭。

  孩子要上学,生活要继续,单身母亲就这样沦为了妓女,靠出卖肉体维持生计。

  镜头里最后一闪而逝的是小男孩怔神望向了窗外,却无处安放的眼神。

  在伊斯兰的道德法庭里,还有更荒唐的一条律令:

  凡是遭受到强奸的女性,要么选择与强奸犯结婚,要么将面临终身监禁。

  如此荒谬的法令,却是另一个女主人公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在一次激情的地下派对里,她失去了处子之身;

  为了实行处女膜修复手术,她必须和那个发生一夜情的音乐系男生,一起筹集高额的手术费用。

  为了筹钱,他们跑遍了伊朗的三教九流,经历着各式各样的诈骗和造假。

  借着这个机会,导演也带着观众领略了伊朗社会的欺诈与荒唐。

  当他们来到制假贩子的住所,假贩子感慨道:

  " 年轻人啊,睁大眼睛看看吧!待在这里能够做什么,真的,假的,都没有用。不如赶紧买本护照,离开这个鬼地方。"

  最后,音乐系男生带着辛苦筹集的手术贷款,逃离了这个阴暗的国度。

  男人,还能有离开的机会,可女人呢?

  不过,导演还是让第三位女主离开了德黑兰,在影片的结尾。

  但他并没有为这个女人安排机票与飞机,而是为她插上了一对艳红色的风筝翅膀,伴随着紧紧萦绕不去的流言绯闻。

  她是人妻,囿于庸俗琐碎的日常,没有自己的价值,只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

  经历过两次小产的她再度怀孕,但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只想能出门工作。

  而伊朗法令里还有一条规定:任何想要工作的女性,也必须先得到丈夫的同意书。

  尽管得到了一直渴望的那份工作的 offer,还是被丈夫拒绝了。

  她在最后的时光里,浅浅的呢喃着,毫不掩饰地袒露出自己的肉体:" 拍呀,快拍呀,让出租车司机看,让面包师,屠夫,邻居看,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天使都是有翅膀的。"

  面对宗教与道德终其一生的束缚,在生命的结尾时刻,她终于想通了:

  每个人都应当有追寻自由的能力,那就是所谓天使的翅膀。

  当她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让所有人都看见了那一对艳红的翅膀。

  整部电影,始终围绕着一股暖黄色的光影,直到最后才用这一抹亮丽的红,扎痛了观众的眼睛。

  可就是不知道,明明能够带来温暖和力量的黄色,为何总是透露一股无奈的绝望?

  在导演的镜头里,他一直寻觅着这男权与极权主导的社会里密布的禁忌;

  于是镜头聚向了三名试图冲击禁忌的女性,妓女,处女,烈女。

  借此,将整个伊朗血肉淋漓的一面搬上了银幕。

  有人说,这样的剧情破碎而生硬,不好看。

  但鱼叔想说,这部电影以禁忌起始,最终以禁忌的破碎终结,其中,最值得让人观看的,正是一道道被切割到破碎的人性。

  在这浩荡的禁忌之下,有的人选择了投机,左右逢源(妓女);

  有的人选择隐忍,委曲求全(处女);

  也有的人纵身一跃,跃出最后的自由(烈女)。

  但她们最后都没能冲破这层禁忌。

  她们无一不在这场炼狱中煎熬。

  因为她们都面临着一个无法冲破的圈套,一个被设计好的 " 禁忌 " ——

  性,以及由性演化而成的两个字:贞节。

  在男权对女权的压迫上,看似无一字在说性,实则却是由性而始出一整套严密的规则与制度。

  譬如礼教,譬如贞节。

  无论选择了哪条路,贞节,都成为了伊朗女性的立身之本。

  而人一旦被所谓的 " 贞节 " 所定义,又怎么可能再活出自我呢?

  当妓女连续半年坚持来到法官面前求情,希望能判她和正在监狱里的丈夫离婚,好再嫁或找工作,以求生计。

  然而,法官始终只是道貌岸然地叙说着:" 你的材料并不够,下次再来吧。"

  直到妓女在他面前垂泪求情:" 大人,我愿意为您做牛做马。"

  高高在上的法官才终于脱下了眼镜:" 做牛做马倒不用,不过嘛 ...有个情妇倒挺好的。"

  代表了精英的法官尚且如此,剩下的人又会是怎样?

  在她们身后,在那庄严的法庭和神圣的宗教律法所笼罩下的,不再是公平与正义,而是男性对她们难以抑制的歧视和欲望。

  那是强者欺侮弱者的恶欲,那是永远膨胀的恶欲;

  他们会一边倡导着宗教里的纯洁与神圣,一边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无人能够触犯。

  性,只是恶欲所宣泄的一个途径。

  欺诈,贿赂,贪婪,这些人性里丑陋的污点,都在德黑兰通过性被无限度的放大了。

  这样看来,性本身确实无关乎性。

  全片放完,我看到混浊的德黑兰里只有一个禁忌。

  当伪善者大行其道的时候,真正的公平与善良,就会成为最大的禁忌。

  想起 40 年前,伊朗女性也可以穿着艳丽的服饰,和男性一起坐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一起不必顾忌地结伴游玩,就觉得——

  这个世界太荒谬了!

上一篇:18岁进本山传媒,雪藏16年重返《乡村爱情14》,严冬冬还会消失吗
下一篇:拿走!成都大运会志愿者报名事宜超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