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在领导面前的卑微,被孩子撞见,怎样做才能不伤孩子自尊?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8
手机版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小津安二郎,日本的电影巨匠。

  在六十年的短暂人生中,他一共拍摄过53部电影,可谓创作力惊人。

  出生于1903年,后于1963年去世的小津,人生的脉络是跟电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就像跳交谊舞一样,小津跟随着电影早中期发展的每一步。

  我们熟知的小津电影有被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称为“世界上最好电影”的《东京物语》,此外还有《秋刀鱼之味》、《晚春》等。

  不过这些都是二战后的作品,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部黑白无声电影《我出生了,但......》上映于1932年,豆瓣评分为8.9分。

  这是早年的小津对于日本无声电影史所做出的贡献。

  这是一部儿童片,充满了孩子的天真与童趣,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小津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呀......

  影片依旧讲述的是家庭故事。

  一对小哥俩,跟着父母一起搬到了东京郊外,整天只为一件事发愁:本地一群孩子老欺负他们。

  尤其是那个人高马大的领头的男孩,最为可恶。

  他每次打架之前都要生吃一颗鸟蛋,然后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波波一样对他们大打出手。

  当然,这两个人也不是那种任由人欺负的主。

  弟弟每次打架都要把木屐脱下来拿在手里当成武器,可惜中看不中用,两人很快就落荒而逃了。

  打不过还躲不过吗?

  为了躲那一小群“地头蛇”,哥俩一开始不敢去学校。每天装模作样地出门,然后在草地上晃悠一天,瞎划拉几个字,中午就吃从家里带的便当。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几天,老师跟他们的父亲一通气,谎言就败露了。

  哥俩为了哄望子成龙的父亲开心,还请半文盲酒店小伙计装成老师写了个“甲”,然而小伙计把“甲”写成了“申”。

  没有办法,哥俩只能把纸抠了个洞......

  可想而知,家里的老父亲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自那以后,父亲送他们上学时,都会在门外站很久,防止两人再偷偷溜出来。

  这两个孩子鬼精灵,耍了点花招让那个酒店小伙计揍了那个领头的男孩一顿,于是两人成了新一代孩子王。

  俗话说的好嘛,“永远别相信在野党”。

  哥俩“执了政”之后没有好到哪儿去,发号施令的样子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但在儿童片有趣幽默的表象之下,《我出生了,但......》实际上隐匿了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

  比如一群孩子围在一起,比谁的爸爸更厉害,可见“拼爹”的历史源远流长。

  哥俩本来信誓旦旦觉得从小汽车上下来的父亲是最厉害的,但很快小伙伴就指出来那是大郎父亲的车,大郎爸爸才是最厉害的。

  虽然哥俩用自己老大的身份强制“地主家的傻儿子”大郎承认自己的父亲更厉害,但这场争论却真实得让人脊背发凉。

  大郎的父亲是哥俩父亲的顶头上司,于是就产生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比。

  在成人世界中,哥俩的父亲处处献媚讨好大郎的父亲。

  在儿童世界中,大郎对小哥俩言听计从,俯首帖耳。

  这两个世界在一天晚上交汇了。

  那天晚上,大郎家放生活电影。

  大郎邀请了包括小哥俩在内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去看,大郎的父亲也邀请了包括哥俩父亲在内的一切公司职员去看。

  于是在大郎富丽堂皇的家里,哥俩目睹了父亲在银幕上用小丑形态取悦大郎父亲。

  目睹了父亲的丑态之后,两兄弟无法在观众们的哄笑声中待下去,羞愤至极提前返回了家中。

  在他们的印象里,父亲是严肃伟大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实际上呢,父亲是个为了工作为向上司献媚讨好的小丑。

  这一晚,父亲的形象在两兄弟心中崩塌了。

  在另一部电影《独生子》中,小津曾发出喟叹:“人生悲剧的第一幕,便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父亲的权威崩塌之后,兄弟俩就像放出笼的小猴子一样开始目中无人,大闹天宫。

  他们故意用力摔东西(主要是哥哥摔,弟弟不知所以然但学着哥哥摔),对父亲喊出一系列“大逆不道”的话:

  “你要我们做大人物,你是大人物吗?”

  “你为什么对大郎父亲卑躬屈膝?”

  “为什么不是你给大郎父亲发工资?”

  “我比大郎强壮,成绩也比他好,如果长大了也像你这样的话,我宁肯不去读书!”

  这简直句句扎父母的心啊。

  这些话都是哥哥喊出的,他大一些,开始懂事了,弟弟还是个小不点,只会跟着哥哥屁股后面跑。

  被激怒的父亲把哥哥拉了过来,狠狠地打了几下屁股。

  哥哥哭了,看见哥哥哭,弟弟也开始“声情并茂”地哭了起来。

  大哥宣称“明天开始不再吃饭”以此作为反抗,小弟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从了。

  在整个过程中,弟弟时时刻刻都惦记着那包爸爸带回来的零食,原本想吃,却一再被哥哥用眼神阻止。

  于是这包零食被拿来拿去,踢来踢去,最后弟弟也没吃成。

  可这包零食就是父亲的心意啊,他在上司面前出的所有丑,都是为了能回家的时候买上一包零食让孩子们开心。

  原本母亲想让父亲道歉,父亲却叹了一口气,说这件事可能他们一生都想不明白。

  第二天早上,哥俩依旧强撑着绝食,却被母亲用几个热腾腾的饭团攻破了防线。父亲此时打蛇随棍,坐到了两人身旁,一起吃起了饭团。

  那包零食没说出来的话,被饭团说了。

  吃完饭,父亲照旧送两人上学,路上又遇到了大郎父亲。

  经过昨晚的风波,父亲不再自然而然地上前打千儿问好,而是十分犹豫不敢向前。

  眼看着场面僵持不下,鬼精灵弟弟眼珠一转,特别自然地对父亲说道:“爸爸,你应该上前问好。”

  这是对父亲的体谅,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小津的电影从来都不会对人生的残酷进行直接的、毫无保留的展露,他只进行绝妙的呈现,然后在一个话题刚开始时就戛然而止。

  《我出生了,但......》,这个片名中罕有的转折性词汇凸显出小津十足东方化的欲说还休。

  小津电影中流淌的分明是静默的时间,他让时间把一段暂时的“喜怒哀乐”统摄在永归于平静的家庭生活之中。

  在那些看似固定的场景之中,实际上有轨电车呼啸而过了十几次,像极了那个迅电流光势不可挡的时代。

  那一件件在风中飘扬的衣衫,恰似任人摆布不得脱身的人生。

  作为小津的早期作品,《我出生了,但......》所涉及的空间实际上很有限:家庭、学校、郊外、办公室......然而,却丝毫不给人以单调感,一股股充盈饱满的生活流在屏幕上展现。

  在电影正式开始之前,小津说这是“给大人读的绘本”。

  我想,也正是因为大人的视角,电影中的孩子才会那么可爱,父母的苦衷才会被委婉展现,那句“爸爸,你应该上前问好”才会被说出。

  只有成为大人之后才会明白,当大人真是一点都不好玩。

  “斑马是黑底白纹的,还是白底黑纹的?”

  这样孩子气的发问,原来早在小津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

  人生就像这个问题一样,不是非黑即白,不是一句简单的伟大或是渺小就能说清的。

  正是在这种暧昧的交织中,我们一天天长大,逐渐明白父亲其实是个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人。

  即使这样普通的人生,也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地去过好啊。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带小孩去KTV热闹?违法了!
下一篇:世界读书日丨我国成年人平均一年读纸质书4.76本,这些数据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