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百无一用是书生”,上一句更心酸,但本意不是嘲笑读书人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19
手机版

  原标题:“百无一用是书生”,上一句更心酸,但本意不是嘲笑读书人

  说起古诗,人们往往会想到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不可否认,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也早已深入人心,影响了很多人,但是,这并不能说,古诗被唐代人所垄断。

  因为,即使在宋元明清,依然有很多优秀的古诗。比如去年《经典咏流传》中,就让袁枚的《苔》火了,其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读来尤其感人、励志。

  清代还有一位诗人,他写过一首《杂感》诗,就很有名。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其中第三联的后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尤为出名,至今仍然为大家所流传,尤其是一些人,常用这句话来嘲笑大学生。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首励志诗,根本不是要嘲笑读书人,我们来逐句理解一下,就能知道作者的真正意思。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此诗写于公元1688年,当时黄景仁20岁,第一次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所以这是他感慨自己仕途不顺。但为什么是“两未成”呢?因为黄景仁从小家庭就不好,他幼年丧父,父亲那一辈的人也很少,所以他自小就是在祖母的监管下长大的。而后,他12岁祖父去世,13岁祖母,15岁哥哥去世,18岁娶妻生子,儿子早逝,他的前半生可谓凄惨。这首诗也是黄景仁回顾自己20年的生活时,感到愤愤不平所写。

  事业家庭都不美满,所以是“两未成”。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泥絮”出自宋道潜诗: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是指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柳絮本来会随风飘扬,但是沾了泥便只能落在地上,动弹不得;这是作者比喻自己不会再轻狂。薄幸是指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这仍然是作者在发牢骚,抱怨以及痛定思痛。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黄景仁在考试方面算顺利,他18岁参加童子试,考中第一名,备受当时人欣赏看重,但20岁乡试却没高中,难免受人白眼,故而有此牢骚。但他真的觉得书生没有用吗?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其实这才是诗的精华,他本来说了书生无用,但那是气话,所以转头他又说,春天的鸟和秋天的虫子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言外之意就是说,哪怕书卷上我不顺利,但我也能像春鸟秋虫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做自己的事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所以说,黄景仁真正要表达的不是书生无用论,而是想说,不管自己有多么不顺,只要摆正位置,都能有一番作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是断章取义,歪曲理解,不值得说啊!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23年4月河南自考成绩查询时间:5月22日
下一篇:世界防治肥胖日丨减重不等于饿肚子 合理饮食吃饱也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