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美丽石岛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15
手机版

  大散文|美丽石岛

  作者 崔洪国

  “云舒浪卷千帆落,仓满渔归响晚钟。” 石岛是个生态优美,很宜居的海滨小镇,或者说小城。海边有时会风高浪急,怒涛卷霜雪。更多的时候是蓝天碧水,云卷云舒。石岛人每天面朝大海,脸上自带那种阳光和开朗。在入住的石岛宾馆,你所到之处都会看到这种春暖花开一样的灿烂。

  ——题记

  上

  去年以来,到过石岛有两三回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一般是忙里偷闲,在入住石岛宾馆的海边步行廊道上,近距离触摸一下那些突兀的礁石,聆听潮涨潮落的声音有。时风很大,就迎着风让那种海水咸涩的味道渗透到自己的嗅觉和感觉中。所以,倘若有那么几天在石岛,回到济南,也有石岛小镇那种独特的味道。每次去,都是绿树鲜花白沙滩,蓝天碧海水云间,所以一个海边小镇就在自己心中种下了美丽、靓丽、干净、洁净的印象,离开后,每每想来,便忘她不得。有时会入到梦境里,但是每次梦境的元素都很多元,有些很唯美的场景都似曾相识地在很多地方见过,自己也分辨不清是长岛,还是石岛,亦或是其他的什么海岛,就姑且是石岛吧!

  网上看过一位不熟悉的文友写过几首关于石岛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石岛临风梳北海,潮汐向暮浴蛟龙。云舒浪卷千帆落,仓满渔归响晚钟。”让人很有身临其境之感。从对石岛云舒浪卷,鱼虾满仓的描述和那份发自内心的情感,我猜作者应当是一位石岛人,否则还真很难写得这么逼真和入位。没有时间和经历的积淀,很难有这样真实的体验,随口吟诵出来的往往没有这让人如饮甘醇的情感表达。这样一个集合了胶东渔家文化,荟萃了东南西北特色饮食,聚集了南来北往客人的渔业重镇,需要你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细细品味,才能品出那种与众不同的滋味。

  走走停停,石岛真得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旖旎,风物独特,又很有个性和辨识的小镇。忙碌的时候,港口上渔船进出穿梭着,那些渔船很多都立了长长的竹竿。在渔家文化中,渔船上立着竹是否有平安、发财等的寓意我不得而知,反正是很有讲究的。很多船的船头都刻着“平安发财”的红字,所有船上都挂着红色的旗子,这几乎是渔船的标配。街上的门头标识都与海产品有关,而且饮食小店和烧烤店都突出海鲜类特色,所以,走在石岛的街上,行不远处就是海鲜的咸腥味和烤熟鱿鱼的味道。在淄博和省城济南的烧烤中,也经常见到烤鱿鱼,但是真正好吃的烤鱿鱼还是在这样的海边小镇烤出来会更正宗,口感也更好。

  我以前曾经在两个乡镇干过镇长和书记,其中沾化冯家镇也是一个渔业大镇,有全国著名的王尔庄海蜇市场。王尔庄是个村,所有的村民都做海蜇批发生意,也靠着海蜇批发赚了钱,入村处的招牌口气很大。“中国的冯家,世界的王尔庄”,虽然夸张了点,但是那个村的海蜇买中国卖世界的确是真的。镇街也有很多的海产店,有卖虾皮的、卖虾酱的、卖海蜇的。另一个是海阳的徐家店,不靠海,那是海阳北部一个特色的农业和果品乡镇,也有卖海虹、海蛎子的,但是不多。两个乡镇沿街的建筑与石岛有相似之处,毕竟是镇的建制,建筑也都大同小异。

  但是石岛因为濒临优质的海岸,而且有渔港,每天都能看到来往的渔船和渔民,除了伏季休渔期间禁止捕捞,其他的时间,每天你也会看到热闹的渔获物交易场景,所以,石岛又与别的乡镇有着很多迥异之处。在我的印象和体验中,至少有这样几点是很能说明石岛特色的:石岛是个较为纯粹的渔业大镇,以耕海牧渔为业,向海而生,海是所有石岛人生存的乐土。所以石岛人对大海有着宗教一般的崇拜和虔诚。石岛宾馆那本《石岛的故事》,其实很多讲的就是石岛人与海的故事和传说,海是石岛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还有就是石岛人给人的性格豁达敞亮,女的贤惠,男的能干,都很勤劳,在待人接物上很少斤斤计较,所以在内陆经常听人说的是石岛人富,能挣能花,办事很亮堂,很有面,听当地的朋友讲,早些年,很多地方,车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石岛的街上就跑着一些名车和好车,那时,好多人就很向往石岛,很羡慕石岛。

  中

  渔家文化对石岛的影响很深。渔家人普遍的是憨厚、朴实,表现在石岛人身上就是很好打交道,而且在彼此的来往中很重信誉。虽然说话快人快语,而且地道的胶东方言很浓,但是生意往往能够谈成,买卖也好做。石岛的渔家文化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说本土的,经常见的是海边那些小草房,富有胶东特色的饮食文化,比如对海鲜,特别是对鱼虾的钟爱,对鲅鱼饺子的讲究都是很本土的荣成和石岛饮食。说外来的,就是在船上务工的外来人多,有不少河南、四川等来从事渔业捕捞、养殖的,时间久了就把他们乡土的文化带到了石岛,比如用川菜的调味品做海鲜等,石岛就成了众泉汇流之地。一个不大的海边渔业镇,在大街上走着,你会听到南腔北调,你会看到沿街的特色小吃店有胶东海鲜,也有“川湘味来”“江南一品”和兰州拉面,当然了,兰州拉面已经遍布所有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石岛也许不代表特色,但至少说明了石岛渔家生活所产生的衍生和辐射效应。

  石岛还有一个很让当地人自豪的事,也可以是一个与其他地方的乡镇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你很难用镇和城的概念来下定义。说是镇吧,石岛远比其他地方的乡镇大,比那些乡镇更加人多和繁华。很多地方的乡镇,除了临近县城的镇街,一般也就几条南北主街,靠近政府驻地或者有集市的那条街店铺林立,来往的人多,其他的背街小巷就没有那般的繁盛了。石岛的街巷多,每天街巷都有人员和车辆来来往往,到了冬天,很多船在坞上,不少外地人回乡了,街面上会清冷一些,到了夏天,务工的、旅游的,又都回来了,眼见着财富和人员又涌流起来。但说是城吧,石岛又比一个县城小,县城的地盘那都是多年前就为后来作了规划,留足了空间,老城自有老城的特色,新城都可着劲地向着高大、宽阔发展,有着更加完善的基础配套和资源容量。石岛还是小了些,中心的那条路就窄了不少,倘若到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或者旅游旺季,很多外地人开车来石岛,路上就显出拥堵了。当然了,这拥堵也是石岛烟火气息的明证,一个地方人声喧哗总比人烟稀疏,静悄悄好。

  所以,石岛当地人还是喜欢这种闹嚷,还是喜欢被人称作经济区或者城的感觉,这也是石岛人的自信所在和向往所在,而且这些自信是有底气的,向往也是可以实现的。一个这样的海港渔镇,我在来回的街上看到的就有家家悦和另外一家大型的购物超市,当然还有很多零散的小商店,这也说明了石岛人的富足和很强的购买需求。两家超市都有装饰时尚的音乐和娱乐场所,有儿童乐园,很能留住人。石岛还有一家很成规模的黄海造船厂,有几次,到了下班时间,我看到那些年轻的工人们有的来不及换下工装,就相约着向外面街面繁华热闹方。很多这样的年轻创业者都在石岛成家了,这里也成了这些技术熟练的工人搬不走的第二故乡。

  这个群体对于时尚的追求和观念的超前也让石岛这个渔港小镇有了更多县城的样子,这也是那几家超市能够每天迎送着那么多顾客,生意兴隆红火的原因所在。所以,走在街上,你会看到大人牵着孩子的手,向着超市的方向走着,有的正从超市出来,大包小袋提溜着。有的在外边沙滩玩累了,上岸来,行不远处,就看到了超市人声鼎沸的景象,也赶过去,在超市近旁的渔家特色招牌店找个角落坐下来,点几个可口的海鲜,望着外面热闹的场景,闹中取静,自然是另一种体验了。

  “梦里身是客,醒来是石岛”,我每次到石岛,都有一种前世乡愁般的感觉,这也许是海港渔镇给人的一个普遍的感受吧!我也跟朋友说过这种感受,几次梦到石岛,再到石岛的时候,那种感觉更加深沉,更加具有诗意和美感。我想,也许是石岛外来务工的多,还有那些船每天出海、回港,出海,回港,有的是要出远海,在海上经历过几个月的颠簸才回来。所以,每天你会看到渔舟唱晚,经常你会看到港口码头不少的人张望等待着,迎候和盼望着出远海捕捞的远洋渔船满载而归,那时,对亲人回家的盼望远比对于渔获的盼望要急迫得多。这也是催生石岛带给人乡愁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还有就是在石岛,你更能感受到一种与内陆的乡镇很不同的异域风情,进入主要的镇街,这种感受会更加真实和骨干。你会感觉从你熟悉的城市和乡村到了南国或者东南亚的一个地方,那里也有海风,也有海味,也有海港和渔船,也有说着各种方言的来往的游客,路边的一些店铺也有着“小城故事”那样的精致,再有穿着前卫的男生女生进出着,手里拿一根冰淇淋,你真得会感觉到了南方的广西、海南或者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了。

  下

  石岛是个生态优美,很宜居的海滨小镇,或者说小城。海边有时会风高浪急,怒涛卷霜雪。更多的时候是蓝天碧水,云卷云舒。石岛人每天面朝大海,脸上自带那种阳光和开朗。在入住的石岛宾馆,你所到之处都会看到这种春暖花开一样的灿烂。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满目春风,面带微笑,让人内心接触到的是细微和快乐的涌动,你想不快乐都难。其实,人到一个地方,不在于你吃得多好,住得多好,更在于那一天或片刻的宁静里精神和内心获得的富有和满足。

  这种精神春风化雨,化为物质就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在去年疫情肆虐的时候,在石岛和石岛宾馆,你都能感受到这种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力量。也许是石岛当地人每天睁开眼就是海水阳光,每天都与那些刻满年轮的礁石打头碰面,他们更加悟透或者看开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一切未来皆如愿的人生哲理。对着大海和礁石,我们经历的那所有一切,都不过是很快成为过往的云烟,未来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在那里经历的一件事我印象深刻。那是去年的开渔时节,我们入住宾馆,晚餐那会,宾馆的史经理到我们坐的桌前,端着一杯水,说的几句话很动情,我记得他说的意思是疫情期间,大家都很不易,疫情的阴霾一定会过去,石岛宾馆会更好尽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家守望相助,让每一名员工都在岗在位,石岛宾馆是员工的家。他热切希望所有的政策管理和聚焦都要最终归属到渔业产业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上,这片海,这个渔港小镇是他们守护和生活的天堂。

  我当时特别感动,回去后把自己的感想和体验写到了散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中,听说企业员工彼此还进行了分享。从那时我也一直关注着石岛宾馆的企业文化。这次去,我又遇到了宾馆的史经理,是早餐时间,他亲力亲为地在自助餐厅跑前忙后,看菜品的质量,问顾客的需求。还不时到大厅真诚地微笑着迎来送往进出大厅的客人,让人感到宾至如归。那个年纪了,依旧保持那样饱满的精气神,不得不让人心中油然而生无限敬意。

  这次参加伏季休渔启动活动,我又入住到石岛宾馆。第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外面散步,银色的月亮挂在深蓝的天空,有闪烁的星星在遥远无边的暗夜里一闪一闪亮晶晶。海也静息了,像一个欲睡的婴儿,被无边的暗夜拥抱着。夜风卷过一层一层的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看不到浪花触碰礁石的样子,能够听到那哗哗的声响。不远处的渔火朦胧迷离,渔船正在赶着伏季休渔前回港。

  夜色温柔,我一个人到了小镇的街上,人流还不是很多。正赶上五一长假,各地都是人潮汹涌。石岛小镇的人气也正在复苏,白天的时候在海边的沙滩上能够看到人头攒动的情形。夜色里的石岛小镇如一个等待约会的年轻姑娘,顾盼回首,楚楚动人。很多小店都开门了,有果茶店、烧烤店、渔家乐,有的游客边走边往里张望,看到烟火气息浓浓的小店,推门就进去了。这些游客不少就住在石岛宾馆,是到外面品味小镇夜生活的。提前好几天,石岛宾馆的房间就都预订满了。难怪酒店的所有员工都那么忙碌,都那么开心,想必盼这样的日子很久了。人流如织,人财兴旺的光景谁不发自内心地盼望呢?

  早晨起来,云霞如锦,拉开窗帘,光芒四射。外面海风习习,云涛如画。岸边的长廊上站满了很多与大海和礁石亲密接触的游客,在忙着与大海拍照和留影。北边的沙滩上,几位游客和孩子在追着涌过来的海浪奔跑着,欢呼着。那个地方有一个心心相印的雕塑,两颗心缠绕着,每颗心上一朵绽放的玫瑰,鲜红艳丽。那是很多年轻恋人天长地久,海誓山盟的见证之处。步行廊道起步处,是一个初心的石雕,上面刻的是“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征途多艰险,初衷如石磐。”

  岸边的山墙上矗立着一溜枝干遒劲的山松,无数松枝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伸出的手,指着大海的方向。沿着步行廊道走到南头,上来台阶,从对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雕,上面刻着四个红色的大字“江山如画”。那一刻,我很自然,也很激动地想到了美丽的石岛,想到了我入住的石岛宾馆那一张张可亲可敬的微笑脸庞。远处有船的汽笛鸣响了,不远处的港口有胶东渔家的大鼓声次第传来,我赶紧整理了一下思绪,想把最美的语言和镜头留给他们,留给这个激情澎湃,活力迸发的渔港小镇和那些勤劳善良的人们。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宏远两旧将合伙创业,山东打算引进上海老将,首钢打算用高薪挖人
下一篇:微小说|小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