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三段情:一个跳崖,一个另嫁,一个主动提出离婚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13
手机版

  彭德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其中情路最坎坷的一位。

  他戎马一生,叱咤风云,却内心柔软,情感细腻。

  只可惜,他熬过了枪林弹雨的冬,却没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

  他临终之时,膝下无后,背负骂名。

  最令人痛心的是,最落魄的时候,他的妻子没有选择与他同进退,而是主动提出离婚。

  他的一生,有过三段感情。每一段情感,他都付出真情。

  

  遗憾的是,每一段感情,都以悲剧收场。

  青梅竹马

  彭德怀的初恋,是他的表妹周瑞莲,周瑞莲是他舅舅收养的一名孤女。

  两个来自大山里的孩子,自小生活在贫苦家庭,这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相互依恋的一对儿。

  日子虽然艰难,想到有彼此陪伴,总能在辛苦中寻到一丝甜蜜的味道。

  然而,命运的捉弄,还是把两人分开了。

  1913年,彭德怀因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不得已逃往洞庭湖当堤工。

  

  临行前,他与表妹定下终身大事。

  表妹把两双绣着同心结的袜子塞给他,然后目送他离开。

  眼看就要相隔万里,但爱情的美好,似乎可以冲破一切艰难困苦。

  只是,再坚定的两颗心,都难以逃离现实的阻碍。

  很快到了三年以后,彭德怀满怀欣喜地回到家中,准备履行与表妹的婚约。

  可等待他的不是期待许久的喜事,而是令他悲痛万分的噩耗。

  

  彭德怀走后,舅舅家屡遭横祸。表兄被官府杀害,舅妈悲愤而亡。

  地主向舅舅逼债,舅舅无力偿还,于是表妹被抓去抵债。

  性子刚烈的表妹,宁死不从,跳崖身亡。临死前,她嘴里还呼喊着彭德怀的乳名。

  心上人的离去,是彭德怀心底永远不能抹去的伤痕。

  以至于多年以后,在考察生产队的途中,他也不忘特意来到表妹跳崖的山腰,默默地伫立,静静地沉思。

  表妹的突然离去,也让彭德怀对旧社会的剥削制度感到愤恨。

  

  从那时起,他选择了当兵,开始了军旅生活。

  有缘无分

  对于爱情,人们总会抱有期望。

  但对于彭德怀来说,战场就是他的家。国不平,又何以为家?

  只是年老的祖母并不这样想,她还是希望彭德怀能够尽早成家。

  一来有人互相照应,二来可以让彭家有后。

  经不住祖母的催促,彭德怀还是应了下来。

  

  当时,彭德怀的忠厚人品,在邻里乡间也是有口皆碑的。

  听闻他有成亲之意,前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

  终于,在见了不少姑娘都不中意的情况下,一个名唤刘细妹的小姑娘引起了彭德怀的注意。

  虽然刘细妹当时不到12岁,但刘家对彭德怀甚是满意,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

  由于年纪太小,彭德怀与刘细妹只办了酒席,并未行夫妻之实。

  婚后,彭德怀给刘细妹改名刘坤模,并让她放足,教她读书识字。两人相处起来,就像兄妹一样。

  

  疼爱妹妹的哥哥,盼望着妹妹长大,成为他的新娘。这样的感情,不免让人联想起那些年流行的韩剧,浪漫而温馨。

  1928年,时逢平江起义。即将奔赴战场的彭德怀,让刘坤模回家等他,待革命胜利后再去接她。

  不想从此失去联系,战乱纷飞的年代,百姓流离失所。刘坤模也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经过几年时间,漂泊辗转,历尽艰辛的她,走投无路之时只好另嫁他人。

  1937年,报纸上传来彭德怀成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消息,刘坤模终于找到她的大哥哥了。

  

  可此时,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与彭德怀的那段青涩之恋,已然成为过去。

  劳燕分飞

  经历两段伤情之后,彭德怀有过心痛,也有过欢乐。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崇高的使命,都不允许他沉迷于儿女情长。婚恋之事就这样被搁置了。

  转眼间,彭德怀已经成为40岁的单身汉,虽有功名在身,还是免不了被催婚。

  在众人的撮合下,他与同是共产党员的浦安修结为夫妻。

  

  浦安修长相清秀,性格温和。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也很有主见。

  两人的夫妻生活,没有年少懵懂时的轰轰烈烈,也没有青涩年华时的怦然心动。

  却在平淡中多了一份心安,这或许才是多数婚姻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浦安修没有留在彭德怀身边,而是请求到工业部门工作。

  抗美援朝过,浦安修调回北京。这对从战乱携手走向和平的夫妻,总算团聚了。

  有句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战争结束了,和平到来了。可伤人的利器依然藏在暗处,叫人毫无防备。

  文化大革命的来袭,让彭德怀也深陷其中。

  即使据理斗争,坚贞不屈,他也没能躲过“四人帮”的迫害。

  作为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也被牵连进来。

  那段时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处处不得安宁。

  无奈之下,她向上级呈交了离婚报告。得到的回复是:“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本以为提出离婚就能与彭德怀“划清界限”,从此不再被折磨,现实却不如人意。

  1974年9月,长期被迫害的彭德怀患上结肠癌。健康状况恶化,临近病危。

  组织上通知浦安修,问她是否要去探视。犹豫过后,她拒绝了这一提议。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2个月后,彭德怀满怀冤屈地离开了人世。

  后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浦安修获得彻底平反,彭德怀也得以沉冤昭雪。

  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彭德怀虽然同意了浦安修的离婚要求,但两人并未上法院正式解除婚姻关系。

  

  虽然得到党和人民的谅解,但彭德怀离世之后,浦安修的晚年从未真正心安过。

  彭德怀最艰难的时候,她选择离婚。彭德怀病危之时,她又拒绝了最后一次见面。

  她最终获得了安宁,可那颗心,却再也无法恢复平静。

  彭德怀戎马一生,苦难和战争没能压垮他,却在无限的屈辱和孤独中离世。

  他生命中的三段情感,也随着这份屈辱,一同被埋葬。

  虽然最终得以平反,但这一切,他已经无法看见。

上一篇:文在寅当年访华,中方没怠慢,尹锡悦访美好吃好喝,可别是断头饭
下一篇:原创该管管了,再放任这5种“畸形”观念野蛮生长,国产影视剧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