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好“三不管/五不惯”,教育孩子不累心!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12
手机版

  如果担心孩子不会做家务,家长可以帮孩子把一项“复杂”的家务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步骤。比如让孩子负责擦桌子时,可以像下面那样分步骤,爸妈在每一个步骤中指导,孩子觉得简单,也不容易制造混乱。

  擦桌子的步骤拆分:

  1、先把桌面上的物品放整齐; 2、在桶里搓毛巾,拧干;

  3、把手中的湿毛巾折叠整齐,手放在毛巾上,然后在桌面擦干净灰尘;

  4、提醒孩子不要碰倒桌面上的物品;

  5、毛巾脏了,再次在水桶里搓洗。

  2、在桶里搓毛巾,拧干;

  3、把手中的湿毛巾折叠整齐,手放在毛巾上,然后在桌面擦干净灰尘;

  4、提醒孩子不要碰倒桌面上的物品;

  5、毛巾脏了,再次在水桶里搓洗。

  有父母说,这很简单,有必要教孩子吗?有必要的。因为大人有较多的生活经验,不仅知道毛巾要拧干,桌面上的东西要推到边上不能碰倒……但年幼的孩子一开始是不知道的,需要在父母的教导下慢慢积累生活的点滴经历。分步骤后,孩子感觉不复杂,他们也更容易有信心胜任,胜任家务活,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做家务的积极性。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勤劳肯干的品质。这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

  

  03

  孩子对长辈不敬不能惯着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常常会出现一个家庭里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的情况,有的孩子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

  这点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孩子出现对长辈没大没小或不尊重时,若父母没有适当纠正,长久下来,不仅会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在团体中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家长应让孩子知道:拥有一颗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礼貌的孩子会让他人觉得愉快、舒服。

  孩子没大没小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以下三种:

  1、当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相左时。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场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就会以命令的口气和对方说话,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2、孩子想故意挑衅,让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感受到侵犯,在顶撞反抗的背后传达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强烈的不满与不顺从。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么是不礼貌的表达方式,也不知道对方听了心里可能不舒服或受伤。

  当孩子出现没大没小时,作为家长可以这样教导:

  1、告诉孩子正确表达方式。

  2、先隔离冷静一下。

  3、做孩子良好的模范。

  4、耐心引导及学习。

  04

  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着

  父母疼爱孩子,往往对孩子舍得花钱,对自己不舍得花钱,吃饭的时候,孩子喜欢吃的菜父母就想全留给孩子,自己一口也不舍得吃。

  父母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其实很容易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什么好东西都想自己独享,认为父母甚至他人理所当然的得让着自己。久而久之,父母丢失了自己,而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1、不要随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会让孩子对物质缺乏认识。

  2、克制孩子的占有欲,让孩子知道东西来之不易。

  3、东西是可以借用的。告诉孩子东西用过了是会还的,让孩子有分享的概念。

  4、吃东西要合理分配。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将好吃的东西专门留给孩子吃,其实,这样做往往是害了孩子。

  5、多和小朋友接触。通过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让孩子变得不再自私。

  6、担任一些角色。如果小孩子平时比较自私,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让孩子担任一些小角色,为大家服务。

  7、加强正面引导教育。通过讲故事,读书等方式,让孩子充分了解到自私的坏处,从而改掉自私的坏毛病。

  父母不但要给孩子爱,也要教孩子学会付出爱,更要让孩子懂得感恩。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05

  孩子哭闹耍赖不能惯着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哪怕孩子哭闹耍赖,父母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判断:只要坚持哭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父母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让他一耍赖就能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是在帮助他建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秩序。

  父母要学会坚定的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则和底线,反复几次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懂得:无理取闹,并不能达到目的。

  孩子哭闹要挟时,怎么做才是好的回应?

  1、允许孩子哭,不劝阻也不妥协。允许孩子哭,先与孩子“共情”,是与孩子进行有效亲子沟通的第一步。不妥协,是为了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无条件但有底线!你可以选择哭,但要知道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引导孩子思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建立好“行为干预机制”,增进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哭闹时,父母讲道理根本没有用。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就建立好“行为干预机制”,比如孩子喜欢的“小红花”,“小星星”的贴纸。

  当孩子表现好,图贴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实物奖励或精神奖励,比如放假一起去游乐园玩。反之,当孩子在外蛮不讲理哭闹时,我们就可以提醒他这样做,“小红花”就会减少,对应的奖励也会取消。

  相比于单纯说教,用孩子听得懂的奖惩方法,更容易激发孩子主动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孩子的每一次哭闹,都是在呼唤父母的爱与帮助!

  

  ·三不管

  01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添麻烦。

  但是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02

  孩子自己能做的选择不要管

  成年人选择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孩子同样需要选择。

  父母要给孩子的选择权力和自由,小的时候学会选择自己穿什么,做什么。

  长大后面对那些可以改变命运的选择时,孩子才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3

  孩子的秘密不要管

  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窥探孩子的隐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于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所以,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间。

  每个人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学会飞翔,勇敢地搏击风浪,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上一篇:江苏成人高考免试入学政策是什么?符合加分政策的条件是什么?
下一篇:小学毕业提升学历只能大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