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水痘分为两证型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12
手机版

      □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李妍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经呼吸道传播,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和分批出现皮肤黏膜斑疹,并迅速转化为疱疹且结痂。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2~8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本病预后良好,患病后免疫力持久。

      水痘潜伏期长,在7~21天不等,起病较急,初期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伴头痛、咳嗽、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进食减少、便秘等,在数小时后或1~2日内迅速出现皮疹,疹量渐多。此皮疹初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形似露水珠、水滴的卵圆形疱疹,常成对出现,直径约3~8mm,疹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初始透明,后渐混浊,2日左右从中心部开始干枯结痂,约2周后痂盖逐渐脱落干净,不留瘢痕。水痘皮疹的出疹顺序一般由躯干到颜面部,再到四肢,最后达手心和足心。皮疹愈多,全身症状亦愈重。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以外感时邪为主。风温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经,蕴郁于肺,肺失宣肃,则见发热、咳嗽、流涕等肺卫症状。肺外合皮毛,为水之上源,肺气失利后上源分布受影响,挟裹时邪外透于肌表,致皮肤水痘布露。若病邪深入,湿热内郁于肺脾二脏,时邪内湿相搏,久之透发于肌肤,则现丘疹及疱疹。若素体虚弱,邪盛正衰,毒热炽盛,内犯气营,则见壮热口渴,神志模糊,甚则抽搐,痘疹稠密,色暗不鲜,疱浆晦浊。或疹虽退,而壮热持续,烦渴神萎,或见咳嗽、气促等邪热迫肺、肺气闭塞之证候。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中医大体分为以下二型进行辨治。

      风热夹湿型(又称轻型)。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纳减,痘疹红润,稀疏椭圆,清净明亮,内含水液,并有瘙痒,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治法:疏风清热,解毒祛湿。方药:银翘散加减。

      湿热炽盛型(又称重型)。症状:壮热烦渴,精神萎靡,面赤唇红,口干齿燥,牙龈肿痛,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黄苔厚腻,脉洪、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渗湿。方药:五味消毒饮、清胃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加减。

      因为水痘的传染性很强,所以发现病儿应当立即隔离,直至全部痘疹结痂干燥为止。注意手、皮肤、口腔的清洁,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饮食,忌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多饮开水,或用胡萝卜、荸荠、甘蔗等煎水代茶饮。

上一篇:2023年高考三大专项计划是什么?
下一篇:常被误诊!福州女子“胸痛”竟是皮肤病作祟!医生:95%的人都有可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