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文明旅游,你我皆置身事中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08
手机版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观西安 ,作者梁宵

  网观西安.

  观察·思考·共享

  西安自古出“顶流”。

  无论是“地下军团”兵马俑、盛唐idol李白、舞剧大作《长恨歌》,还是“不倒翁小姐姐”的唯美牵手、“盛唐密盒”的机智问答,无一不彰显着西安作为旅游城市的风华,这些或新奇、或震撼的“流量IP”,也让西安成为常年上热搜的“网红”城市。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出游热度持续暴涨,旅游需求迎来又一次强劲释放,自带“流量”的西安也将迎来新一轮考验。

  前有“有风吹过”的大理,后有烧烤带火的淄博,还有成都熊猫、重庆洪崖洞等资深“网红”同台竞技,在旅游城市“卷疯了”的当下,如何持续保持西安旅游的号召力,除了“流量网红”的不断迭代,更需要一场由游客、市民和管理方共建共享的文明之旅。

  最近,西安“的哥”再度“出圈”。4月12日,人民日报公众号一篇文章全网刷屏,一举把西安“的哥”孔德武送上热搜,收获全网点赞。

  ▲左为西安“的哥”孔德武 图源:人民日报

  4月1日深夜,西安“的哥”孔德武拉了一名醉意朦胧的乘客,乘客下车付费时不慎将9.5元车费付成2万多元,孔德武拾金不昧,及时向车队、公交分局和管理处报备。历经10天,在民警帮助下终将多余车费退还给乘客。

  ▲ 图源:人民日报

  文章一出,全网赞他为“西安好司机”。

  无独有偶,近日,西安一名公交车司机因10分钟3次礼让行人,也被外地游客盛赞“西安这座城市真的很温馨!”

  公共交通从业者作为游客认识西安的一面镜子,其素质往往能折射城市旅游的文明程度。在了解西安文明旅游城市形象进阶变化之前,不妨先来认识游客眼中西安城市形象的变迁。

  ▲10分钟3次礼让行人的驾驶员路华 图源:陕西都市快报

  曾经外界眼中的西安,是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是大雁塔、城墙等古建扎堆、遍地文物的城市,是“生冷蹭倔”的“老陕”。

  后来,爆火的永兴坊摔碗酒、“不倒翁小姐姐”把西安送进“网红城市”的行列,随后是“悬浮兵马俑”“李白对诗送肉夹馍”“盛唐密盒”等“流量IP”的热度居高不下……

  依托于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别出心裁的文旅融合创新,西安把文化IP玩出新花样,将“大唐不夜城”与“唐文化”打造成旅游业领跑的“流量密码”,将“新唐潮”做成独特的“西引力”。西安,成为旅游城市中的“网红顶流”,为旅游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贡献。

  走红之后,我们更要看到,西安旅游若想“长红”,除了“高颜值”“新鲜度”的迭代,更要培养城市的文明气质,打造西安旅游的文明气质,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口碑,把“流量”变“留量”。

  文明,是一种气质,对于旅游城市“留量”而言,它是一道必须直面的必答题。关于西安文明气质,或许可以从今年春节假期西安旅游的表现窥见一二。

  “全国14亿人,7亿人去了三亚,7亿人到了西安”,网友一句戏言,道出了今年春节期间西安旅游之“火”。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令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新奇好玩的流量IP,还有西安所展示出的风度和温度。景区、市民、游客以及相关部门展现出的文明素养,成为观察西安文明旅游实践成效的绝佳视角。

  今年春节期间,陕A车辆主动让行外地车辆和行人,西安市民主动“让景于客”“错峰出行”,收获外地游客一大波称赞;义乌游客黄女士发视频称西安热门景点人多,收获西安网友一千多条暖心评论以及西安旅游攻略;西安各大景区,游客有序排队、遵守规定;江苏游客林姑娘在来西安旅游后称“被治愈了”,临走前送花给西安表示感谢……

  文明西安,在于城之美,更在于人之美,在于热情好客的西安人,也在于文明的市民游客。从“好客”到“让客”,从“冷眼旁观”到“请君再来”,予他人方便,想游客所想,西安市民的一举一动,串联起城市的风度与温度。从社交媒体上的“不吝盛赞”到旅游景区的文明参观,从“给西安送花”到“因为西安人,爱上西安城”,游客的文明与温暖折射出文明西安的影响力。

  文明西安,离不开管理服务之美。作为游客聚集区,各大景区一直是西安文明旅游实践的主阵地。从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到旅游服务指示牌、遵德守礼提示牌;从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到游客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便民药箱、导览图、雨伞等便民设施;从过去主要依靠发宣传册、制度约束、奖惩措施推广文明旅游,到如今西安城墙的金甲武士行古礼并以文言文劝导游客不文明行为,华清宫以《长恨歌》首演为契机举办各类文明旅游公益活动等尝试,点滴细节,体现出西安文明旅游的“趣味性”“人性化”与柔性关怀。

  ▲ 图源:遇见城墙

  归根结底,旅游是一种情感消费,是游客与旅游地的双向奔赴。旅游景区和文娱体验会有所变化,流量网红会更新换代,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是旅途中遇到的温暖的、独特的、震撼心灵的人和事,而这些感受是“故地重游”或“定居当地”的重要因素,也是西安文明旅游的最美映像。

  修炼文明旅游,旅客、市民和管理方缺一不可。一座旅游胜地,离不开爱护家园、热情好客的本地市民,同样离不开替人着想、文明礼貌的外地游人。

  “五一”假期还未到来,第一波“旅游氛围组”已流连于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等地,奏响了西安旅游爆火的前奏,也成为西安旅游新一轮文明之旅的建设者。

  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五一”假期国内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五年来最高,西安上榜国内热度Top10。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关注“五一”假期出游新趋势,报道了大唐不夜城“华服热”、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和华清宫等景区的创新玩法。满街唐装丽人,满眼盛唐风情,一个高科技感、高体验度、文旅高融合的“大唐宇宙”已准备就绪。

  ▲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西安交警推出外地车辆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多家景区门票提前开放预约通道,推出优惠措施;一城热情好客、热心交友的温暖市民,一个干净有序、诚意满满的文化旅游市场,一座跳出网红“流量”表面风光的怪圈,践行温暖、包容、文明的城市正在持续努力中。

  假期即将开启,欢迎八方游客,来西安赴一场“怡情悦动”之行,怀着尊重、信任与善意,收获西安旅游最好的体验,成为文明西安最美的风景。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尊重劳动者的旅程是这个假期最好的诠释。每一个自觉捡拾垃圾、爱护环境的身影,每一次和演艺人员的温情互动,每一次“光盘行动”“无痕住宿”和“微笑询问”,都会让西安倍感温暖。

  我们倡议“五一”假期主客共享、错峰有礼、绿色出行。假期景区人流量剧增,我们建议您提前关注热门景区、街区的客流信息及表演安排,合理规划行程,安全错峰出行;我们倡导本地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将景区周边的公共停车资源留给远道而来的您;我们欢迎您关注西安文旅官方,获得一手旅游资讯和出行指南,期盼您在这里收获满意的出行体验,与西安市民共赏古都新魅力。

  ▲ 图源:西安文旅之声

  您的远方是他人的家园,您的远方也是别人的远方。我们盼望您的旅程“宾至如归”,盼望您像爱家一样爱西安,我们期待您欣赏并爱护历史悠久的文物珍宝,享受且爱惜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热情好客的市民一起谈天说地、载歌载舞。

  西安期待您的赞美,西安也期待您的批评与建议。有温度的西安,有故事的旅程,欢迎海内外的文明游客奔赴“大唐之旅”,在这个“五一”假期,与西安同聚温暖能量,共享文明之美。

  原标题:《修炼文明旅游,你我皆置身事中》

  阅读原文

上一篇: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双合村(苏王组)及苏王小区尾留项目动迁
下一篇:好山好水好日子 娄烦县奋力构建“一主三翼”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