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如何引导孩子成为精力管理高手?一位三娃爸爸给出的7个忠告
原标题:如何引导孩子成为精力管理高手?一位三娃爸爸给出的7个忠告
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整理自少年商学院视频号直播
说到时间管理,我们大人经常会说: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其实也适用。
但怎么跟孩子解释“精力管理”这件事儿呢?之前我分享过,所谓管理精力,就是我们可以把钟表时间换成精力时间,通过关注孩子每天的“7个时间”来管理孩子的精力,分别是: 专注时间、玩耍时间、联结时间、运动时间、内省时间、放松时间和睡觉时间。( 点此了解详情 )
更多时间管理干货内容
点「 预约」开启直播提醒 ??
我是如何做精力管理的?
另外一方面,有人说我是“精力管理高手”,身上是多元角色,既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管理公司同时远程直播,也是三个孩子的爸爸,还在新加坡国际大学做访问学者,写书写课,每周还会去跟朋友交流学习,这么多繁琐的事情,我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的?
我总结了以下五方面:
第一,管理自己能量。我们要在每个时间段关注自己的状态、能量心态是否有盈余,不能连六十分都没有,能量低的状态下很难去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往前冲。
第二,找到工作的愉悦。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浪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会愉悦,有一些事情可能你迫不得已必须做,那你能不能找到这个必须做的事情中间的一些好玩的、吸引你的有趣的地方。我们经常说苦中作乐,还是要找到一些小的乐趣的。
第三,确定关键任务,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
第四,保持高度专注。多任务管理并不是说一下子做好几件事情,而是说能够在做事情的是保持高度专注,同时把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事后总结复盘,这叫多任务管理,这是常识。
第五,健康的生活习惯。日常要保持运动,每天不能熬夜,要注意作息时间,偶尔熬一次夜可以,但是不要经常熬夜。当年我在南方周末做记者的时候,每天晚上三点才睡觉,有的时候其实没有写稿子,就习惯了晚睡,看看书,刷刷手机,后来就开始耳鸣,至今都没有好。
青少年时间管理中的三大问题
在青少年时间管理这一方面,似乎孩子内心有种抗拒,你催他,依旧慢吞吞让你纠结焦虑。
我们说在职场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天才型的,另一种是笨鸟先飞老黄牛型的。同样在时间管理上也分为两种人,一种是你激励督促鞭策他,他会更快,甚至他更需要你跟随;另外一种是越敦促越慢,甚至你制定个激励机制,对他也没有用。
而关于青少年时间管理这个话题,大家最关心的也最让人最头疼的无非是:
第一,拖拉磨蹭就是拖延症;
第二,计划赶不上变化,从来不遵守计划,计划总是没有起到真正效用;
第三,平衡不了个人的状态。
那下面我就围绕时间管理来剖析一下这三个最突出的问题。
七条原则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孩子的时间管理就是全世界父母的难题,在我这里有两个原则:
一是,有了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重要的是去养成习惯;
二是,慢就是快,不要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就试图让孩子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只要方向是对的,有的时候慢就是快,重要的不是只用一次,最重要的是能更长远地去引导孩子养成习惯。
在时间管理这一方面我给大家列了七条原则和技巧,还有对应的方法建议。
原则一:区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多看一些脑科学方面的书和心理学上的书,有一个领域是研究学习科学,那些学习科学、脑科学、心理学上有一个共同的结论: 对于1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通过感受和体验获得的成长和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也就是平时你说给他听,或者他说给你听,这些必然有用,但是“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学科的还是生活中的,只有去体验了,感受了,他才能真真切切理解父母的叮咛,也就是说孩子会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另外就是 当孩子在做他喜欢的事物的时候,他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心流。就是孩子的心理时间会大于物理时间,比如说打游戏,明明钟表上已经过去十分钟了,但他会觉得可能才玩了一分钟。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两个建议给到大家:
第一,时间管理的本质是选择。比如说,孩子早上上学起不来,拖延症又犯了,迟到了怎么办?这时家长其实可以在提前10-15分钟提醒他们时间快到了,就是永远记得预留多一点时间给他们缓冲,尤其是那些越催越慢的孩子。
第二,时间管理的根基是信任。比如说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或者在拼乐高的时候,在做他感兴趣事物的时候,洗澡时间到了,你就可以在旁边跟他说:“妈妈看你玩得这么开心,再给你一点时间吧。那你要多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他说:“十分钟”。
接下来你就在旁边坐十分钟,用非常欣赏的眼神去看看他,不要站在旁边怒目相视,人都是要面子的,你在旁边是个无形的压力,这种小小的行为既建立信任又建立了缓冲,不要小看这种行为。
原则二:敢让孩子打破边界
打破边界的意思是,你给孩子定的很多规则都太死了,有的规则他不是不想遵守,而是他非常好奇,尤其是男孩子身上会有天生的冒险精神。所以有一些事情他们不是故意要跟爸爸妈妈对抗,而是真的太好奇了。
比如说熬夜,你给孩子定的规则是每天晚上十点钟必须睡觉,他就特别好奇十点钟还不睡觉会怎样呢?他们可能觉得熬夜会像除夕夜守岁那么开心,那你就让他们试试,连续熬几天感受一下。
但是你要制定规则,比如说第二天如果迟到了,就自己给老师解释,早上的闹钟也得自己定,爸爸妈妈不会叫你起床。这就是破坏性开采,颠覆式创新。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太难了,怎么能这样做?不要把很多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就认定为不可能,孩子熬一两个晚上,天不会塌下来,也不会缩短寿命,别被自己给吓到。当然,这个办法也是仅供参考。
原则三:激励、反馈、信任是基石
刚才说了信任是基础,如果你有激励和反馈就更好了。怎么表现信任?经常把“我都是为了你好”、“听我一句劝”挂在嘴边,这些都没有用,孩子不会听的。前面提到的多给孩子一点缓冲时间,自己在旁边安静等待,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就是信任。
或者,你看到孩子在时间管理这方面慢慢有了一点点改进,你 给孩子一个鼓励,口头表达或者通过写鼓励日记、写个便笺纸贴在墙上,针对孩子的某个具体行为进行鼓励、正向反馈,这都是信任的见证。这也是反馈的一种,语言反馈很有效,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微小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
激励指的是把时间稍微拉长,比如说一周内,孩子坚持完成了一件什么事情,就给予一个小奖励,包括物质奖励,也可以延迟满足他,比如说再把时间拉长一些,坚持了三个月之后就给一个大的礼物。
激励、反馈和信任这三个关键词很难立竿见影,但是两到三个月后会有巨大变化。因为信任是基石,在所有的这些状态当中,孩子的场域或者状态已经改变了。过去是生气、批评、指责、冲突,或者说谁也不理谁,砰一声把门关上了,现在至少开启了对话,甚至家长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你会看到孩子在时间管理这一方面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然后再通过言语、便笺纸或者别的方式给予他反馈,激励他养成一些能对未来人生有益的习惯,就足够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找一套方法,能够稍微时间长一点,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学会自律,否则我们找的方法,最终美名其曰是“自我管理”,最后核心都是父母控制。
原则四:专注度拉开真正差距
专注度这个话题本身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下面我主要说三个 关于专注力的基本原则:
第一就是人人都有专注力,但是专注力需要刻意练习。你让孩子在学习、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上都有专注力这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做?先从孩子感兴趣事物做刻意练习。你可能会说我们家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最专注,没关系,这背后也能看到孩子的一些优秀品格或者欠缺的能力,以及你希望能支持的地方、孩子对什么学科感兴趣,等等都能在游戏当中隐藏着。
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有专注力,但是不要一蹴而就,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先从他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切入,看能否每天能够专注半小时,持之以恒,刻意练习。
第二就是专注最好有输出。刻意练习要每日精进,比如说你专注了半小时在阅读,读完之后,哪怕简单列出来、画个图,做下笔记,都是输出,只要你能把学过的复杂事物给总结提炼、解释简单一些,就是费曼学习法。很多人专注是在重复专注,重复地练习,不输出的话你也不知道孩子那半小时到底有什效果,输出就是让孩子学习可视化的方式。
第三,重新理解专注度。专注不是趴在那儿时间越长就叫专注, 专注是当你分心的时候,能自己比较容易收心。很多朋友说我们家孩子很专注了,干啥都可以坐两个小时,然后又有人说自己家孩子做作业经常戴个耳机,摇头晃脑,学15分钟就站起来一次,一点儿也不专注,这两个其实都有误解,你不能通过时长来证明孩子学习是否高效。
如果孩子能有目标,每次专注十分钟、十五分钟,有输出,刻意练习,养成一个习惯,慢慢专注度就提高了。前两天来连麦中国传媒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税琳琳老师,她说面对自家孩子,一开始也是通过一些激励机制,来让他们能够从十分钟热度,慢慢专注到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她是一个游戏设计师,让学习或者玩耍变得好玩了,专注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原则五:零碎时间开辟人生新境界
零碎时间这一方面,我也总结三句话,对大家希望有点收获和启发。
第一个建议就是重新看待早晨和晚上的专注时间。我们经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和晚上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它都有一个运转的基本规律, 大早晨的时候思路比较清晰,晚上有时候脑子转不动了。所以早晨思路清晰的话,就可以忙里偷闲抽20分钟做一些逻辑思维比较强的题目,晚上思路比较浑浊,就不要把时间耗在理工科难题上了,这个时候适合进行复习复盘,做做笔记加深印象。
第二点就是关于孩子饭前饭后或者排队这些碎片时间该怎么用。让碎片时间变得好玩很重要, 我们可以借助手机上一些益智小游戏来填充孩子的碎片时间,比如说谁是卧底、成语接龙、卡牌字谜等等,既能学知识又能锻炼表达力。
第三, 制定个小目标,特别是学习上。比如说制定一个小目标,在零碎时间看书,大概只有十分钟,那我们就跟孩子约定好一起来看十分钟的书,积少成多,慢慢地说不定就看完一本书了。如果看完之后,还能做做笔记,写个便笺纸贴在墙上方便记忆,那就再好不过了。
原则六:高手善用时间统计法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科普下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
1、番茄钟。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可以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符号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完成4个番茄时段就多休息一会儿。
2、四象限。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3、GTD,Get Things Done的简写。
4、SMART,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s分别是五个时间管理的。
5、Eat That Fro(吃掉那只青蛙)。
6、时间统计法。
大多数用的是方法一二三四,但我发现方法五和方法六是最有效的,因为方法五其实是个意识,而时间统计法是套系统,所以它才更有效。但是如果你没有在前面尝试过,其实很难用的。
吃掉那只青蛙,是马克·吐温的小说里面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你每天早晨必须吃掉一条青蛙,那你每天早晨起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掉一个那只青蛙。很正确的废话, 他指的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要磨蹭,马上行动,无非就是如此。
其实不只是孩子拖拉磨蹭,大人身上也有同样的毛病。一般来说,拖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重要不紧急的小事,就会一直拖啊拖,觉得不值得做,但又不得不做,心里一直记挂着;另一种非常重要且比较紧急,又担心自己做不好,想要做得很完美,所以不断往后拖,这时候还有些人的心理是,“我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拖到最后我都能把事情完成,而且做得还挺漂亮的。”
我们今天谈时间管理,谈到最后我想说, 观念的转变很重要,先完成再完美,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有没有开始去做。面对这种情况,我也给大家一点建议就是,可以把大任务拆成多个小的任务,先从第一个比较简单的开始做,先开始很重要,一旦你开始了,你会发现乐趣,可能接下来的任务就顺其自然做了。
我们很多时候做事就是太有仪式感了,觉得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一定要准备得足够好才开始动手做,不用这样的。
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把大任务拆成小任务,并且已经开始从第一个小任务做起时,我们要适时给予鼓励或奖励,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完成下去。
再来说下 时间统计法,我认为这是我用过最高效的、最系统的时间管理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统计的时间,它的核心要求是三点:
我这段时间长的话一个月,短的话一周,我大约要做几类事情或者几件事情,每天或者每周用的时间有个预估。 这个过程当中稍微记录一下应用的时间,当然要先做重要的事情,按照我们日常的这种番茄钟的技巧方法手法。 每月或者每周对你时间的分配进行复盘,一些事物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但是当你真正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收获非常之大。 时间统计法不光这利用时间,还是在让你对做的事情事先有一个预估和评估,这个评估本身就是让你分重要优先等级的科学方式。很多人上来就干,实际上后面的复盘是对时间的统计,最终会发现复盘统计的是个人的状态、重要优先级、以及对个人目标没有按照规划进行的一个认知、复盘和理解,所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学习方法,或者说个人成长方法。
原则七:有目标感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管理高手
目标感是很重要的,十岁以下不要天天说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想象力比什么都更重要。有机会和孩子探讨目标感,就是对自己有价值,对社会有帮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可衡量,有目标感的人生闪闪发光。
有目标感的“感”很重要,可能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让他充满了自驱力自信心。如果你再留意一下为什么他的目标变了,这些变化的目标中间有什么联系,这就是生涯规划上面提到的人生奥特赛计划。 目标变了没有关系,变得有逻辑、有章法很重要,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是更完美的。所以,有目标感的人生闪闪发光,感觉更重要。
在孩子十八岁之前,“目标感”比“目标”本身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设的目标不是目标,是手段。上清华北大都不是目标,或者说这都是手段。如果孩子想去追求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这个感觉是愉悦的,那就要找到他的学习风格,找到一些清华北大学霸学习和娱乐两不耽误的方法,一些师兄师姐跟他交流,让孩子知道这种感觉很重要,而不是盯着分数、名次、升学。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感,这个社会才变得那么的机械,孩子才变得那么的压抑和痛苦,总感觉自己很无力,所以有目标感的人生闪闪发光,感觉有的时候比目标本身更重要。
关于时间管理我在这儿分享了一个清单给父母,就是父母日常可以通过以下10句话,来培养孩子的自主时间管理意识,可以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口吻稍微优化一下。
这十句话都是正确的废话,我们的为人父母都是不断的升级的。先把过去的这种对孩子的口头的指责、批评、敦促、鞭策改成正向探讨时间管理的这些话。
还是那句话, 信任是基础,没有信任关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种信任关系从你的心态开始,不要动不动就生气,然后从言语上改变,从原来的负面变成一些正向积极的话语。
同样,这里也分享一下孩子如何通过自我提问来培养时间管理意识的清单,主要针对八岁以上的孩子:
这十个问题适合80%的孩子,事情虽小,但是长期主义是慢慢地能够建立信任,让孩子知道实现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学会做选择。
直播预约|下周二(5月9日) 早上8点,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如何让孩子真正学会时间管理?欢迎预约」按钮,或扫码下方二维码,开启直播提醒!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无心法师3》口碑惨遭滑铁卢!一言不合就秀恩爱、讲故事?
下一篇:吴君如陈可辛女儿陈是知正式出道了,与父母合拍广告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