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大糖坊面世,美好回忆被写成小说,还被改编为电视剧,作家是本家人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5-08
手机版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谢氏

  头条

  谢家大糖坊面世,美好回忆被写成小说,还被改编为电视剧,作家是本家人

  内江,既是书画之乡,也是民族糖业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它的制糖业曾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5年底,一部反映内江悠久糖业发展史的小说《大糖坊》终于面世,目前,其电视剧剧本正在被誉为“好莱坞腹地”的洛杉矶编剧作坊进行改编创作。

  小说《大糖坊》以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土改剿匪等不同时期为背景,以谢氏和曾氏家族三代人的风风雨雨为主线,通过谢家糖坊的兴旺衰落和谢家男儿投身时代大潮的悲壮经历、爱情际遇以及谢家与肖家等的恩怨情仇,描写了家乡父辈及其儿女的不同人生取向和性格命运,讴歌了中共地下党员李觉、彭俊安等在革命大潮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谢继善、曾吉朋等正面人物的人性正义,体现了社会发展由乱而治的这一必然趋势。

  

  作者谢自生是一位重度肢残人士,他克服身体的困难,耗费六年时间,呕心沥血创作出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大糖坊》,并于2016年获“内江市文学贡献奖”。日前,记者走近小说作者谢自生,了解了《大糖坊》的创作过程。

  谢家糖坊的美好回忆

  

  “写《大糖坊》这部小说,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谢自生作为谢氏家族的后代,对曾经的市中区龙门镇谢家糖坊有着美好又深刻的记忆。

  1946年,谢自生出生于内江市市中区,虽然住在城区,却常常和父亲一起回祖父谢二爷的大糖坊玩耍。

  谢家糖坊在龙门镇谢家湾,它是除了曾家糖坊之外,最开始制糖的作坊。“因为蔗农种植的甘蔗多,曾家糖坊收购不完,曾达一便将制糖手艺传授给了他的结拜兄弟谢之灏,也就是我的祖先。”谢自生说,曾家糖坊原本有个“传媳不传女”的规定,后来制糖的人多了,个别老幺即糖工偷学了手艺,秘方也逐渐传出去了。鼎盛时期,内江共有三千多个糖坊漏棚,蔗农糖工几万人,所以沱讧流域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的说法。

  每个糖坊里有两道主要工序,一个是“搞房”,又称八角亭,这是专门用来榨甘蔗的地方,由三头牛并行拉动碾辊进行,走內圏的称内牛,居中的称中牛,走外圈的称边牛,还有吆牛的老幺吹着口哨跟在后面,人和牛不断转动,不小心就会被撞倒,这里一天要榨十余吨甘蔗;第二个是熬糖灶,有十二口锅,整天都有糖汁在锅里滚滚沸腾,这里最是考验师傅手艺、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溅出的糖汁烫起果子泡,所以,年幼的谢自生一般不去这里。

  第三个是漏棚。谢自生最爱去的便是漏棚,这里进行制糖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完工的红糖、白砂糖等都摆放在漏棚中,浓浓的甜香味散发出来,十分诱人,年幼的谢自生没少偷糖吃。

  “我最爱吃祖母仿资中做的乌骨片糖,加入了花生仁,又香又脆,回味无穷。”谢自生说,每次从祖父家回城,他和父母都得带几斤蜜饯和乌骨片糖,现在回忆起那些美食依然印象深刻。

  “谢家糖坊不仅做出的糖好吃,而且同工人之间感情也很深厚。”谢自生说,爷爷对糖坊老幺很好,带着他们一同上山栽甘蔗,施粪水,砍甘蔗,进糖坊一起劳作,每个月给的酬劳是粮食或铜钱,从不拖欠。每次自己一到糖坊,老幺们就喜欢逗自己玩,“骑马马,到内江,内江的糖甜又香……”老幺一边将自己举起来,一边这样唱。

  “他们喊我小少爷,但我们更像叔侄关系,每次去糖坊都得住宿一两晚,我就睡在老幺家里。”谢自生告诉记者。谢家糖坊原来有一位姓邓的老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已六十多岁了,一见到从台湾回来省亲的自家九叔,他便红了眼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叫一声“九少!”,便热泪长流。诉说着他多年来,对一起长大的谢家同辈人的思念和牵挂。

  多年以来,谢自生一直想对糖坊这段历史进行一个细致描述,但因为工作原因,一直不得空。直到2008年,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才开始各处搜集创作素材,并在2009年正式动笔创作。

  创作过程的酸甜苦辣

  

  活动现场

  谢自生的祖父一共有八个儿女,有的已经去世了。幺叔在世时和现尚健在的姑妈,将知道糖坊的事都告诉了他。兄弟们帮谢自生查了族谱,市中区政协提供了许多史料,他自己凭着儿时的记忆和听父辈讲的故事进行编写,“我以前跟老幺也熟,早也听他们摆过糖坊的事。”

  写糖坊必须去原地址看看,但谢自生腿脚不便,每次出去搜集素材,他都必须在家人的陪伴之下。作为一个左脚右手都有残疾的重度残疾人,谢自生只能用左手在电脑写字盘上一笔一笔地写,常常创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一个月也不出家门,妻子甚至直呼其为“疯子”。

  2010年,原本左脚就残疾的谢自生遭遇车祸,右脚也受伤,从杵一根拐杖变成了杵两根拐杖,弟弟成了谢自生的专职司机,妻子不仅要陪同他到各处搜集素材,很多时候还要背着他爬坡行走。

  “在我伏案创作六年多的日日夜夜里,妻子体贴入微地照顾我、支持我。冲茶递烟,端菜舀饭,送到我书桌面前,常常陪我写作到深夜,为我摇扇驱蚊,为我披衣御寒。加上我年事已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得靠她。这个心地善良的女人,默默无声无怨无悔地照顾我,照顾两个孩子,买菜煮饭洗衣打理家务,还要经常去照看护理我九十岁的老娘。更为可贵的是在我创作过程中,她四处帮我搜集民间俚语,例如写在小说中的‘老母猪过门槛——先把肚皮顾到’,‘你龟儿想精想怪,想吃猪鸡儿燉海带’,人物对话:‘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老子就再活四十年,再杀你狗日的两回’等等亮彩语言,都是她帮我收集到并写进小说里。”谢自生由此感慨,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慧的女人。

  《大糖坊》得到了中共内江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中区政府和市中区政协等的大力支持,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市中区政协为其提供了30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谢自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逐渐消化这些资料。

  最初,谢自生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大糖坊》,后来改了一稿、二稿、三稿、四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国家茅盾文学奖评委傅恒先生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提了意见和建议,后又约见当面细说,亲自为小说写序。

  谢自生用鞋盒装着创作好的文稿寄给四川文艺出版社,责仼编辑建议删除部分篇章,他虽然不舍,终究忍痛删除了十余万字。2015年11月,小说顺利出版,并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闫连科等全国知名作家的高度好评。

  让更多人知晓甜城历史

  “谢自生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糖坊》

  

  ▍文:谢

  ▍摄影:谢

  ▍编辑:谢氏网文化传媒

  ▍法律顾问:宝树法律联盟

  ▍版权声明:原创发表

  站长电话:19977197909

  官方网站:www.xieshi.org

  投稿邮箱:55977168@qq.com

  歌曲 家训 族谱 字辈推荐

  ★ ★

  ★

  ★

  [

上一篇:私藏都市超能热书合集,入坑才是王道!
下一篇:这意想不到的朋友圈……他们都是“社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