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快一年了,俄军拿到手的新战机,竟然只有解放军的零头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作为世界上少数能够开发和生产5代飞机的国家,俄罗斯在军用航空领域似乎非常强大,但随着统计图的发表,俄罗斯军用航空领域的工业实际情况已经变得清楚了。

  日前,俄罗斯著名的BMPD军事博客发表了一份统计图,详细说明了2008年至2022年俄罗斯军工部门每年向俄罗斯军队提供的各种战术固定翼喷气式战斗机的数量。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战斗机的交货量一直在变动,2008年俄军只接收了一架苏34战斗轰炸机,而2014年俄军在一年内获得了101架战斗机。 2014年后,俄军每年获得的新战斗机数量逐渐减少,2019年至2021年间,几乎维持在每年20架的水平。

  从战斗机生产的正常规律来看,发生这样的波动并不少见。 事实上,这一数据的变化不仅与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呈正相关。 同时,战斗机的更新换代、新战斗机生产线的建设、技术工人的训练等都很费时,俄军需要的装备总量也数不胜数,新战斗机每年的交付速度发生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几年内快速转型之后,俄军每年20架左右的新战斗机服役速度看起来有点小,但这也符合俄罗斯走出高油价时代后,军费不足,无法支撑俄军大幅转型的实际情况。

  

  这张统计图上实际出现的问题是,在俄罗斯冲突爆发后的2022年,俄罗斯航空部门交给俄罗斯军队的新战斗机数量没有翻一番,只增加了9架,在俄罗斯军队最需要的时候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没有迅速提高。 其中,苏30SM2的数量维持在4架。 苏34、苏35及最新的苏57,虽说产量在增加,但相对有限。 特别是苏联35,作为俄军现在的主力战斗机,迄今为止在正月里只交付了24架,而2022年只交付了7架。

  这29架飞机的年交货量无法弥补俄军在前线的损失。 由于俄美双方一直在谈论战场损失数据,俄军2022年损失了多少固定翼战斗机,实际上很难有确定的数字。 乌克兰300架飞机的数据无疑是夸大了。 据国外媒体统计,截至去年12月下旬,确认图像的应该有67架,这一数字也符合外部此前的估算。

  也就是说,俄军战斗机补充速度比消耗速度慢了约一半。 这表明俄罗斯战斗机的生产能力下降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这种生产能力的下降,一方面是俄罗斯在俄罗斯开战前,俄罗斯多年经济状况差,军费不足,导致俄军无法持续大规模更换新战斗机。 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到,2014年前后大幅更换新战斗机后,俄军正在慢慢更换。 另一方面,国际军贸市场状况也十分不利于俄罗斯航空业,受西方制裁、中美欧战斗机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俄制战斗机在国际上越来越难以获得订单。 就连印度也放弃了俄制战斗机,转而购买西方战斗机。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航空部门每年向海外交付的战斗机数量可能比向俄军交付的战斗机还要少。 缅甸2018年向俄罗斯订购的6架苏30战斗机,截至目前只交付了2架。 没有订单的话工厂就无法作业,只能关闭一部分生产线,生产能力也会下降。 现在到了真正需要产能的时候,又不能回到当时的水平了。

  

  相比之下,中国航空业和解放军目前的状况比俄罗斯好得多。 在去年看到中国空军装备的第11批歼16战斗机后,美国方面估计,中国现代化战斗机的生产能力多年来保持在每年100架以上,每年接近150架的可能性也很高。 也就是说,即使在俄罗斯纷争的大背景下,作为参战者的俄军在过去一年里得到的新战斗机的数量也不及解放军的零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150架飞机中,三分之一应该是歼20架,剩下的应该是歼16、歼15、歼10C等4代半机型。 这种数量和质量兼具的状态,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至少在10年内,中国不用担心战斗机的需求问题。 目前,中国航空部门每年生产的150架战斗机,几乎全部掌握在解放军手中。 尽管如此,中国空军仍需要更换歼7、歼8部队。 装备苏27、早期型号歼10、歼11的部队也即将或已经进入换装阶段。 再加上双座版歼20等新型战斗机的开发和福建舰下水后海军舰载机部队的持续扩张篇。 短时间内,解放军对新战斗机的需求不会下降。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开发的“枭龙”战斗机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歼10CE战斗机也通过巴基斯坦的出口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将来有可能出现出口型隐形战斗机等,中国战斗机的海外订单呈增加趋势。 这一景象,在与俄罗斯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航空工业显得无能为力,可以说是非常鲜明的对比。

上一篇: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高原
下一篇:澳贸易部长将访华,葡萄酒商却等不及了,称再不快点葡萄要烂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