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醒年代:围绕《新青年》走向鲁迅三次否定胡适意见站队陈独秀
文|吴清浅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围绕《新青年》主编归属权和落户走向问题,鲁迅曾三次否定胡适意见,站在陈独秀一边。而他的每次提议都获得了大多数人支持,从而使得《新青年》始终跟着陈独秀走,按陈独秀的设想发展。
第一次提议:鲁迅主张将主编权归还陈独秀
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市民抵制巴黎和约入狱后,《新青年》停刊四个月。其入狱之初,好友兼老乡胡适曾有意接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但大家认为这两本杂志都是陈独秀创办的,无人可以替代他,他不在不如停办。后来还是鲁迅认为《每周评论》继续办对营救陈独秀有好处,同意由胡适接手《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才得以继续出版,但《新青年》却停刊了。
陈独秀出狱后为让《新青年》复刊,请来同人编辑商量复刊事宜。会上胡适指出《新青年》最大的弊病就是同人轮流编辑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了每一位编辑各行其是,有损《新青年》的整体性,平添了随意性。胡适此言或许既有意指很久之前刘半农和钱玄同主编的唱双簧戏的《复王敬轩书》那一期《新青年》过于低格调,与严肃的学术刊物定位(胡适自己对《新青年》的定位)不符,更有意指陈独秀入狱前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专刊那一期的《新青年》。
因刘半农对胡适当初的轻视耿耿于怀,听对方这么说就觉得是在说自己,忍不住回了句“你说话要有根据的,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即使刚才的话里有意指向刘半农,毕竟都是《新青年》同人编辑,胡适也不能表现太明显“请半农先生不要自行对号入座,我没有任何指责你的意思。”接着举例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守常当值班编辑的时候就自行主编了一期关于马克思研究的专刊,让《新青年》收了很多极端的评论,极端的文章与我们《新青年》的定位不符。
对胡适此言,李大钊不意外。毕竟北洋政府将矛头对准《新青年》,尤其是五四运动北大成为政治旋涡后,胡适就一直不同意《新青年》《每周评论》发表激进言论,也不同意陈独秀、李大钊通过大搞学生运动的激进方式逼迫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胡适在陈独秀入狱接手《每周评论》时也不敢多谈政治,而是把大谈政治、评论时事的《每周评论》变成宣扬自己恩师杜威的实验主义的学术专刊。所以李大钊没有像刘半农那样急于发言,但胡适既然点到了自己还是要说两句的。
不过还没来得及说话,陈独秀就出来解释了——适之,那段时间你一直忙着接待杜威教授,有很多情况你并不了解。守常不是自行主编,他这一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刊是我同意的,德潜和豫才也都知道。
鲁迅也站出来为李大钊说了几句——各界人士对守常编辑的这一期其实评价非常高,说是给中国的思想界刮来了一股清风。而且我印象中这发行也特别好,重复地印了两次,现在库存连一本都没有了。
不过胡适认为印了多少并不能说明问题,发表过于极端的文章最后是会被取缔的。陈独秀入狱期间,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就曾两次找胡适,不许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激进言论,扬言不管是《新青年》还是《每周评论》一旦再发激进言论就取缔这两本杂志。刘半农则以为杂志被取缔更多是别的方面的问题,建议胡适应该检讨自己的失误。胡适说他就是从教训当中得到了启发,《新青年》不必要再采取这样的同人轮流编辑制度,还说“如果大家信任我的话,交给我一个人来编辑就好了。我一定能把咱们的《新青年》办成中国第一流的学术刊物。”刘半农却说他这是老生常谈。
鲁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接受胡适意见里的前半部分——同意《新青年》废止同人编辑轮流值班的制度,“但是我不同意由适之一个人来编。《新青年》是仲甫一个人带来的,仲甫现在已经出狱了,我认为仍旧应该还给仲甫,让他一个人去编。”钱玄同也站陈独秀这边“仲甫,你就当仁不让吧。”于是,《新青年》七卷一号起仍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离开《新青年》编辑部时,周作人对自己哥哥的提议表示出了不理解,为什么让陈独秀一个人编《新青年》而不是胡适呢,胡适虽过于小心翼翼,但不至于出大纰漏。
鲁迅给弟弟打了个比方——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独秀先生会在门前竖一杆大旗,大书八个字“内皆武器,来者小心”。里边有几杆枪、刀一目了然,无须提防。但适之先生呢,仓库门是紧闭的,门上会有个小纸条,也贴八个字“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啊,但有些人至少像我这样的人,我在推门之前,我总是会侧头地想一想。对哥哥的比方周作人有点似懂非懂,你的意思还是仲甫先生靠谱是吗?鲁迅只说你自己领会吧。
几把
鲁迅提议将主编权还给陈独秀一人,或许看重的就是陈独秀的光明磊落、敢于斗争,他会把《新青年》当成斗争的阵地,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正大光明地与黑暗势力较量。而胡适虽然他的总目标跟陈独秀他们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救国,但过于小心谨慎了,即使亮明态度还要注意措辞、掌握分寸,生怕自己掉到政治旋涡里,这样的斗争哪能改变积贫积弱的旧社会。
第二次提议:鲁迅主张陈独秀把《新青年》带回上海
出狱后的陈独秀并不完全自由,时刻被吴炳湘派人盯着去向,也不允许离开北京。陈独秀偷偷到武汉演讲发表改造社会的言论回到北京后,吴炳湘更是打算再次逮捕陈独秀以绝后患,这让陈独秀有意去上海。走前,陈独秀找来同人编辑商量《新青年》怎么办,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陈独秀先是跟大家说他打算到南方去,准备接受南方政府筹办西南大学的聘书。他想先去上海,那里的政治环境比北京要好,劳工和商界都已经觉悟了,不像北京,还闷在学生圈子里。另外,他想把《新青年》也一块带到上海去,问大家是否同意。
胡适首先表态,他不同意陈独秀带走《新青年》,说《新青年》在北京特别是北大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何必舍近求远、另起炉灶。
鲁迅却说“我同意仲甫兄的意见,《新青年》是仲甫带来的,自然应该跟着你。没有陈独秀叫什么《新青年》,无论《新青年》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还在仲甫兄手里我们就一如既往地支持。”鲁迅的提议得到除胡适外的同人编辑的支持,陈独秀也便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下把《新青年》带回上海。
第三次提议:鲁迅主张把《新青年》去向问题交陈独秀决定
陈独秀在上海继续办《新青年》没多久便被南方政府任命为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想为中国落后的教育做点事情的他得去广州上任,而一旦他这个主编去了广东,《新青年》以后何去何从就成了问题。关于《新青年》的去向问题,陈独秀再次征求同人编辑意见,只是这次是写信,不是大家坐一起讨论,毕竟他在上海,其他同人编辑在北京。陈独秀邀请好友李大钊和陈独秀来沪一聚解决彼此分歧时,也一起议过《新青年》去向事宜。
关于《新青年》何去何从问题,胡适曾拟出三个方案供北京同人编辑议论,但大家并不完全接受其中任一方案,大家最后是同意把《新青年》迁至北京,但迁到北京之后怎么办分歧很大。最终,大多数人还是同意了鲁迅的建议,把《新青年》的决定权交给陈独秀,因为《新青年》是陈独秀办的。
此时,陈望道已是《新青年》主笔,陈独秀很看好他,而《新青年》更适合留在它的“出生地”上海,陈独秀便让《新青年》继续留在上海,交由陈望道主持编辑。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新青年》同人编辑之间的分歧并不大,随着运动深入跟北洋政府产生矛盾,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分歧逐渐明显,《新青年》迁回上海后就更加突出了。鲁迅始终如一地坚持把《新青年》发展走向的决定权交给陈独秀,而同人编辑又都比较尊重鲁迅的意见,积极支持,从而使得陈独秀对《新青年》有比较大的主动权,成为他宣扬自己信仰的政治主张的宣传阵地。可以说,在《新青年》发展上鲁迅给了陈独秀很大的支持。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大家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