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争论《长空之王》好不好看,不如关注幕后这群人
《长空之王》到底好不好看?或者说,值不值得看?
实话讲,这是个取决于观众从什么角度去理解的问题。
如果你是喜欢列文虎克的军迷,那你就能从电影里,找出一大堆让人根本无法容忍的错漏,比如飞机型号不对、搭载武器错误等等。
对于体量如此大、背景如此深的电影来说,这让它看上去像是个笑话。
*真实的飞行头盔绝对不能透明,在高空会伤眼
但如果你是粉圈一员,带着滤镜来看《长空之王》,那它真的是很燃很炸很好看。
至于那些逻辑欠缺的故事线和人物线,统统都要在滤镜的作用下消失不见。
而对于更大一部分普通观众来说,很难不被粉圈的某些行为给影响,产生或强或弱的抵触感来。
不过,其实看《长空之王》,还有另一个角度可以切入,那就是“试飞员”这个神秘又神圣的职业。
尽管和“飞行员”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工种。
而《长空之王》的最大价值,就是以近乎宣传片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从虚构故事的层面,去了解试飞员的机会。
燃的不是电影
POST WAVE FILM
《长空之王》的基调就一个字,燃。
这种“燃”,首先说的是试飞员身上那种向死而生、顽强拼搏、薪火相传的精神。
前辈燃烧了自己,照耀着后人,庇护着国土。
这也是为什么《长空之王》里,不止一次地出现试飞员烈士公墓的原因。
从中国空军成立以来,试飞员承担了中国90%以上航空装备的试飞任务——几乎所有的军用、民用飞机,都是经过试飞员试飞以后,才进行批量生产的。
也就是说,包括民航飞机在内,我们之所以能有一个安全的航空环境,跟试飞员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自中国空军成立以来,试飞员成功试飞了180多型、22000多架国产飞机,经历过500多次重大险情,有32名优秀的试飞员,在险情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而这些试飞员的平均牺牲年龄,只有40岁。
《长空之王》出现的意义,就是以商业大片的形式,给了我们一个接近这些试飞员的机会。
比如胡军扮演的大队长张挺。
张挺,技术高超、坚毅冷静,在他的“能动性”的影响下,年轻人雷宇等人,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试飞员”的蜕变。
在故事中,张挺是一个技术细腻的飞行员,在极限中讲究不徐不疾的操作。
但是后辈雷宇不仅仅是飞行员,更是一个工程师,他对于文献、资料的收集,远超自己的前辈;对于飞机结构性以及性能方面的提议与改进,堪比工程技术人员。
他的创新和设计,帮助空军完成了试飞的科目,得到了理想的数据与资料。
而这些资料,则成为了改进飞机技术参数的重要参考。
试飞员张景亭常说一句话:“我们多担一分风险,装备就少一分隐患,部队就多一分安全;我们多飞一个数据,飞机就能早一天装备部队。”
在时空中,变化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不变的则是军人精神的传递。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中国的航空史,就是试飞员们的生平年表。
这些在和平时代“离死亡最近”的战士,义无反顾,用大无畏的精神,面对着一切挑战,无怨无悔。
影片中,最令人动情的段落,来自于张挺临终前,对塔台说的那一番“遗言”。
他阐述了自己对于妻子和家人的爱,对于战友的眷恋,以及对于无法返航的遗憾。
在正片结束后的黑屏时间里,剧组将真实的牺牲的试飞员与塔台的最后对话,一股脑地放了出来。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谢了自己的妻子、女友、父母,问候了自己的战友。
这里面有他们对生命的眷恋,也有向死而生的豪情。
但最多的,还是属于中国人的“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的遗憾之情。
张挺最后那句“我已无法返航”,相信即便是最冷眼旁观的观众,也无法不共情、不动容。
了解这一层关系,也就能明白,与其说《长空之王》里那些探索极限的瞬间让观众觉得又燃又炸,不如说是这些虚构故事背后,沉淀着一群我们此前从未知晓的无名英雄。
三句遗言
POST WAVE FILM
张挺的遗言,是借鉴了真实原型的,他就是黄炳新。
黄炳新是我国多种新型飞机的首席试飞员,在担任某试飞团团长的10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试飞事故,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试飞行业的奇迹。
1988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亲笔签署命令,授予他“试飞英雄”的光荣称号,并成为我国首批“功勋试飞员”。
黄炳新曾在采访中说,他做了36年的试飞,大概遭遇过30次重大险情,有19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他没有一次动过跳伞的念头,都是想办法把飞机安全地带回来,因为只有把飞机带回来,才能推进后续的工作,也才能够为国家减少损失。
执行某次重要试飞任务前,黄炳新曾写过一封只有三句话的的遗书。
第一句是安慰亲朋好友,说即使这次他试飞牺牲,为国防发展也是值得的;第二句是叮嘱战友,遗书的信封里有一点钱,是他牺牲前交的最后一次党费;第三句留给家人,要求家里千万不要在他牺牲后,给组织上添麻烦。
虽然只有简短三句话,却高度总结了试飞员们向死而生的职业信念。
试飞成功后,黄炳新接受采访说:都知道试飞员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但总有人要去执行这个任务。
《长空之王》要说的,就是试飞员们明知道这项工作极度危险,却仍然坚定执行的信念。
但它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并没有一根筋地去表现这种信念的坚定程度,而是让它有了一个逐渐变得坚定的过程。
比如雷宇,在第一次试飞失败跳伞、并丢掉了数据之后,他选择了逃避,他要求调回地方部队。
大队长张挺把他送去叠降落伞,就是在最基层也最枯燥的状态里,打磨他的心志和意志。
这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桥段。
恰恰相反,即便是在一个宣传片式的电影里,它也给了观众一个走进主角心灵的缝隙。
因为那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把英雄还原成人的必要手段。
它从人文性的角度,对主角投去惊鸿一瞥,让观众意识到长久以来都被遮盖的事实:英雄也是血肉之躯,英雄也有七情六欲,英雄也会担惊受怕。
而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他们克服了这些障碍。
这很难不令人想起《壮志》系列里,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皮特·米切尔。
《壮2》剧照
他之所以令人难忘,乃是由于人物本身具有自洽性。
在他的性格设定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一点补充
POST WAVE FILM
还是要再最后强调,我们没有对电影本身做出直接评价,也无意从粉圈的角度进行讨论。
我们想要说的,是《长空之王》这种看似宣传片的商业电影,之所以也有不少让人燃情的动容时刻,在于它故事讲述的主角,也就是试飞员们,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也就是说,让人动容的,并不是《长空之王》。
让人动容的,是70余年来,为我国航空尤其是空军事业,默默付出的试飞员们。
即便关于《长空之王》的讨论再如何撕裂,这也是任何一个阵营,都没办法回避的基本事实。
我们要做的,绝不是要在这种撕裂的讨论里站队。
作者丨云起君
放大头像看我的眼神
编辑丨 毛头 排版丨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好课 & 好 物
电影好物 | 原创徽章重磅上新
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