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月】鼠疫防治要做到 “三不三报”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8
手机版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鼠疫是怎么传播给人的?

  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

  3、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

  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

  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

  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

  1、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

  2、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

  3、鼠疫病人传播。

  鼠疫有什么症状?

  根据累及部位,鼠疫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他少见类型。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1-9天。鼠疫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寒颤、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腺鼠疫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状外,受侵部位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肺鼠疫则可能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咳大量粉红泡沫样痰或血痰,还可出现呼吸困难。

  防治鼠疫要做到“三不三报”

  "三不"制度:

  1.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

  2.不食疫源动物;

  3.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

  2.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

  3.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科普小知识

  一、防鼠措施:

  1、经常清除住宅区内的杂草,发现新旧鼠洞要及时堵塞;

  2、做好食物的管理工作,对防鼠非常重要。粮食要离墙边架高放,副食品及调料应加盖严封好,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

  3、建立防治设施:室内排水沟要安挡鼠栅,木门下边要钉60厘米高的铁皮,食物仓门安0.6米的挡鼠板,门和框要密合,缝隙要小于0.6厘米。

  二、防蚤灭蚤:

  1、清除孳生地:宜在平时结合灭鼠、防鼠进行,包括清除鼠窝、堵塞鼠洞,清扫禽畜棚圈、室内暗角等,并用各种杀虫剂杀灭残留的成蚤及其幼虫。

  2、往鼠洞洞口处投杀虫粉剂,对存留在洞口处的跳蚤杀灭效果很好,但深处效果不好,残效可达2-3个月。

  3、用鼓风机或长嘴喷粉器,把杀虫粉剂投入洞干处,灭蚤效果可达98-100%,残效可达一年。

  总的来说,

  鼠疫属于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

  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让它变得不再可怕!

  原标题:《【爱国卫生月】鼠疫防治要做到 “三不三报”》

  阅读原文

上一篇:做自己的国风超级英雄
下一篇:原创才播出4集,口碑爆棚,国产娱乐拍不出来的奇幻恐怖,居然被台剧拍得这么好